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篮球进攻战术“策应”的运用情况及训练策略

2021-11-22张欣婕白云麒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灌篮 2021年33期
关键词:锋线外线传球

张欣婕 白云麒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篮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篮球训练中除了技术训练,其中战术训练也很重要。篮球也是团队性项目,在比赛中往往注重的是配合。策应就会很好地利用空间位置以内线为枢纽可以自己进攻也可以把机会给外线队员。策应配合通常高大中锋运用较多,策应时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以他为枢纽,场上的其他球员迅速无球跑位,一旦出现机会,人到球到攻击对方篮筐。策应配合用途较广,可用于破区域紧逼、全场紧逼和联防。策应者既是枢纽同时也是组织者,所以要求较高,有利于发起联动进攻。在篮球运动中,策应运用的范围很广,尤其是阵地进攻。

一、篮球进攻战术“策应”的特点

策应配合特点是进攻队员背对篮,或侧对篮接外线队员的传球,并由接球的进攻队员作为枢纽,与外线同伴的空切相配合而形成的、一种里应外合的进攻方法。通常策应配合可以根据策应的区域和位置分为内策应、外策应、高策应、底线策应等。策应配合作为基本进攻战术相对于传切、掩护以及突分更注重进攻时的联动。在进攻时,前锋或中锋可以提前在半场中占据有利的空间位置,外线队员可传球给内线,此时,外线队员可进行各种无球掩护或无球跑动去吸引防守,这时对于内线球员防守队员也不能轻易放弃防守反而需要加强。因为作为策应队员其要求会更高,所以个人的技术能力也不会低,对内线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所以其防守队员会加强内线的防守,这样就会有很多策应投篮的机会。

其次,策应配合相对于其他配合组织过程较为复杂。其成功率相对于突分,传切以及掩护等战术较低,所以在实战中应用的情况较少,常出现于高水平运动竞赛中。其要求要做到策应队员抢位要积极及时主动要球,接球后,两手持球于胸前,两肘外展护好球,或把球置于持球队员要及时把球传到策应者远离防守的一侧;配合双方要掌握好位置和距离;策应者要运用转身、跨步等动作来增加攻击性或掩护队友摆脱防守投篮后要及时跟进抢篮板球。

最后,策应配合其目的是主要形成里应外合的机会,内线、外线同时都有进攻机会。可根据其具体的场上情况改变其进攻线路。跑动位置的灵活多变,打破防守队员的防守战术形成空位、空切、以多打少等有利的进攻局面。

二、篮球进攻战术“策应”的运用情况

(一)CBA联赛的运用情况

以CBA 常规赛为调查对象,综合分析策应的运用情况以及成功率。经观看20个球队的常规赛,其策应配合最多的队伍为广东队且成功率较高。其他队伍中锋队员也有很多但是锋线队员缺乏。一般常用后卫与锋线位置的掩护、突分以及传切。策应配合出现的概率较小,且策应配合也需要结合其他的配合一起才可以发动多次进攻。广东队首先有易建联,丰富的大赛经验以及快速合理的抢占位置对于易建联在罚球线的策应对于其他球队的威胁是相当大的,所以更容易去吸引对方队员的防守给予外线球员更多的机会,这样才更容易形成里应外合的局势。而对于易建联的中投以及在篮底下的攻击性也是广东队用的策应配合较多的原因之一。

(二)CUBA的运用情况

选取24届CUBA各地区的基层赛为参考对象,其CUBA的特点集中在快速进攻一般都以打反击为主,策应战术基本用于在破全场紧逼。在阵地战术中,也常用以突分以及掩护战术为主。进攻时多以快攻为主,形成以多打少的局势。策应技术出现的次数较少,主要高大球员的枢纽作用不明显。传球和运球的压力集中在后卫身上,作为策应队员的技术能力不够,其主要方面在传球意识中策应队员与其他队员配合不到位,通常策应队员没有占据有利占位时,后卫队员就选择传球,或者是传球意图暴露得明显,战术意图简单被防守队员容易发现。所以,策应战术在CUBA中应用情况也较低。

(三)省级比赛的运用情况

省级比赛通常以初高中的队伍为主策应配合也是出现的次数较少,一般以反击为主,快攻得分。这也是因为其各队实力悬殊差距过大很容易打成反击,阵地战术配合机会减少。其次,锋线队员在初高中比赛稀缺,其技术动作和战术意识也没有形成。

三、篮球进攻战术策应常进行的练习

(一)前锋策应纵切配合练习

锋线和罚球线右侧放置标志桶。锋线球员利用假动作摆脱防守队员来到罚球线的位置上,持球队员进行纵切。其训练过程要求策应队员接球的时候重心下降并且半转身进行定位掩护,并在传球的时候保护球避免球被防守队员抢断。更重要的是,策应队员一定要快、重心稳,利用身体和速度抢占有利位置才可以促进下一步的进攻。在此传球路线如果被防守队员发现可切换战术变为自己后转身上篮。

