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语文阅读课教学创新的路径
2021-11-22陆燕妮
陆燕妮
(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第二小学 广西 百色 531502)
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能够顺应学生爱玩的天性,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学习阶段的引导作用,真正的让新媒体技术做到物有所用。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本篇论文来说明如何把新媒体技术真正的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在玩乐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1.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对网络阅读教学心有余力不足。随着网络环境不断的融入人们的生活,虽然教师改变了传统观念,致力于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但是还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对网络阅读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通过网络阅读教学,需要班级有相应的网络设备,但是很多学校对此并不重视,不是没设备就是质量有所欠缺,还有学生的阅读教学需要有网络阅读教学系统,但是学校对网络阅读教学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完善能有所不足,等等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教师也很难高效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1]。
1.2 教师本身的网络阅读水平不到位。在教师的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中,都缺少对教师网络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教师虽然足够了解网络,但是对如何应用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还是有所欠缺,以至于制作不出符合课堂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需求的教学课件,反而使用网络工具对学生的教学产生了反作用,不仅让学生觉得阅读教学用网络学也无趣,而且还会在不合理的运用网络阅读教学形成不良的教学效果,这都是当今教师急需改变自身的现状。
1.3 多媒体的应用力度把握不到位。尽管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注意应对多媒体的合理把握应用,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媒体的英语力度把握不到位,将网络作为了教学主体,但是网络只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真正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还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教育的,这也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的一点。
2.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探讨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使老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传统的讲课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觉得枯燥和无味,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比如新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图片与视频,这样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晓学习语文的快乐,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猴王出世》时,老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找些相关的作者介绍,以及电视剧《西游记》的片段来让学生观看,当学生在看视频时全神贯注,这时候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暂停视频,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书本内容,让学生带着对视频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在学习完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用作幻灯片的形式记录自己对课本的理解,以及对孙悟空的看法,在下次上课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2.3 结合学生认知特征层层递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有效借助网络工具,结合学生认知特征层层递进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能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够完善,教师通过自身加以網络工具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阅读学生,能快速的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2.4 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3]。例如,在《赵州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下的问题:赵州桥是什么朝代建设而成的?赵州桥是由谁设计并建设的?赵州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找出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估,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明确地分工,对不同问题的答案进行搜索。最后派出小组中的代表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表述,教师在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估。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并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分工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虽然面对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诸多的措施,来让新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