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特点、难点与价值引领

2021-11-22刘纯献刘盼盼

体育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价值

刘纯献,刘盼盼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体育课程思政是建立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大格局的基础上,营造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树立以“立德树人”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一种综合体育教育理念。没有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就缺少载体;放弃思政教育,体育课程就缺乏灵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实现高校体育价值引领、体育知识传授、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体育价值引领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寓体育价值引领贯穿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和体育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

体育课程思政,是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各环节、全过程,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结构和体育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体育课程思政是彰显中国特色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生命力的延伸保障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贯彻落实。

1.1 “立德树人”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体育课程就必须融入“五育并举”的大教育格局,在占领“立德树人”制高点中努力彰显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一流的课程应该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的课程,其中的价值观引导就是课程思政”[2]。体育课程思政要为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固本强基,为学校体育培养人才树好风向标,为拓展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路径打造助推器,更要为挖掘学校体育育人功能开凿蓄水池。真正把握好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本质,就能够充分挖掘体育课程和教学领域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提高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成效与辐射功能,使体育课程思政既成为滋润大学生心田的渠,又成为助推大学生茁壮成长的田。

1.2 协同育人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理念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三全”育人。坚持“全员育人”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成为育人的行家里手,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能担当育人之责、追求育人之效。坚持“全程育人”就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全周期,追求育人无时不有。坚持“全方位育人”就要把“立德树人”嵌入体育课上课下、覆盖网上网下、延伸校内校外,追求育人无处不在。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成效必须建立在坚持以学生为本,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更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才能充分疏浚体育课程思政主渠道,才能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和责任担当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体育课程教学之中。

1.3 立体多元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结构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带动体育教育结构发生变化,体现体育知识传授、体育价值塑造和体育能力培养的立体多元,引领三者被割裂的现实体育教学重新构建三位一体。“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4]。体育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融入并真实了解熟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把体育教学作为解大学生存在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的金钥匙,有针对性地解读大学生在学习、锻炼、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迷失与困顿,真正触动大学生默会知识的深处,扩容大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在赋能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彰显体育课程思政在培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涵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功能,助推爱国、上进、责任、果敢、担当、乐观、合作等价值观念得到大学生深入、稳定、持久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在师生之间架起体育知识传授与心灵成长、体育价值塑造和体育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桥梁,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

1.4 显隐结合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方法

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覆盖体育学科、体育学术、体育教学、体育教材、体育管理体系等,发挥好在其中起着融会贯通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构建体育教育的话语体系。绘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蓝图,就是要通过深化显性的体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具有隐性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而深刻地挖掘体育课程中蓄积的体育文化、凝聚的体育精神、蕴含的体育价值、形塑的体育风貌,运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来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全面有效融入体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构建起教书育人、活动育人、赛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大体育课程育人体系”[5]。体育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相互融通,达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无缝衔接,在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中收获“立德树人”的成效。

1.5 科学创新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思维

体育课程思政首先要重视科学思维,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贯穿体育课程始终,在应对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波谲云诡、各种社会思潮观念针锋相对时,就能够自觉发挥体育课程思政功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立德树人”,为大学生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的免疫力。“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6]。要积极构建“融入式”,把与体育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等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天津体育学院就将中国女排爱国、拼搏、将压力转变为动力等彰显体育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运动心理学》教学的若干专题。体育课程思政还要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创立“挖掘式”,就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知识或体育专业技能中的历史精华、精神弘扬、品质塑造等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体育教师现身说法;在诠释体育礼仪、剖析运动竞赛过程判罚、指导体育练习学生间互动等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蕴藏其中的追求卓越、遵守规则、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思政元素。

2 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主要呈现3个特点,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能够指导我们在深刻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拓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2.1 体育课程建设的特点之一是价值引领

在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将会决定未来社会价值导向。体育课程思政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强化价值引领成为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一是构建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做到寓价值引领于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之中,应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二是在顶层设计中规范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价值引领的统一,在缜密完整的体育课程设计中确立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设计价值引领于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案中;促进价值引领改进体育教学方式方法;明确价值引领的考核内容与形式等,努力构建形成长期稳定、落地生根的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有效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全过程”[7]。三是优选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不仅紧密衔接体育课程内容,而且注重贴近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征,才能充分彰显体育课程在大学生 “知、情、意”3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富矿,并把衍生的教育功能不断为体育课程思政赋能,在为大学生释疑解惑中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增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效,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体育课程思政特点之二是寓德于体

