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四新”战略下株洲特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2

现代英语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株洲院校人才

周 敏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一、引言

“三高四新”是引领湖南未来发展的战略,无论是打造“三个高地”,还是践行“四新”使命,语言服务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湖南省株洲市是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株洲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出口全球四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一谷三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对于高质量、复合型、多语种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也呈现上升之势。然而,株洲地方院校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采用的仍是传统的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株洲特色的动力、陶瓷、服饰等产业的语言服务人才紧缺。文章在“三高四新”战略下,基于现有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株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和质量需求调查,探讨株洲特色语言服务人才的协同育人模式,为株洲经济“走出去”提供及时和优质的语言服务,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现有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语言服务主要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以及语言相关咨询业务(郭晓勇,2010),提供直接的语言信息转换服务及产品或者转换信息所需的技能、工具、知识等(袁军,2014)。语言服务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刘和平(2014)认为应汇聚学术与用人单位精英,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构建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张威(2017)认为应将生态化、个性化、协同化的理念运用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改革,注重调整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教师队伍;韩林涛和刘和平(2020)提出应从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等方面探索构建“翻译+技术”语言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改革提供具体案例。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内容方面,学者们认为应涵盖某专业领域常见语类的结构和语言(蔡基刚,2019),翻译技能、信息技术能力及综合技能(俞敬松和耿思思,2019),以及语服技能、专业知识、管理素养和职业文化(詹成,2019)。在提升语言服务能力方面,崔璨和王立非(2020)构建了面向企业国际化的语言服务竞争力指数模型,提供了语言服务能力测量标准和数据支持;崔启亮(2021)研究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服务企业的应用。

现有的语言服务研究虽然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数量少,研究内容零散,缺乏理论和学科体系支撑,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第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双一流”“新文科”“新工科”等建设对语言服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第三,培养模式存在大众性和通用性,结合本土地方特色的研究较少,不能为当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及时的语言服务。

三、株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和质量需求调查

在株洲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对该地区的院校和企业进行调查,了解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对语言服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等,为地方院校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改革提供依据。根据问卷和访谈调研以及现场考察,株洲地方院校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当地的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语言能力培养,缺专业复合型人才。根据对株洲院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调查,目前的人才培养仍以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为主,少量涉及商务、法律、文学等方面的翻译。株洲已基本形成“3(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5(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2(陶瓷、服饰)”现代产业体系。湖南工业大学MTI翻译硕士和英语类本科生培养考虑到了学校优势学科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近两年开设了包装、动力和陶瓷翻译课程,但没有开设这些领域的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课程的教学资源紧缺,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而还是无法胜任株洲特色优势产业的语言服务工作。

第二,重英语语种和英语类专业学生培养,缺多语种和多专业人才。根据调研,株洲地方院校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仍然是以英语类专业学生为主。语言类学生的语言能力虽然高于非语言学类学生,但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包装、动力和陶瓷专业的学生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背景,同时也学习了英语通识课程,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培养成语言服务人才。目前,株洲地方院校培养的语言服务人才语种较少,湖南工业大学只设置了英语、翻译和日语专业,开设了少量的法语和俄语课程,株洲一些职业院校也只开设了俄语和日语课程。而根据调查,株洲一些涉外企业需要一些精通阿拉伯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语种的语言服务人才,因此不能为株洲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及时服务,从而抢占目标市场。

第三,重翻译技能培养,缺语言技术创新人才。株洲地方院校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仍然以训练翻译技能为主,开设了翻译理论知识和口笔译技能课程。翻译虽然是语言服务的一个方面,但语言技术服务同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语言服务行业后,株洲地区也急需一些语言技术服务人才。这些人才除了懂计算机辅助翻译、字幕翻译等传统的语言技术,还要了解语料库、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性语言技术,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型语言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株洲特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株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和质量需求调查,文章提出“多语种+多专业(动力、陶瓷、服饰等)”株洲特色协同育人模式,湖南工业大学与株洲职业院校加强与中车时代电动、中车时代新材、醴陵陶瓷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具体如下:

第一,共订培养方案,建设特色课程。株洲地方院校应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制订符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对专业进行重新定位,探讨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共同培养适应株洲区域经济发展新需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语言翻译实践能力和语言技术服务能力,熟知动力、陶瓷和服饰等专业知识的株洲特色语言服务人才。根据市场导向,加强“多语种”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增设急需的小语种专业,开设双语班,加强英语类专业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至少精通两门外语的语言服务人才。加强校企之间,各专业之间的合作和融通,优化课程体系,在语言类专业增设动力、陶瓷等专业的基础知识课程以及语料库、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语言技术类课程,在非语言类专业增设《动力英语》《陶瓷英语》《服饰英语》等特色专业英语课程,校内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参与课程的讲授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翻译语料库和案例库,编写教材等,从而培养既有较高语言能力、又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复合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

第二,共培师资队伍,实现协同育人。加强株洲地方院校与企业,不同学院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一批高素质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高校的语言类教师一般以学术型为主,语言能力较强,但专业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双师型”教师比较少;高校的非语言类教师和企业的骨干专业知识丰富,但语言能力较弱。因此,可以对这两类教师进行“补短板”培训,院校可以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术,提升语言实践能力;非语言类教师和企业骨干也可以到外国语学院进行语言培训,还可以攻读MTI翻译硕士学位,提高语言能力。实行“双导师”制,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为行业导师,讲授部分的专业课程,开展专业提升讲座和翻译工作坊交流,分享实践经验和资源。校外导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企业的典型项目和案例,设置真实的实践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知行合一,提升学习效果。校内和校外导师加大交流和合作,协同育人,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

第三,共建实训基地,搭建合作平台。株洲地方院校与企业共建语言服务实践基地,衔接好专业实践类课程和企业的实训实习,让学生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增长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翻译实践能力和语言技术服务能力。院校和企业要加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搭建各类交流合作平台,如为企业进行订单制人才培养、设置校企合作实验班、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工作、共建网络交流平台和语言实验室、合作完成语言服务项目、共同举办各类语言翻译和语言技术竞赛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技术素养。此外,还应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校企合作不仅能为企业输送急需的语言服务人才,而且还能缓解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五、结语

语言服务人才是区域的软实力,助推地方区域经济的增长。文章依据“三高四新”战略和现有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在调研株洲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质量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语种+多专业(动力、陶瓷、服饰等)”株洲特色协同育人模式,株洲地方院校与企业应共订培养方案,建设特色课程,共培师资队伍,实现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搭建合作平台,从而形成株洲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院校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模式,培养面向动力、陶瓷和服饰等行业的复合创新型、株洲本土化语言服务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的建设。

猜你喜欢

株洲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株洲地域美食文化系列招贴设计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童心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