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用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1-11-22曾祥武张艳艳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院校素养职业

文/曾祥武 张艳艳

在当前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民族自信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文化自信。学校在开展这些工作时,需要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来明确就业和创业指导的主要着力点,让学生充分认识用人单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就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一、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分析

(一)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企业招聘人才时,基本是结合自身的岗位需求来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多专业都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广泛的实践操作需求,学生个人的理论知识储备、实践操作能力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企业招聘人才的重点考察方向。因此,企业通常会根据学生各个学科的考试成绩,参与校外实习的经历以及实际的面试表现来进行决策。从专业能力中还可以判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业决定了其今后工作过程中是否可以展现出良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督促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1]。

(二)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必须重点考察的综合素养之一,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大量的高职院校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期受到互联网思维的熏陶,他们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奋斗精神以及忠诚度等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通过专业化的职业测评方法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另外,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对学生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和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精神文化产品或者服务性的功能。这些产品和服务最终呈现给人民群众或者消费者,都需要企事业单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从中得以体现。

(三)执行能力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进度来进行有效地推进,这一过程中必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巨大竞争压力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力度,按照事先制定的生产和经营计划来全面地推进各项任务的实现是确保企业维持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因而,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还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因素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执行能力,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业水平、实习经验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综合判断。为此,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培养自身的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能力薄弱

国内外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趋缓甚至萎缩的态势,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生产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客观情况导致企业在扩大规模、招聘人才等方面呈现出相对保守的态度和力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遭受更加强烈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将有限的招聘岗位倾斜给那些具备良好专业能力的人才。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情况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学生个人学习态度以及信息传达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对本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受到网络的影响,很难投入到日常学习活动中去,仍有不少学生没有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能力。

(二)对工作岗位及职业发展缺乏深刻认知

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专业能力的塑造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和规划。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的高职类院校仅仅是在就业季针对当年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种短暂的、片面的引导方式并不能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当前的教学工作还是存在对学生职业规划引导不足的问题。

(三)缺乏职业精神教育

高职院校要增强文化自信,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表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学习宣传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也要进行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但是所占篇幅和课时都非常地有限。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很少能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精神,相关的教学内容也非常有限。而这一因素对企业的招聘和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创业指导和培训非常匮乏

从传统观念来看,人们普遍认为还没有正式工作经验的高职院校学生并不适宜直接创业,笔者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但是,创业所需的知识、经验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也可以作为学生的能力的储备,并在其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高职院校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业指导。然而现阶段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了创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总体上比较缺失。

三、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专业教学

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思想,又要以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以专业课为载体,加强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促进其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的制度和模式,通过对教学体系的优化,提高各种制度化的约束措施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考勤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强化课后练习等;第二,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塑造以及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认知水平。

(二)职业规划引导

仅仅依靠老师的教导和引导,通常并不能完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其就业能力的目标,学生只有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出发,对职业教育专业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正确的认识,结合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功能,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才能有效地分析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协调整合的实施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竞争力,使毕业生能够又快又好地融入社会,开拓视野、奠定基础。培养自我负责意识才是根本之道。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形成充分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定位,至少应该告知学生需要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此外,职业规划工作不应该只针对那些即将参与就业的学生,应在学生进入校园之后的下半学期就应该组织开展职业指导和规划方面的教学活动,进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始终依据就业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为基础,形成自主性和自律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充分利用短暂的校园时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创造实践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往往在理论教学方面安排了比较多的课时,且在教学考核中也主要采取理论教学模式,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满足学习要求。实际上,真正影响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能产生的创业机会的因素中还包括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教育中还需要继续加强的部分。因此,校方在组织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地为学生们创造校内外的实践和实习机会。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来为学生们创造去企业参与实习的机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组织一次实习,整体实践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四)实施全面的就业指导

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向用人单位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足够的自信、得体的着装以及合理的语言表达。当然,在这些基本礼仪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应该具备哪些软实力,如学习能力、执行力、合作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需要在更早的时期就开始培养和塑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专业课教师不断地渗透职业素质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重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其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获取足够的机会。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在毕业工作几年之后选择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来进行创业,但是相关的创业指导实际上完全可以提前到校园学习阶段。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举办一些常规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并借此机会来聚集本校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对创业活动的规律、难点以及潜在的风险等形成正确的认知,等到他们步入社会之后也可以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突破。

猜你喜欢

院校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爱的职业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