立德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涵。立德借助体育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寓德于体育课,既寓德于体育课程内容,更寓德于体育教师课程教学全过程。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始于体育运动。寓德于体的理念引领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形成“明确的培育导向+精细的培育进程+优质的培育成果”的建设形态”[8]。当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奋力拼搏抛洒汗水时,淬炼的是对上进与卓越的追求;当大学生在长跑训练与比赛中耐受“极点”的折磨时,磨砺的是他们果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当大学生在公平竞赛中无论收获在规则的约束下的赢,还是体面而又有尊严的输,都会赢得尊重和播撒友谊的种子,在完成自我挑战和超越中,用筋皮骨劳累、精气神陶醉来诠释德智皆寄于体。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并持之以恒坚持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遵纪守法,正是建立在不失时机培育和弘扬体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2.3 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之三是人文立课

体育课程思政高度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考量,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而充分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把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种最重要的人文精神嵌入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灌输真正把体育课程打造成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道德信仰、协调价值追求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必修课。“诊断体育文化,确定其发展状态,首先要观察的是其价值观是否合理,其赋予体育的意义是否契合社会对体育的需求”[9]。体育课程思政以人文立课,就会重视思想政治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会引导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挖掘人文素养,通过体育教育强化大学生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追求卓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体育教育磨炼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力,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果敢刚毅、百折不挠的优良心理品质。藉此,使体育教学知识内涵更富弹性,体育技能教育更富韧性,体育能力培养更贴近社会需要。

3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克服固有的难点。这些难点既有体育课程建设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因素。只有精准把握和深刻分析这些难点,才能在扎实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所突破。

3.1 难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

体育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如何把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贵在求真,求真的过程必须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等体育教学规律,而体育课程思政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体育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真善美的相互融通,要把为社会发展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全过程,织牢价值追求与知识探索之间的精神纽带。所以,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如何把体育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转化、内化、深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综合体育教育功能中的价值共性、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政内涵与世界各国体育价值观教育的普遍经验就成为难点,也是重点。王登峰司长[10]认为:“学校体育也要立足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弘扬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真正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功能,难点就会变成亮点。在健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等作为重要内涵,健全人格就会成为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落脚点,引领大学生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在遵守体育规则、尊重竞赛对手中自觉历练养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习惯,把体育课程看做践行诚信守法的文明必修课;引领大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更加注重品格的锤炼,在营造团结合作氛围中培育良好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锻造大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责任担当的铁肩;引领大学生把强身健体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深谙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会用践行体育时淬炼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独立自强、果敢刚毅的意志品质充值人生。

3.2 难在能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马约翰先生提出的‘体育强国’理念,到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广大清华师生把体育锻炼与救国、强国、建设国家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清华精神的主旋律,也是贯穿清华体育的灵魂”[11]。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保障体育课程思政承担“立德树人”重任,必须发挥好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其难点在于能否切实增强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意识,能否真正解决好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能否真正树立体育价值塑造、体育知识传授和体育能力培养深度融合的理念,以实现育人和育才高度统一;难点在于体育教师能否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自觉,站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制高点,既传授大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体育能力,更能塑造大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胜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难在能否全面提升体育教师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每一门体育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体育教师在主动发掘、加工和利用的过程中选好、用好优秀体育课程教材,组织好体育教学内容实施中把科学求实的态度、坚毅果敢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传导给学生;难点在于能否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体育教师将体育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智力和行动支持,要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中鞭策激励体育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服人。

3.3 难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与完善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引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向同行,产生同频共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从观念层面看‘课程思政’理念有待深入人心,从体制层面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亟需系统完善,从效果层面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够等困难”[12]。现实情况还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机制。首先,由于协同育人的工作理念淡化,导致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等难以统一,就难以使主动挖掘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积蓄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就难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项环节、全过程。在协同育人机制建构与完善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条件,缺少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缺少制定明确要求的“时间表”和切实可行的“路线图”,缺乏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激励举措等方面的可靠保证,就很难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营造体育教师投身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乐为、敢为、有为的精神氛围。在协同育人机制建构与完善方面,缺乏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体育课程思政就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准确完整的监督评价机制,就难以见到经得起时间与实践检验的协同育人成效。

4 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

体育课程思政是青少年学生“拔节孕穗期”的铸魂工程,更是充盈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课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引领这个第一要务,才能收获“立德树人”的成效。

