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综述
2021-11-22谭殷
谭 殷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更是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通道。而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时,要想让世界人民完全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负载词进行英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化负载词指那些标志中华民族特有文化,反映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词组及习语,被视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反映本民族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礼仪的独特文化。而语言是承载这些特有文化信息的载体,体现了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态地域、文化信仰等,同时语言通常通过翻译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另一种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载体,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所以文化负载词可以传播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进程,而这些新的词汇在被使用很长时间后将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语言。于是,所谓的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就出现了,但同时这些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不同民族风俗文化,他们也成为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的一道障碍,使得一个民族的独特语言和文化对于另一个民族而言,是陌生且无法理解的。因此,在对外翻译中,如何较为完整、准确地将中华民族文化负载词的“本土化”味道翻译出来迫在眉睫。同时,将中华民族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关键窗口,更是国家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知网上以“文化负载词翻译”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从2000~2020年,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文献占有2328篇。其中,期刊论文1004条记录,硕博士论文977条记录,所有2328条记录中有96篇论文为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经研究发现,这20年内,国内学者主要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本和题材、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的理论视角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本和题材
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主要是以文学作品、电影题材、民歌歌词等为研究文本,译者分析中华民族文化负载词在这些作品中该如何进行英译处理、让异族文化的人民能读懂这些经典作品,同时总结出相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途径或方法。例如:王玉兰的《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解读——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李睿祺的《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英译本物质民俗文化翻译研究》、李欣霈和周小文的《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等。其中,王玉兰认为任何文化都和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少数民族小说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承载者需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文化负载词应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词汇。而李睿祺认为,直译法作为物质民俗文化翻译中的一种有效翻译方式,可以保证民俗文化异质性的传达,而替换法、意译法等方法的运用则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易读。李欣霈和周小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分析评判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减译法四个翻译方法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翻译中起到的作用。韩榕借用阐释学理论对山西民歌中文化负载词进行了翻译,认为对山西民歌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是山西文化走出去的关键。总体上讲,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涉及的作品和题材比较丰富,包括《红楼梦》《论语》《浮生六记》《边城》《山海经》等经典文学作品,同时还包含《绿皮书》《舌尖上的中国》《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甄嬛传》等影视题材,国内学者对各类作品和题材的文化负载词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对含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的研究甚少,国外读者也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很少。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汉语文化负载词因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成为翻译的难点,对此,国内外学者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秦恺认为在翻译实践当中,只有兼顾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译者才能准确、完整地传达词汇的含义。杨璐提出,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不应仅采取单一的策略,唯有归化与异化综合起来方有助于正确地传达信息,完成文化的沟通。林婷认为,《汉英大辞典》在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存在空缺词,因此,从具有文化指称范围差异的词语和具有文化内涵差异的词语两方面寻找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为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找出较为合适的对策。综上所述,翻译策略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读者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关键一环,是译者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原汁原味表达给读者的重要桥梁。因此,无论译者采用何种英译策略方式,都要充分考虑文化负载词的语境和文化内涵,同时在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才能更好地将汉语文化负载词传播出去,为未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翻译方法和思路上为大家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四、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的理论视角
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的理论是我们掌握如何翻译文化负载词方法和策略的根本,因此,国内学者以西方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为基础,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探讨。从知网上以“文化负载词和理论视角”为关键词,搜索到196篇论文,主要从目的论、模块化分析理论、图示理论、功能对等理论、顺应论、模因论、异化与归化论、关联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框架理论等不同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和方法。如:朱璐瑶从模块化分析理论出发,结合具体实例,对五类典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模块上扬、模块下切和模块边移改变原语文本的文化层次,寻找目标语文本中的相应表达,在传达文本信息的同时注意文化内涵的传递。梅曦天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The Love Wife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直译加注释、意译和借用法,进一步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孙苏怡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墨子》英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她认为翻译其实是译者与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两次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要求译者译出的译文能使读者在经过推理后,能够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即译文和原文达到最佳关联。由此得知,国内学者在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时,分析并采用了不同翻译理论,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生态翻译学在文化负载词方面的研究甚少。作为翻译界的新兴理论,生态翻译学用生物进化论的优胜劣汰来讨论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的制约,从而让原文在适应性选择下能转换出地道的译文,因此,生态翻译学也是值得国内外学者深入探讨的翻译理论。
综上所述,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少,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内研究学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研究,内容对象比较丰富,主要是文本、电影和民族文化,但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研究甚少。其次,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套用的相应理论来解释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较多,但从生态翻译学角度,从原语文化的准确传递,以实现交际意图等因素方面去探究民族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较少。
五、结语
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文章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文本和题材、英译策略、和英译研究的理论视角等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环境和策略研究带来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为中华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地传播出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