APP下载

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再适应问题研究——以贵州大学为例

2021-11-22李嫣然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参军入伍贵州大学复学

文/李嫣然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高校成为输送优质兵源的主阵地,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士兵退役复学后的再适应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解决好他们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就业择业、心理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有利于提升征兵工作的长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文章以贵州大学为例展开调研。贵州大学作为教育部授予的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征兵工作,成效突出,2018年至2020年入伍分别为54人、146人、256人,复学的学生分别为35人、56人、44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笔从戎、投身军营。而随着服役期满,除了少部分学生获得晋选士官、考学提干等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要重新回到校园。从“营门”回到“校门”的再适应问题不断凸显,通过对贵州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深入调查,切实了解到学生复学现状,探究了参军入伍对学生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以及复学后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步骤

(一)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研与现场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访谈部分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

(二)实施过程

以贵州大学近三年退役复学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退役学生返校后的学习状态、生活情况、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本次调研共回收电子问卷87份,其中男生78人,女生9人。同时以现场座谈会的形式,深入了解退役复学学生的真实情况,发现他们在重新适应校园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以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退役大学生群体,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参军入伍的初衷与收获

从入伍的初衷来看,同学们都具备端正的入伍动机,有近50%的学生入伍初衷选择了“报效祖国的军旅梦”,25%学生选择“增加人生阅历”,20%选择“锻炼意志品质”。对于当兵这段经历的评价,79.3%认为很有意义,是一段宝贵的经历,20.7%认为有付出也有收获。有96.55%的学生认为当兵的最大收获在于丰富宝贵的人生经历,90.8%认为培养了军人的优良品质,7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兵增强了体魄,具备了较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收获了感情真挚的战友,获得了一份全家受益的政治荣誉等。可见,同学们对参军入伍的决定和军旅生涯的经历十分认可。

(二)学习状态与学业问题

学业压力是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一个显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48.28%的学生表示很多知识忘记都需要补习,25.29%表示学习状态不佳,存在跟不上的情况。通过座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到,退役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两年的部队生活没有接触到课堂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出现了“断档期”,加之基础知识的遗忘使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大。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复学后转专业或所学专业的课程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等情况,也是导致学业障碍的原因。就学生成绩来看,排名在班级前30%的学生仅占21.84%,排名在中间和最后30%的各占39.08%。有57.47%的学生表示学习动力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退伍复学后的学生不仅因学习断档而跟不上,还与自身的学习动力有关。

(三)生活状态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退伍复学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角色转化,两年时间对于已经适应了部队作息时间、管理制度的学生来说,面对的新环境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在退役复学的学生中,有32.18%表示返校后能够很快适应,36.78%表示需要1个月~3个月才能适应,28.74%表示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适应。另外,有2.3%的学生表示很难适应。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校园生活。而在这段过渡期中,有39.08%的同学表示生活节奏不适应,32.18%表示与新同学相处存在困难,27.59%表示心理上难以调适。也有18.36%的学生表示缺乏认可,比较失落,14.94%表示没有朋友,比较孤独。

在座谈会的交流中还发现,部分同学表示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一起生活存在代沟,希望能够和退伍的同学同住。此外,就活动参与情况来看,79.3%的同学表示学院、班级组织的活动都会参与,校级活动根据自己是否有空酌情参与,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生活状态比较积极,愿意适应并参与集体生活与校园活动。

(四)职业规划与自我发展

两年的军旅生涯使大部分学生有了更加明确的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有52.87%的学生计划考研,26.44%计划考公务员。有部分同学还在座谈中就贵州大学考研、保研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在保研资格上能够考虑学生服役期间的表现,在保研政策的内容上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解读。

在入党问题上,调查问卷显示党员身份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数量有限,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3.79%,入党积极分子占29.89%,通过座谈会了解到,同学们经过部队的培养,入党意愿更加强烈,对入党问题更加关注,目前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入伍前后档案的衔接,尤其是入伍前已经为积极分子的学生,需要根据要求补齐思想汇报,部队提供服役期间的表现说明等。

(五)复学手续与政策宣传等实际问题

通过与退役复学学生的深入座谈,大部分学生感到办理复学手续的程序繁琐,并且缺少引导,学费补偿代偿落实进度较慢,且有部分办理转专业的学生,退伍后因手续办理进度慢,导致学期过半才进入所转专业,从而引发了学业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在政府和学校的优抚优待政策上,部分学生反映存在传达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学生对政策了解不详细,可能会出现影响自身权益的情况。针对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新兵入伍前,利用欢送会再次宣讲政策,让大家能够带着计划入伍,在服役期间,能够为退役后的就业、考研、转专业等提前做准备、做规划。

四、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再适应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退役大学生士兵重新适应校园生活,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关注度,加大帮扶力度;另一方面,学生要从自身出发,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双管齐下做好复学再适应工作。

(一)政策引领与精准指导

学校武装部要积极做好学生入伍前和退役后的两次衔接工作,设专人专岗做好宣传引导及保障服务工作。每年征兵期间,不但要向学生讲解国家征兵政策,还要清楚地介绍国家、省市、学校出台的相关政策与规定,保证每一位参军入伍的学生都能做到一清二楚。在离开学校之前,召开新入伍学生座谈会讲解征兵优惠政策及复学流程,让每个同学都知晓[1]。针对学生提出的复学手续复杂的情况,学校要开展一站式服务流程,在学生复学后,尽快落实关于复学、转专业、学费减免等手续,解决复学学生的后顾之忧。

(二)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

学校学生工作部要统筹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制定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过渡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成立互助小组,邀请退役学生班级学习委员或学长学姐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功能,做好退役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组织丰富的班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针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心理方面的适应问题,可以针对性的开展学习指导监督以及心理干预工作[2]。及时发现退役学生的不适应情况,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要对退役复学学生做心理健康排查,筛选出有适应性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

(三)树立典型与朋辈互助

大学生退役士兵返校复学后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另一批即将从校园走向军营的学生。学校可利用退役复学学生的特长,在党团建设、新生军训、征兵宣传、学生国防活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如让退伍学生协助参与军事管理教学军训工作;鼓励退役学生参加学校国旗护卫队及相关社团组织,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开展爱国主义仪式教育。

(四)积极融入与主动求助

退伍大学生要主动作为,发挥自身的优势,永葆军人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把这一优势应用在学校生活之中。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要认识到身份的转变,学会发挥特长,弥补不足。一方面,要将自己在部队培养出的政治素养与锤炼出的意志品质带到校园中来,将部队所学与校内活动结合起来,在展示自我的平台上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扩大交际面,从而尽快融入复学后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寻求帮助。此次调研发现,当遇到学习问题时,有近一半的同学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这说明退役复学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遇到困难时,还是要主动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加速自己的复学适应进程。

五、结语

做好国家征兵工作,不能仅着眼于完成任务指标,将学生从“校门”送到“营门”,也要完成好退役学生从“营门”返回“校门”的一系列工作。文章通过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但有关转专业、学分认定、学费补偿代偿、优抚金发放等问题涉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要联动,形成合力,服务好退役士兵,让征兵工作形成有效闭环,切实激励保障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让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军营中去。

猜你喜欢

参军入伍贵州大学复学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认识
当代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影响因素初探
河北省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与多维度评价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