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完善

2021-11-22舒伟李富坤曹健左锐

商业会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案例教材课程

舒伟 李富坤 曹健 左锐

(1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2西安财经大学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100 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深圳 518055)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的组织治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组织治理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内部控制。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大力推进,组织治理和管理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作为培养内部控制人才的基地,高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切实根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满足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

自2019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互联网+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高校会计专业大力探讨和推进“互联网+会计教育”的改革与落地。特别是在2020年9月22日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这对推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学课程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韩金红,2019),无法很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笔者基于自身在内部控制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剖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疫情期间采取线上教学发现的问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当前内部控制学课程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培养满足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人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缺少知识点与案例的结合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的结合中,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视课本、轻视实践的现象,课程中缺乏典型案例。由于受到传统财会类课程授课习惯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学课程的教学中,并没有能够根据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计划,而是与传统的财会类课程一样,局限于教材中知识的讲授。内部控制学多学科的复杂性在没有案例的帮助下会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知识点的具体含义,而在一些高校的实践中,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案例教学,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又容易使学生只关注案例表象而忽视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内部控制教学内容中普遍缺乏“课程思政”内容,缺乏对我国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内部控制实际案例的介绍,导致学生难以了解内部控制在组织合规、风险管理以及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较于内部控制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教学层面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内部控制课堂上有明显的不适应。通过对比发现,传统的财会类课程重视概念计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呈现出“无人发言、普遍沉默”的特点。而内部控制学作为一门对实用性要求很强的学科,重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务中的应用。“粉笔+黑板+PPT”授课、“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材内容未能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国在2008年、2010年先后出台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使得内部控制规范层面的内容大幅增加,相关的理论基础也得到充实。而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内部控制学教材却难以实现理论与应用兼顾,部分教材选择在照搬《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体系的基础上直接补充案例(莫磊和胡国强,2014),但缺乏对内部控制思想和原理的梳理,使学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

教材内容的修订相对实务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莫磊和王秋霞,2015),近年来以《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为代表,COSO从IT治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扩展(舒伟等,2018;王李,2012),但这些研究成果却并没有及时地囊括在高校的教材内。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扩充与教材内容的不对称,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不到更新与完善。

(四)现有教师队伍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财务共享、分布式记账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等新兴技术在实践中已经初具雏形,然而教师现有的实践经验难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刘国城和董必荣,2017)。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的、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对于内部控制人才互联网技术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等其他学科的实务知识,在教学中具体应用,传授给学生,以更好地面对内部控制人才培养目标的提高。

(五)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效果

由于内部控制具有实用性强、学科基础交叉等特点,这增加了教学评价的难度。以往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是“出勤率+作业+考试”的考核评价模式,在这种评价模式下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作业和试卷的具体内容上,常规的选择、判断、简答题只适用于内部控制学教学的初始阶段,难以考察学生对内部控制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即便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案例分析题,对于记忆力的要求也高过应用性的要求,无法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三、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大高校普遍采取了线下转线上教育的方法,加速了高校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变。但实际上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87.67%的学生认为网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①数据来源:程淮中,2020年春季高校会计学生和教师“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问卷调查表(学生版)。这主要是因为此次高校是“被动式变革”,学生和教师都对如何开展线上课堂缺少经验和足够的准备,容易流于“线上直播课”的形式,没有对教育模式的变革做出充足的应对(王竹立,2020)。

(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未充分开发“互联网+”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内部控制教学一样,在线下转线上的教学方式转变中,教学内容却仍然没有跳出按照教材进行授课的框架。尽管被称为线上教学,但是并没有展现出“互联网+”的优势。

独到的专业判断、管理技能的培养这类不可替代的能力才是内部控制学教学中应该侧重的方向。跳出课本知识,使用互联网中海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流媒体资源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才能充分利用线上授课的环境优势。传统课堂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尤其是采取小班教学的内部控制学课程。通过语言的交流、眼神的互动和气氛的转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从而控制话语的速度,调整讲授的方式。

线上教学则是师生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的交互。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信息通过视窗的传达是单向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灌输式的,未实现向“互联网+”教学方式的过渡。例如在直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屏幕信息传递给学生,但是看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限,对课程节奏的把控主要依赖教师自身的经验,难以对整体的教学节奏和效果进行有效把控。

