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教学中腿部技术动作训练方法研究
2021-11-22黄易
黄易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蛙泳是一种常见的游泳姿势,与其他游泳姿势相比,蛙泳姿势具有呼吸方便、动作缓慢、易于观察等特点,常作为学校游泳基础性教学和训练项目。同时,蛙泳动作结构复杂,身体姿势、方向多变,易学难精,需要头部、手臂、臀部、腿部与呼吸多方面配合,尤以腿部动作足最为关键[1]。
1 蛙泳腿部技术动作分解
蛙泳腿部技术动作可分为收腿、外翻、蹬夹、滑行四个部分。
1.1 收腿
收腿动作是外翻和蹬夹的准备、收势阶段。收腿时,不仅不会产生推力,反而会形成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收腿技术动作教学时,应以减小阻力为教学要点。由于划水及呼吸原因,收腿开始时,髋关节、大腿和膝关节应略微下沉[2],收腿的同时屈膝、屈髋,两膝并拢,踝关节逐渐伸展,小腿和脚跟在大腿和臀部后面,有效降低收腿动作受到的阻力。当足部接近臀部位置时,停止收腿,完成整个收腿动作。
1.2 外翻和蹬夹
外翻和蹬夹是连续性动作,外翻与蹬夹无法中断。收腿后,双脚应勾起并外翻,膝关节内旋,小腿与水面尽量呈90°夹角,待动作成型后用力后蹬,同时,双腿大腿夹紧,完成整个外翻和蹬夹动作。为提高前进动力,外翻和蹬夹时,小腿、脚必须与水面呈直角。在平式蛙泳教学中,蹬夹的特点是蹬水路线长,能够充分发挥髋部和大腿肌肉力量。在波浪式蛙泳教学中,收腿幅度较小,但蹬水速度较快,通过脚掌和躯干动作配合产生推进力。
1.3 滑行
蹬夹动作完成后,在水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身体向前滑行。在滑行阶段,应将脚抬升至与水面平行高度,减少滑行期间水的阻力对前进推动力的影响。滑行期间,双腿应并拢、伸直,腿部肌肉和踝关节自然放松,为下一次收腿动作做好准备。
2 蛙泳教学中腿部技术动作分析
在腿部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腿部动作与躯干的关系,并综合利用流体力学理论讲解收腿、蹬腿等技术动作,阐述技术动作教学要点,增强学生对蛙泳技术动作的理解。
2.1 大腿与躯干的关系研究
在蛙泳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讲解大腿与躯干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掌握腿部动作要点。在蛙泳腿部技术动作中,大腿与躯干的角度在腿部技术动作准备阶段增加,膝关节弯曲角度减小。部分学生躯干与大腿构成的角度较大,在该姿势下,两腿蹬水主要依赖于膝关节伸肌发力,尤其是依靠股四头肌发力实现蹬水动作。如果大腿弯曲角度较大,虽然阻力较大,但可通过腿部蹬水和大腿伸肌积极参与,实现平衡,以抵消腿部阻力作用。当大腿与躯干角度达到90°时,水对腿部的阻力最大,形成的阻滞力难以得到补偿,因此,在蛙泳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腿部与躯干角度过大等错误动作。
2.2 蛙泳收腿技术动作分析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蛙泳收腿时,其技术动作应注意以下四点:(1)尽量缩短髋关节与膝关节动作幅度,借助腹部与大腿肌肉力量做弧形鞭状蹬水动作,蹬腿结束时,应注意腿部肌肉放松,尽快使小腿接近水面,减少水对蹬水推进力的阻滞作用;(2)收腿时,髋关节角度应控制在130°至140°之间,小腿与水面垂直,保持躯干与下肢协调,减少蹬水时产生的阻滞力;(3)蹬腿时,大腿在小腿的带动下收窄,膝关节以下应略宽于大腿,减少大腿部位产生的阻力;(4)蹬腿动作应用力且连贯,加速用力时,产生的推进力越大,滑行距离越长。
2.3 蹬腿技术动作分析
在蹬腿技术动作中,蹬夹是连贯性动作,如蹬夹分离或先蹬后夹,则会使蹬夹作用不明显。该原因在于,由蹬转入夹的过程中蹬夹速度小,且受到的水阻力较大,导致推进力与阻力抵消。因此,在蛙泳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蹬夹动作同时进行,以蹬为主,以夹为辅,确保整个蹬腿技术动作期间保持较大的挡水面积。
2.4 蛙泳腿部训练要点
在蛙泳腿部技术动作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应重点对收腿、蹬夹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腿部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标准性,减少错误动作习惯形成。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收腿时,两膝关节保持较小距离,膝关节内侧与髋关节宽度一致,少收大腿,多收小腿,尽量避免小腿弯曲;收腿时,收腿速度与躯干游进速度保持一致;收腿结束时,膝关节应向内扣。