(二)前锋假策应回传配合练习

其练习与前锋策应纵切配合练习的路径与防守占位一致。不同的是假策应假突破回传给纵切的队友。其在训练过程要求策应队员的摆脱逼真假策应以及转身突破等动作吸引防守队员的注意给纵切的队员更多的空间,以便于得分。其纵切队员也要在传球以及切入的过程观察防守队员,在策应队员吸引住防守队员时立即上篮得分。

(三)中锋策应剪刀切配合练习

三分线外处放置标桶,锋线以及靠近底线篮筐右侧的位置放置。代表的是底线球员也就是策应球员需要上提在这个过程是需要假动作、虚晃摆脱防守人以及借用自己的身体来占取有利位置。其他两组球员靠经弧顶队员做纵切,锋线队员做绕切。这样进攻点可为两个点,策应队员必须要有有利的占位,定点策应挡住防守人,持球队员无论是哪个位置的都应该去吸引防守队员,给其他同伴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以及有利的局势。其在此训练过程,要求的时机,以及行进间的掩护非常重要。

(四)中锋低策应传切配合练习

中锋低策应的标志桶放的位置与前锋策应纵切配合的位置一样。锋线队员持球摆脱,策应队员从左边底线跑动到右侧做策应,锋线队员将球传给策应队员后卫队员与锋线队员做行进间掩护,后卫队员纵切锋线队员以后卫队员的行进间掩护和策应队员的定点掩护绕到左侧篮底下进攻。

四、篮球进攻战术“策应”配合训练策略

根据各项情况分析,以及比赛的观看。对于策应配合的运用情况来看,提出以下训练策略:

(一)运动员选材

首先,运动选材是运动训练最开始的工作,其更重要的是策应配合对于策应队员要求较高。不仅是对身高的要求还有对体格有一定的要求。身体的优势可以在抢占位置时占据有利位置形成里应外合的局势。所以,第一阶段运动员选材时可选一些身材高大的球员,以在策应配合占据有利的位置。除中锋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较高的锋线球员,这样对于整个球队的人才选拔有一定的提高,在战术运用的范围增加。

其次,科学的运动选材是成功的训练的第一步,是训练的基础。策应战术在基层联赛的应用较少且成功率较低其原因有部分是因为缺乏策应队员,高大球员的身体优势在篮球比赛中尤为显著。策应队员在限制区的合理占位有利于吸引防守队员这样其余队员的防守压力降低就会形成里应外合的局势,有利于进攻。

(二)训练计划的制定

三种不同级别的联赛对应了三种不同的执教水平。而科学的训练计划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这就要求基层联赛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大周期、小周期的计划安排都是需要合理的,根据运动员的现实情况调整。基层联赛重要的一点缺乏计划性,因为掩护、突分得分率较高所以比赛和训练时常采用这三种战术。但是,更应该的是在训练中合理安排各个部分的训练熟练掌握基本战术,才可以随机地进行战术组合。策应配合也该向专业联赛学习,制定专业的训练计划,熟练地掌握各个基本战术。

其次,对于战术训练除了科学的训练计划制定,在进行战术训练还应该符合个战术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策应配合更多的是强调多次发起进攻,策应队员在限制区内造成威胁为了外线投三分或者篮下附近营造进攻机会。所以,在训练中要有强烈的进攻意识,外线队员善于捕捉策应机会,策应球员要有抢占位置的意识。外线球员还应该有隐藏进攻意图,虚晃动作要真,才可以摆脱防守队员。在策应战术配合时还应该抓好时机,做到人到球到,传球路线隐蔽。在策应配合时,防守队员转变防守时的机会抓住机会,进行策应配合。

(三)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训练的手段也应该多样化,训练方式也应该多样化。激励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传统的训练方式示范法、讲解法。战术本来就相对比较枯燥。可以利用运动员感兴趣的视频进行分析,以运动员分析为主,讨论的形式进行战术的学习。或者有时也可以辩论的形式,讨论这个策应配合该如何跑动,更加流畅地发起进攻。策应配合需要有强烈的进攻意识,因为对于位置的抢占才可以形成有利的局势。策应意识的培养可以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参与讨论,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能力。

五、结论

(一)提高策应战术的应用率

策应配合作为基础战术应该在训练中和实战中提高应用的次数以及成功率。在基层联赛中,队员的战术的训练简单枯燥,一切偏向简单高效,但是对于篮球技术的日益提高更要求的是技战术的全面性。只有掌握了全面战术才可以在熟练在比赛中熟练进行灵活的战术组合。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训练的质量激发运动员训练兴趣。这样在比赛中才可以灵活地应用战术,这样更容易得分。对于运动员以后进入职业球队也有一定的基础。

(二)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

策应战术相对于其他三个基本战术来说相对复杂。依据策应战术的特点更加注重策应队员的传球意识。传给谁、怎么传、什么时候传。都是需要平时训练和在比赛中积累经验的,所以,策应战术对于球员的战术意识的要求非常高。在训练中去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以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教练员也应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让运动员也要重视战术训练,自己在非训练时间多看视频多思考。这样才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良好的战术意识也是技术发挥的基石。

猜你喜欢

锋线外线传球
传球游戏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左利手运动员在水球比赛阵地进攻战术中的作用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豪门锋线红花会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