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培育模式探析
2021-11-22钱伟国
钱伟国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初级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前言
初中语文中的课文,大多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感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想开去”,将语言文字化作了具体的形象,他们才能具体地感受内容,领悟其神。但是关于“想开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误区。本文正是基于此展开讨论。
1.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化过程。初中语文中的课文,大多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想开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终身发展的潜力,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感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想开去”,将语言文字化作了具体的形象,他们才能具体地感受内容,领悟其神。但是关于“想开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误区。因此,对于初中生的培养也应当集中在增强学生对阅读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发散思维,活跃思想上来。
2.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培育模式探析
2.1 体味课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创设情境。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如果教师只是手持教材在讲台上说个不停,学生会有一种被课堂边缘化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了。微课是一种利用视频进行教学的手段,在初中语文课上,应用微课作为教育方式,如此在授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黄河颂》这一课文,在正式课的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视频播放黄河壮丽的视频,视频不仅可以显示图画,还要予以配乐,这样就可以完全把学生身心完全引入其中,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长此以往,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通过信息手段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自发地逐渐掌握新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
2.2 抽丝剥茧,生情感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升华认识。许多学生因为“文章内容枯燥”和“晦涩难懂”而放弃阅读。著名教育家方智苑先生曾经指出,情感感悟对于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一个能够触动学生思想的阅读课必须是活的,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启发。体验式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才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层。
2.3 描绘画面,体会意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多元思考。《易经》有云:“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即便对于自控能力更强的初中生来说,古诗词赏析也是十分困难得。要理解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在创作刺诗时的生活阅历和社会背景,大部分诗词写景和记事都是为了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悟。
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诗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深层挖掘,对诗词中所触及的人物及景物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多视角教学,在背诵古诗、欣赏其格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爱国教育。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多联系古诗词背景以及发散到联系作者的时代生平,做到触类旁通的理解诗词深意。如在讲解白居易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时,这首诗主要讲述了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慰藉其悲伤的情绪和感受。
2.4 拓展联想,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学以致用。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更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也更容易将文章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产生一些感触和感想。而语文教师则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情感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以写作的方式表达情绪而不是无病呻吟,写作应该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
如在讲授《雨的四季》一课的第二课时,同学们根据四个场景纷纷发言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说出自己对雨的印象。然后我会在课后留一篇小随笔,让大家把自己课上的发言以短日记的形式变成文字。“从听——到读——到想——到说——到写”,层层递进,真正的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
3.小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要使阅读水平改观,没有平时的努力是不行的。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对阅读教学应作长远打算,不要看不到近期效果就泄气、打退堂鼓,应做好阅读教学长远计划,结合每单元课文特点,并适时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我们倾注的热情、爱心定能使学生阅读结出许许多多的“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