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思考

2021-11-22陈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种智库海南

文/陈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沿线国家语言日益受到关注,小语种专业也在国内蓬勃发展。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外院)为了贯彻国家政策,相继开设了多个小语种专业,如马来语、越南语、缅甸语等。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一文中提出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离不开语言沟通,而语言沟通离不开外语人才。由此可见,外语人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处于关键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小语种人才?我们怎样培养和社会接轨的小语种人才?人才培养好后,怎样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1]。

二、海外院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现状

海外院秉承“会通中外,德能双馨”的校训,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小语种人才。但就目前而言,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优秀的“双师型”小语种教师

优秀的老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想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我们所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只懂得语言的老师,更需要一位还掌握其他某门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跨境电商+小语种”的人才,那么我们的老师在精通某门小语种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境电商知识,这样才能在日常授课中,将跨境电商与小语种有机结合,做到无缝衔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但由于小语种人才本身就相对匮乏,“双师型”小语种教师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只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与企业进行合作,分批次将小语种教师送到对应的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以期回校后学以致用,将所学新知识与自己本身精通的小语种相结合起来,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就目前而言,海外院小语种人才的培养相对比较单一,更注重的是本门语言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技能或其他语言的学习。当然,海外院也在某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变。如旅游系和东语系进行合作,让东语系小语种教师给旅游系学生开设第二外语课程,让学生在掌握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一门小语种[3]。随着教学的日益深入,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第二外课程每周只有两节课,而小语种的语音学习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缅甸语包含有33个辅音字母和22组元音符号,至少需要集中学习三个月才能完全掌握其读音、写法以及元音辅音的拼读。但因为第二外课程一周只有一次,中间间隔一周后,下一次课的学生几乎忘记了上一次课所学的内容,老师只能带着学生进行反复复习,导致教学进度缓慢,且学生掌握度较低。再说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她们主要接受的是本门小语种的学习,英语课程开设较少,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英语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而电子商务课程也未能全覆盖所有学生。因此,“语言+语言、语言+技能”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很难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三)缺乏人才储备的“智库”理念

智库,顾名思义是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的聚集地,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的方案或优化方案。海外院自成立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他们有的自我创业取得成功,有的在企业中担任要职。但大多数的学生毕业后离开海南,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发展。要让这一批人才未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需要“智库”理念,将优秀的毕业生资源进行整合[4]。

三、关于海外院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思考

(一)建立“小语种+技能”的教学模式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提出,也让笔者对高职院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了新的认知。笔者所在学院院长李渝凤在做客“校长在线”节目中曾指出:“要着力培养符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从“国际化应用型外语人才”这短短几个字中,我们就能够深切感受到,单一的语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所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建立“小语种+技能”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所谓的“小语种+技能”,就是小语种学生在掌握某门语言的基础上,同时学习其他某门技能型课程。以应用缅甸语专业为例,学生在第一学期打好缅甸语语音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酒店管理相关课程,第三学期开始教师将缅甸语和酒店管理知识相结合后输出给学生,第四学期则可进行酒店管理的实操性教学。这样,循序渐进地将缅甸语语言学习与酒店管理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同时熟练掌握缅甸语和酒店管理两门知识,实习时或毕业后就能找中国在缅甸投资的酒店进行就业。中国作为缅甸外资重要来源国之一,在缅甸的酒店投资越来越多,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在加入管理团队时,中国投资者急需既懂缅甸语,又掌握酒店管理知识的小语种人才,协助领导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如果海外院成功培养出“缅甸语+酒店管理”人才,那就正好顺应了市场需求,填补了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当然,“缅甸语+酒店管理”只是人才需求转变的一个缩影,各个行业实际上都越来越倾向于招聘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的语言人才。我院教师也可走出去,积极走访其他高校,向其吸取经验,最后总结出适合我院学生学情和发展特点的“小语种+技能”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小语种+英语”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小语种+英语”,而不是“小语种+其他语种”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东南亚国家在正式会谈中,除了本国的语言外,也会使用英语。据了解,在东南亚,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使用英语,如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就目前而言,海外院校小语种学生有英语课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学英语课程授课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几乎毫无联系,这使得大学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而单独存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在笔者所认为的“小语种+英语”的教学模式中,小语种课程内容应与英语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应用缅甸语专业为例,缅甸语学生主要是往经贸和旅游两个方向进行培养,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也应尽量往经贸和旅游方向靠拢,以期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学习,而不是作为两个独立的学科分开学习。学生在今后的实习或就业实践中,就能够灵活地运用缅甸语和英语服务于不同需求的客户,成为高素质的“双语应用型”人才。

(三)建立企业与学校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政府和企业,其中,企业占了大部分。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的疑问。企业招聘人才有自己的要求,而学校培养人才也有自己的标准,学生就业后是否符合该企业的要求,只能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检验。广州泰领翻译公司领导到海外院东语系进行合作交流中,曾谈到他们公司需要法律法规方面较为突出的小语种翻译人员,每次招聘需要2至3名各小语种学生。这次交流触发了笔者的思考,海外院小语种一直是小班教学,每个语种各班级有2至6名学生,既然某翻译公司在法律方面存在着小语种人才缺口,为什么不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我们在“订单式培养”期间既可以邀请企业人员进课堂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也可以分批次让老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小语种教师还可根据实践内容进行相关的教材整编。学生实习期间或毕业后就都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就业,顺利适应企业的需求和企业文化。

(四)建立“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人才智库”

人才培养与人才储备同样重要。在海南省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当下,有足够的小语种人才储备才能够满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所以笔者建议建立“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人才智库”。即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一个院级智库,将本院优秀毕业生录入学院智库中,由专人管理,与智库学生保持联系并定期与他们交流感情,比如在举办东南亚泼水节时,邀请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校参与泼水节活动并与学弟学妹交流学习心得等。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予各行业人才很多优惠政策,可随时与智库学生交流这些政策,待海南自贸港建设有需要时,鼓励他们回海南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结语

优秀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一个不断探索、试验、求真、改进的过程,而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东南亚各国与我国的交往不断加深,小语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海外院需要不断对小语种人才与储备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革,切实培养出优秀的小语种人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语种智库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