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分析
——以上海市为例
2021-11-22王思晗
王思晗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0)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导致城乡老年人拥有的健身资源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1]。体育锻炼观念的普及为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全民运动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走出家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2]。应统筹健身设施资源,促进全面健身[3]。因此,针对城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展开分析,为相关部门优化健身设施布局,促进城乡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市市区及周边乡镇50~80岁老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与研究相关的内容,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上国内外有关的内容,奠定该文研究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献检索和研究现状,总结出目前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结合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上海城乡老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问卷进行发放与回收,并以此作为论文分析的原始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研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2.1.1 被调研者性别分布
在此次调研中,包括女性82人,占比为42.5%;男性111人,占比为57.5%,共193人。
2.1.2 被调研者年龄分布
该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城乡50~80岁的老年人,在此研究中,将被调研对象划分为4类:50~59岁、60~69岁、70~79岁以及80岁以上。被调研者中50~59岁的老年人最多,占比47.7%,其次是60~69岁,占比27.5%。被调研者的最大年龄为92岁,最小年龄为53岁,符合该文对调研对象选择的要求。
2.1.3 被调研者学历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对象的文化程度整体较低,本科及以上仅3人,小学及以下的占比高达88%。
2.1.4 被调研者职业分布
被调研者曾经从事职业情况,其中农民占比最高,达52.3%,其次为工人,占比22.8%。
2.2 城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显性行为特征
2.2.1 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农村老年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重比城市老年人高16.9%,“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村老人占比比城市老人高27.5%,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农村老年人占比比城市老年人低44.5%。由此可见,上海市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
2.2.2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体育锻炼的项目有散步、跑步、跳健身操、打球、扭秧歌、太极拳、游泳、打麻将。其中上海市老年人的主要运动项目为散步、扭秧歌,合计占比高达43%,由此可见,目前上海市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较为单一。同时可以发现老年人更多会选择一些节奏较慢的运动项目,这与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较为相符。
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中,上海市老年人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城乡差异性。结果可见,在游泳、太极拳、跳健身操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农村老年人的参与程度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这表明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和资源的配置仍不够齐全,可供老年人选择的运动项目并不多。
2.2.3 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场所有公园、跑道、空地、体育馆、广场、街道活动中心,但主要集中在空地和广场,分别占比37%和29%,这说明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且免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在运动场所的选择中,上海市老年人也表现出较强的城乡差异性。可供农村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专业场所较少,主要集中在空地和广场。城市老年人关于运动场所的选择相对较多,这说明当前体育设施配置出现较重的不均衡性,Hawkesworth[4]的研究也指出,健身环境是关键影响要素。
2.2.4 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据抽样调研统计得知,上海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0min~1h,占比为49%,结果较为符合老年人的体质条件。
此方面上海市老年人城乡差异并不显著。城乡老年人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都集中在30min~1h,这样的锻炼方式是较为科学的,如果锻炼时间过短,达不到锻炼效果;锻炼时间过长,则有可能造成老人疲劳甚至生病受伤。
2.3 城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隐性行为特征
2.3.1 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将城乡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划分为非常喜欢、喜欢、比较喜欢、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5个等级标准。其中,选择“比较喜欢”的人数最多,占比43%。
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城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且呈“马鞍型”分布。选择“比较喜欢”的人占比最高,在农村和城市中占比分别为42%和43%,由此可见,目前上海市地区城乡老人对参与体育运动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并有一定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然而,也有一小部分老人表示非常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这部分人应当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5]。
2.3.2 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周边老年人对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仅有5%的人表示“十分了解”,而选择“非常不了解”的人占比高达38%。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上海市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表现出一定的城乡差异性。城市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水平高于农村老年人,其中,选择“非常了解”“了解”“较为了解”的城市老年人均多于农村老年人,选择“不了解”“非常不了解”的农村老年人却明显多于城市老年人。由此可推断,农村体育锻炼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获取专业锻炼指导的机会不多,从而导致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知识匮乏[6]。
2.3.3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老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指的是老人进行体育活动的驱动力,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动力。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包括追求健康、娱乐消遣、扩大交际圈、让形体更美、获得成功感。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选择“追求健康”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占比为71%,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都是想要保持身体健康[7]。
对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城乡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无明显差异。农村及城市中的老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均在于保持身体健康[8],渴望能够拥有较为强健的体魄,为子女省心,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上海市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具有一定的城乡差异性。
(2)老年人对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热情,健身意识逐渐增强。
3.2 建议
(1)增强宣传力度,提高锻炼意识,激发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2)完善体育锻炼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参与运动的形式,缩小城乡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