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需要及施教对策研究

2021-11-22赵晔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5期
关键词:学科体育评价

赵晔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1)

高校教育是现如今大学生走入社会的过渡环节,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不仅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教育,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而高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学科,其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高校需要在新思想下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模式。

1 现阶段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理论教学需求忽略

高校体育仅为“终身体育”的有限时间段,面对学生的理论与体育技能学习需求,教师通常注重技能教学,技能学时占比较多,理论学时占比较少[1]。此种情况,导致学生后续发展中,缺乏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概念,如“重复练习法体育锻炼中控制脉搏每分钟多少次最佳,为什么?”“高尔夫小白球为什么表面全是小凹坑?”等问题,学生难以清楚表达出来。体育课程尽管属于实践性强的学科,锻炼增强体质也是体育教学目标,现代学生发展却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学会体育技能,也要能够从体育理论、社会学、哲学等层面认识、看待自身运动,学生要能够深层次认识与理解体育,不能仅停留于实践层面。因此,面对高校体育教学对理论教学需求的忽视,应当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得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发展。

1.2 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无新颖的内容,在高校中球类运动、舞蹈和武术等仍然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2],课程内容欠缺新颖性与多样性,长期不变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对体育的期待和热情。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畅游网络,学生能够获取更多体育相关知识,丰富体育运动内容。面对内容陈旧的体育教学,学生更喜欢个性化内容,因此,需及时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1.3 缺少一定的理论教学指导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有着较大差距,在现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很少讲解理论知识,大多数是教给学生一些球类运动技巧,教师自身对于理论知识也欠缺一定了解,导致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特别是社会发展进步下,人们对于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知,需要体育理论的发展更新,但高校教师未能将其融入实践教学中,这使得在实际教学时,缺乏体育理论教学指导,体育实践中不可避免产生偏差,从而严重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1.4 体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体育是实践性强的学科,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改革重要内容,某种意义而言,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高低、教学思路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评价体系是为学生发展与教育而服务的,其中选拔的作用为次要要求,评价属于手段不是目的。而在体育实际评价中,尽管不断改革优化,却仍存在偶然性问题[4]。不同学生个体,其自身的身体机能与运动能力是不同的,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却仍未打破固定的理解、感知、巩固、认知等制式化程序教学模式,评价手段也较为单一,过分关注学生技术技能与体能,对于教学目标中的合作精神、体育态度等其他因素有所忽视,也未能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整体评价体系完善性不足。

1.5 考核改革与教学需要不相适应

现阶段,大部分体育教学仍选择班级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也是教师统一决定,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再加上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更加抑制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教学考核评价属于统一评价考核方式,科学性不足,忽视学生个体性差异,为每位学生均制定相同的体育教学目标,使得优秀体育生学习难度较低,降低了学习热情,而对于学困生,考核目标难度较高,努力也难以达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仅根据学生体育课堂的表现,确定考试结果,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符,无法展现学生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身体素质不同,无法达到相同高度,应结合学生进步情况体现体育教学作用[5]。

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策略

2.1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各个高校与体育教学相关部门应对其加以重视,要坚持改革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并认真履行职责。第一,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不应该过于重视实践忽视理论,也不能过于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完后不理解其中的道理,不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不能得到有效培养,也无法达到锻炼身体与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此种情况下,要求组建专业化体育教学团队,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体育理论需求、实践需求等,编写兼具专业化、系统化的考试纲要,认真研究体育教学需求,方能解决教学问题。并且,还应当结合最新体育理论知识,结合体育教学特殊性,来对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理念,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

2.2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满足培养学生道德素养需求,应当将文化与校外资源融入教学之中。一方面实现文化与运动协同,通过挖掘体育文化道德元素,采取典型事迹、校史校训、网络媒体、体育活动等方式弘扬核心价值观,利用网络信息正面宣传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实现课堂教学与外部生态的协同,将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企业家、校外知名运动员等引入至体育课堂中,制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育人目标,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统筹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2.3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的成绩与水平,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身心健康,让其能够掌握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出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教与学的矛盾主要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动机间的矛盾,教师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的水平、能力间的矛盾[6]。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基础差异性,成为课堂教学引导者。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以学生为主,导致课堂混乱,也不能过于以教师为主,成为教师一言堂,教师应结合学情,做到二者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方可将素质教育具体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

2.4 落实动态分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应采取动态分层教学模式。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学前先测试学生专项技能、身体素质、锻炼态度等,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与特长层,授课阶段结合动态分层调整测试数据,且整合学生到课率、课堂表现、进步情况等,观察学生情况。具体教学中,基础层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篮球的上篮、运球、投篮等技术原理,改正错误动作,保证动作标准型,提高专项技术成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层学生,通过指导与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动作的情况下,体会动作细节,消除自身多余、不协调动作,克服畏难情绪;特长层学生,通过指导与学生学习,能够认识与学习动作内在规律,加强动作练习精细化与自动化,提升团队意识与交流能力,能主动帮助学困生。

2.5 健全高校体育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特殊性,应从多方面落实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实践、理论、素质等教学要求。这不仅需要严格把控好学生具体的考勤与课程表现问题,还需要不定时地进行随机测验工作,从而保障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学的实际进度,最终在期末考试时,考核学生在相应规定的时间内对某项体育运动的完成程度[7]。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期末测试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合理地检测所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师也能够从中得到有效的反馈,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和调整。

2.6 多学科与多领域相结合的教学

现阶段,我国高校当中各个科目之间逐渐融合,这使得目前学科的常态化发展变成了多科目领域的交叉融合[8],而体育课程在发展中,会受到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保健学等学科影响,应当积极推动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实现跨领域多学科融合教学,这不仅能够丰富体育学科的具体内涵,而且还可以让体育学科实际发展变得更好,也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国家教育事业[9]。教育部门也应当引导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目标,并让体育教学课程当中的具体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实践渠道,满足学生锻炼、学习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若想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则应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创建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并将多学科与多领域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成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体育评价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超学科”来啦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