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以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为例

2021-11-22胡欣悦

现代英语 2021年19期
关键词:雅思英语口语口语

胡欣悦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141)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今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共审批和备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独立法人机构7个,非独立法人机构84个,项目489个),其中本科以上356个。截至2020年底,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中外合作大学不仅拥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享有外方学校资源,双语授课的模式更能使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良好且扎实的语言基础。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育应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并将国际一流的教学经验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由北方工业大学与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联合组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及教师团队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教学对象除部分英语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其中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适应双语教学稍显吃力。而在合作项目中任教的教师主要分成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在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不尽相同。除此之外,部分外籍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本土教师也存在授课方式较为传统的问题,因此,如何将两种授课方式融合起来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

首先,在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文讲授和考试技巧讲解,也就是说,英语应用文的讲解和英语文学类的学习比重偏高。然而,针对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对于雅思考试学习的需求,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更好地与国外学习相结合。

另外,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一大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主要选择的大学英语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进阶教程》等。这类教材的好处是内容广、概括性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但是部分内容无法适应中外合作项目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是中方加外方的教学模式,学生应该在学习中适当了解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学校应尽量选择能够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反映国外生活环境和学习生活等信息的教材以供学生学习。

(三)英语教学模式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任教的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各有优势和缺点。中方教师注重英语知识的讲授,有时会忽略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外方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国外课堂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抄到国内课堂。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多采取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中西方教师需要共同构建适合中国课堂的教学模式。在21世纪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比如从英语资源网站上寻找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材料,用多种教学媒体比如PPT课件、音视频材料、多媒体学习平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获得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信息。

三、英语课程口语改革

随着近些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英语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转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特点,口语教学在学生大一学年的英语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别于一般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生源需要较高的英语口语技能才能完成部分外国教授授课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使其不但能通过国内的英语学习,还能适应全英语授课课堂,并能够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在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共有128课时,其中口语课程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教师将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材选择以及评估手段等方面对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方式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改革

布鲁内尔伦敦学院的口语课堂以小班教学为主,每个班级不超过30名学生,口语小班教学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小组化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口语任务的布置,对于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补充,以及活动中小组的讨论和课堂展示,教师对成果的反馈等方式,使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恐惧,还能在培养英语流利度的基础上,言之有物,也能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布鲁内尔伦敦学院的口语课堂中,教师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在课程进行中对部分小组活动进行录像录音,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播放,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到自己的英语表达错误和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除了使用Power-point电子课件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并鼓励学生使用相关主题的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提高他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针对课后的练习,教师也注意将作业的布置和多媒体结合,通过让学生录制英语情景对话视频,英语电影的配音,以及在小程序上进行英语练习打卡等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英语学习向主动性英语学习过渡,将实体英语教学与虚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针对性英语教材的选用

选用有明确教学目标且针对性较强的教材是成功英语教学的基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材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考量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英语学习情况。布鲁内尔伦敦学院的学生的专业课大部分为全英教学,大部分学生也有参加雅思考试的需求,因此,英语口语教材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雅思口语考试内容主要关注学生对于日常生活话题流畅表达和讨论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谋而合,选用与雅思口语相关的教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搜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也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口语话题进行课堂英语活动和课后英语作业的布置,有效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英语程度各异,部分学生存在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语言沟通能力不强以及双语教学吃力等问题,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缓解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的紧张情绪,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对象应不仅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主要目标,如何与雅思考试相结合也是教师要考虑的授课重点。在兼顾学术英语的同时,加入雅思考试听说读写的训练和配套习题,能够在保证学生大学英语考核达标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国外学习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在课程设置中采取中西结合的英语基础课程设置,教学上采用原版雅思教材和国内英语基础听说读写课程相结合,在夯实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其中,针对中国学生较为薄弱的口语部分,原版雅思教材的口语板块能够提供学生大量的口语练习素材,教师应结合雅思口语评分规则中对于词汇、语法、流利度等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各类口语任务的回答技巧,并针对不同的口语话题,鼓励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和相关词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被动的学习英语过渡到主动开口愿意说英语。

另外,除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也可以在课程中加入慕课教学。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只能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授课,也无法保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复习进度,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基于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慕课平台,除了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能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上丰富多样的在线问答、在线测试等设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真正实现个性化指导和因材施教。

(四)评估手段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考核方式也应与国外合作大学相接轨,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化,严格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大学英语课程下的英语口语教学相对于其他模块,在评估考核方面难以用单一的试卷考试进行考核,如采取终结性评估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多样化的考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根据班型大小,分成小组和个人作业进行考核,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与雅思口语话题相关的对话练习,拍摄相关主题的微电影,以及举办雅思相关话题的辩论赛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PPT)的机会或者个人演讲比赛等。期末考试的考核设置也应依托于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考核方式,并把口语课程考核与雅思口语考试形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和了解雅思口语考试流程,为学生日后的备考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推进,中外合作大学不仅应保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更应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基础上,将国际一流的教学经验实现中国本土化。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到双语授课的难度,在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选择适合的口语教材,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加入慕课平台的使用,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灵活地进行英语学习。

猜你喜欢

雅思英语口语口语
Eco-Friendly pH Indicator Based on Natural Anthocyanins from Lycium ruthenicum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雅思新增两个考试日期 即日起可在线报名
酒中的口语诗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雅思6~9分成功策略
雅思6~9分成功策略(3)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