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
2021-11-22范锡霞
范锡霞
(安徽省芜湖市火龙岗中心学校 安徽 芜湖 241000)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点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将情感因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创建高认知和高情感和谐统一的教学新格局,做到以情育人,寓理于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感染和教育,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挖掘语文教材,开展情感性课堂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情感道德的内容有很多,这就需要一线的教师,能够钻研课本,把深层次的东西提炼出来,让情感性的课堂能够得到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些歌颂题材的文章出发,抓住经典的人物背景,剖析英雄人物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感染学生,焕发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感,这样才算是让情感性的课堂,发挥出了作用。
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望天门山》学习中,我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挖掘教材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全诗描写了天门山雄奇壮阔的气势,表达了对作者對大自然的赞美。通过描写天门山壮阔的景象,也展现了作者豪迈、自由、洒脱的精神。我还教育学生要像作者一样热爱祖国河山,乐观积极向上。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们都能产生一种热爱河山的共鸣,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语文主题阅读,开展语文情感课堂
主题阅读已经成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总结好每一部分的内容,并且带领学生去分析和学习。开展小学语文情感进课堂,我认为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开展主题阅读,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然后,每篇课文作为主题的分支,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扩大阅读面,让学生能够得到同时得到相同情感的不断冲击。[3]丰富的主题阅读,还能够弥补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问题。主题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抓住阅读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的根。这种语文的体系下进行情感教育,就是利用大量的阅读量冲击学生的心灵,将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指导。
比如,在小学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对这一单元做了一个总结,这几篇课文都是描写我们眼中所观察到的缤纷世界的。所以,我找到了一些小学必读的描写事物和风景的文章。接着开展了一次关于风景的阅读和赏析。有本单元的《金色的草地》、还有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秋晚的江上》《观潮》《繁星》等等,通过对这几篇文章的分析,学生对自然更加向往了,激发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3.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感性的课堂和信息化教学要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构建好完整的语言体系,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定势影响,仍然采用老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不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各个感官系统,充分的展示情感。所以,教师要能够巧妙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用直观的方式,让情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多感官的感受,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学习中,我利用网上的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动画,动画中充分的展现了农夫贪婪。并且很多同学都认为这个农夫如果能够主动的努力,把麦田照顾好,不去幻想兔子会自己撞上来的美事,也不会落得一个很凄惨的下场。看完动漫视频之后,学生就已经差不多能够理解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激发出学生主动努力,拒绝不劳而获的情感。
总而言之,情感性课堂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情感的教学并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化”,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调动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收到熏陶是最好的情感性教学。所以,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教师要重视起学生的情感教育,努力提高客课堂中的情感渗透,鼓励学生,重视情感的活动利用好语文教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一些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