(二)教材的“互联网化”未能与线上教学平台产生联动

在疫情期间线上授课开始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将教材向线上的迁移。从教材的形式上来说,仅仅是将纸质版教材变成了电子扫描版,方便了文件的传递。在呈现内容上与纸质版教材没有任何差异,知识仍然只是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冷漠的文字。从教材的内容来说,在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材上的知识点应通过可视化手段与平台的教学内容产生联动,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的课程安排提供反馈。

(三)“被动式”变革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佳

在“被动式”转向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尽管有95.73%的教师表示能够主动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但仅有48.54%的教师认为能够基本实现线下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同时,教师也提出了线上教学中网络卡顿、在线学生管理等困难②数据来源:程淮中,2020年春季高校会计学生和教师“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问卷调查表(教师版)。线上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管理的困难,而且受硬件设施和设备使用经验的制约,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目标的不适配

目前对于在线教育提出的质疑大多集中在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标准化考试可以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在线教育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纸质的教材,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以丰富的图像、视频等流媒体形式存在于网络空间中,如果局限于用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在线教育的成果是不合时宜的。培养高素质内部控制人才,需要对学生的网络数据检索、信息的搜索与整理、沟通与合作等能力进行培养,将这些评价指标整合到在线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激励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四、内部控制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目前,线下的传统教学仍是主要模式,建议将疫情期间采取线上教学获得的经验与线下的教学相结合,在内部控制学课程由线上授课转为线上与线下“双线融合、双线共生”的具体实践中,还需要将先前的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合理推进教学的改革进程,具体来说:

(一)通过产学合作补充案例教学的内容

产学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案例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购买一些知名企业的线上教学案例平台,基于企业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丰富实践,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来弥补学校教学在案例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同时企业可以依托其丰富的实务资源,协助高校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课程进行创新,形成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配合建设风控实验室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以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平台为例,迪博已与我国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结合其在内部控制领域丰富的实务经验和行业优势,与高校共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依托其先进的理论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改善当前高校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及效果。

(二)构建“讲授+案例+实训”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

在内部控制学课程教学理念层面,将教师的职责由“传道、授业”向“解惑”转变。通过“学生汇报+课堂案例+模拟实训”的融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主动性以及使用内部控制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强化实践技能的应用,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有:第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一方面将每周需要授课的内容做出安排,学生提前阅读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在线下授课的基础上,通过视频等形式增加一部分线上课程,搭建随时可以学、随处可以学的学习环境。第二,引入“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首先,设置简短的解释性案例,用于在课堂学习中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设置分析型案例,主要选取企业实践中最新或典型的案例,给出作业的要求或需要使用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梳理相关资料。最后,结合课程所学分析案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第三,建立“沉浸式学习”的实训环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会涉及大量企业层面的应用模块,而课本上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因此,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由教师事先准备模拟企业实训的资料,学生分别扮演业务流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情景体验的方式再现企业流程。如讲解采购应用指引时,可由学生分别扮演采购员、采购经理,与其他作为供应商的小组进行谈判。根据全流程的实践,分析企业采购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内部控制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采购程序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完善教材建设的可视化和交互性

在授课内容方面,要能有效体现出内部控制随环境变化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经典教材为主,结合立体化、可视化技术来实现教材内容的持续更新。通过二维码等超链接接口将教材与互联网教学平台打通,让知识的呈现突破文字的限制,让知识的呈现突破线性的束缚。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等情况记录在平台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立体化、可视化。

(四)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为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学校与相关实践基地的合作,教师通过在岗位的实践以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案例与实训资料。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于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思想的掌握,通过对教师进行轮训,以数字经济时代的教学理念和基于新兴技术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并且建立考核制度以防止学习培训的形式化。

(五)设计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学课程的考评应该摒弃以往课程中唯试卷论的评价机制,结合“理论+实践”的模式,重新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层次考核机制。虽然仍以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为主,但是在平时表现的组成中,首先,提高课程作业完成与汇报表现的比重,通过平时作业的汇报锻炼学生使用信息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主要依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与报告的质量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再次,加大平时作业中案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比例。最后,期末考核内容涵盖从基本原理到企业应用的多个模块,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激励学生成为优秀的应用型内部控制人才。

猜你喜欢

案例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样板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