4.1 在守正创新中凝练价值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表达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陈独秀、梁启超意识到国人体质羸弱、意志薄弱的危害而提倡尚武精神。严复根据当时国民的身心素质首先提倡鼓民力等。强国强种强身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价值。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在做人,一撇是筋皮骨,一捺是精气神。没有筋皮骨不成立,没有精气神不成器。体育既强壮筋皮骨又提振精气神。强壮的筋皮骨使大学生一身硬,无论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业上攀登科学的高峰,还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征服激流险滩都会提供坚强的体能保障。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双胞胎兄弟赵稞、赵棣,在2020年高考中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他们成功的秘诀是,虽然爸爸赵忠其给他们定下不玩手机、不玩电脑的铁律,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他们打羽毛球,兴趣爱好极少的俩兄弟,却常在课余时间以打乒乓球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他们的成功既归功于对体育的情有独钟,而坚持不懈的锻炼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充盈的精气神使大学生一身正,引导大学生不仅在敏于学习、勤于求知中专攻术业,更能在放眼时代、善养胸中浩然正气中,立为民族振兴使人生出彩之志,为将来走向社会培育与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要使在守正创新中凝练体育价值收到成效,其价值引领在于:只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不仅能够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还能引导大学生的报国行。要支撑大学生的报国行行稳致远,就要时刻注重运用体育课程思政的功能充分挖掘大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潜能,使大学生在践行体悟人生时,认识到失去的永远是年龄,而永存的是精神、气质与风韵。

4.2 在探本溯源中挖掘价值

“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既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涵盖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仅让大学生在追本溯源中体会到中国体育的光辉实践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还要形成是全社会共同精神财富的共识。“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是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1959年4月5日夺取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抒发的豪言壮语。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容国团时,把其夺冠与十年国庆相提并论为1959年的两件大喜事,并把中国即将开始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在3年自然灾害严重的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从珠穆朗玛峰的北坡登上了鸟都飞不过的世界最高峰,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征服的是大自然的极限,风暴、雪崩的肆虐,冻伤、截肢、殉难的威胁,更点亮了他们奋勇登攀的信念光芒,矗立了比珠峰更巍昂的民族精神丰碑。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排在与韩国男排争夺世界杯亚洲区出线权时,在先失两局的逆境中奋起直追,连扳3局赢得胜利,北大学子深夜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点亮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要使探本溯源挖掘价值取得成效,其价值引领在于:启迪大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决定不了自己如何生,但可以决定自己如何活,使大学生在更快更高更强理念引领下提升生命的高度;使大学生感悟到,任何人都决定不了太阳几点钟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钟起床,在自强不息的感召下拓展大学生生命的宽度;使大学生在践行体育的磨砺中切身感受到苦是乐之源、乐是苦之泉,苦兮乐所伏、乐兮苦所依,筋皮骨劳累、精气神陶醉,以吃苦耐劳的毅力增加大学生生命的厚度。

4.3 在学有榜样中点亮价值

梦想在前,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学生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为体育赋能,用体育充值人生。2016年9月4日的杭州G20峰会,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10点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大小公务活动19场,会见各国政要80人次以上,还要保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好习惯。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做到“无我”的状态和拥有不负人民的情怀?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说:“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们已经以身许国啊。工作肯定是一种超负荷的状态,比如我本人现在还是抽出时间来游泳,一天1 000米。我和普京总统,包括和美国奥巴马总统,都说起来共同的体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不花一点时间来进行体育运动啊,我们到时候会崩溃。”[13]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为体育赋能,用体育治国理政。2019年1月31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时说:“中国主办冬奥会的理念,同我们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努力一脉相承……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14]

体育教育是规则在先,运动在后,规程在前,竞赛在后。大学生真正从体育运动与体育规则的辩证关系中得到启迪,那么,在正确处理大学生须臾都离不开的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就会游刃有余。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治犹如涛涛的长江水与长江大堤的关系,越是大浪滔天越要大堤坚固如磐。任由江水泛滥,就会造成灭顶之灾。如果大堤坚固如磐,让江水发电它发电,让其浇田它浇田,让其南水北调它向北,让其入海它入海,既利国利民又岁岁安澜。十八大以后,中国体育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功能不减,但中国体育培育规则意识,树立遵纪守法的理念更使体育的价值凸显。大学生既身处“三观”成熟期,更是全生命周期中都不可缺少的自律的养成期。点亮大学生心目中的体育价值,就能够使大学生逐渐体认到:人有多自律,人生的路就有多平坦;人要太放松,路上就会有险滩;人要太放纵,路上肯定有深渊。

使学有榜样点亮价值取得成效,其价值引领在于:使大学生在践行体育中体认到,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体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三观”定型、自律养成,体育不仅可以充值人生,还可以用于治国理政。

体育课程思政之于大学生成长的价值,在于身体强健、在于心灵美化、在于品格健全。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公理,就要把体育价值引领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要遵循掌握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规律和乐于接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科学挖掘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努力耕耘体育价值引领的肥沃土壤,营造大学生群体适宜的学习锻炼情境,助推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价值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