3 蛙泳腿部技术动作训练要点
在讲解腿部技术动作后,教师应通过训练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3.1 水上训练
水上训练时,可借助专业运动员训练方法,按层次递进的原则,在学生掌握蛙泳技术动作后,逐步增加蛙泳距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腿部技术动作协调性、爆发力的作用[3]。
3.1.1 50m蛙泳水上训练
50m蛙泳水上训练是以50m长度为一组进行的水上训练。在教学中,可以3个50m为一组,重复5次。第1组为热身训练,第2组为强度训练,训练强度为70%~80%,第3组为高强度训练,训练强度为95%,每组之间可休息5~10min,单次之间可休息10~20s。
3.1.2 100m蛙泳水上训练
100m蛙泳水上训练是以标准比赛距离进行的水上训练。在100m水上训练时,由于游泳距离较远,学生体能消耗较大,尽量避免过度训练,每节课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体能情况适当开展。
3.2 蛙泳力量训练
在蛙泳中,腿部蹬夹产生的推进力是躯干前进的主要动力来源,而蹬夹作用主要受腿部力量影响。如果腿部力量较弱,产生的推进力较小,难以平衡躯干前进和腿部动作产生的阻滞力。因此,蛙泳力量训练是提高蛙泳腿部技术动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蛙泳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模拟蛙跳、负重跳、负重深蹲等方法帮助学生训练腿部肌肉力量[4],提高学生腿部肌肉协调性。
3.3 蛙泳保护性训练
蛙泳保护性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方法包括:(1)站立摆腿——直腿左右摆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直至学生能达到的最大幅度,摆腿12~15次后交换左右腿;(2)坐姿交叉腿——双手后撑,两腿抬高做交叉动作,逐渐加大交叉幅度,不同速度下重复交叉30次左右;(3)踝部夹球训练——坐姿进行踝关节夹足球练习,夹球后保持5~7s静止,间歇10~15s后重复夹球,以5次为一组,重复3~4组。
4 常见腿部技术动作错误及纠正
在蛙泳教学中,多数学生为初学者,不具备游泳基础知识,其陆地生活习惯与水中环境冲突,导致蛙泳教学中学生易出现较大错误动作。该文结合蛙泳腿部技术分解动作,分析常见腿部技术动作错误及纠正方法。
4.1 收腿阶段易犯错误及纠正
在收腿阶段,常见的错误动作包括平收腿、臀部抬高、收腿时两腿姿势较差等[5],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收腿阶段动作理解不到位,身体协调性不高、心理紧张或用力过猛。针对该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在陆地上模仿练习水中动作,熟练后可在池边训练——双手后撑地,小腿放入水中,双膝夹紧,收小腿,当脚后跟碰触池壁后双脚外翻并划出弧形,然后,双膝伸直并拢,循环练习。
4.2 外翻阶段易犯错误及纠正
在外翻阶段,易犯错误主要为不翻脚和翻脚不到位,其原因主要为部分学生膝关节、踝关节周围肌肉柔韧性差,踝关节外翻难度较大[6],外翻不到位主要是学生对外翻技术动作掌握不足。针对不翻脚和翻脚不到位问题,教师可录制学生错误动作视频,并详细为学生讲解错误动作的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4.3 蹬夹阶段易犯错误及纠正
蹬夹阶段易犯错误主要为蹬腿挺腹、脚尖蹬水、蹬夹动作不连贯和小腿向下打水等。其主要原因为蹬夹动作顺序错误、蹬夹动作不连贯和膝关节下沉不够等。针对脚尖蹬水错误动作,教师可抓住学生双脚,帮助其练习蹬夹动作,使其体会双腿蹬夹水的感觉。针对挺腹问题,一方面,可指导学生在陆地上模拟练习,使其感受正确收腿动作,另一方面,可借助池壁、短杆等器材,避免学生大腿前收幅度过大,并指导学生收小腿,脚后跟向臀部并拢[7]。
4.4 滑行阶段易犯错误及纠正
滑行阶段作为蛙泳技术动作周期的最后部分,属于腿部技术动作的收势和准备阶段。该阶段常见错误为没有滑行即进入收脚阶段,学生在训练中不停收、翻、蹬,导致体力消耗极大[8]。针对该问题,可要求学生在双脚并拢伸直后停顿3~5s,促进学生形成习惯性动作。
5 结语
在蛙泳教学中,教师应对蛙泳腿部技术动作进行分解,详细讲解各阶段技术动作要点,分析腿部技术动作与躯干、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强化水中游泳训练、力量训练和保护性训练,针对各阶段常见的错误动作,教师应善于分析、总结常见错误动作现象及形成原因,并针对性进行纠正,防止学生错误动作形成习惯,提高蛙泳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