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的理论基础研究

2021-11-22丁玉龙

北方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生效应理论

丁玉龙

(安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一、引言

新时代,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时代,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理论基础研究是探索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对二者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基于此,文中对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效率及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其中数字经济理论主要体现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理论基础

(一)网络效应理论

数字经济是以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与成果形式,数字经济的驱动本源是信息通信技术。在信息通信技术产生的背景下,网络效应理论(Network Effect Theory)由以色列学者Jeffrey Rohlfs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某一个用户从信息通信服务中获得的效用,与利用信息通信服务的人数成正比,即利用信息通信服务的人数越多,该信息通信服务给某一个体带来的效用,以及所创造的总价值就会更大。这一理论从定性的角度阐释了网络价值与用户数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后来诸多学者对网络效应理论进行了应用和发展,并对网络效应进行了定量测算。1993年美国学者George Gilder进一步提出了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指出网络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其创造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Y=A*X2,Y表示网络创造的价值,X为网络节点数,A为系数,是正值,其内涵是网络创造的价值与网络内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也是首次有学者基于定量的视角对网络效应理论进行阐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梅特卡夫定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的网络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效应。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各种信息流通,增强信息流动性,产生规模效应,网络中的每一个体与企业均能从网络参与中获得更大的价值,这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更强的推动作用,表明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其释放的经济效应更大。二是技术网络效应。信息通信技术是通用性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改造,促进产业发展的多样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分工网络效应。信息通信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地理区位的限制,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分工与合作更加便捷,扩大分工、合作的范围,有利于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比较优势,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除了上述的理论分析以外,国内外一些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证实了信息通信技术的网络效应,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影响随着信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

(二)创新理论

数字经济也是技术创新的体现,创新理论是数字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支撑和基础。JosephAlois 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强调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革新,及其对经济结构变动产生的重要影响。Joseph Alois Schumpeter指出创新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一种新生产函数在生产中的应用,企业家是实现创新的主体,是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Joseph Alois Schumpeter运用创新理论进一步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创新引起了经济结构经历“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过程,创新对旧经济结构进行破坏和变革,催生了新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变迁。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的种类是多样的,在不同经济周期,创新的数量与质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创新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时间及大小不同,体现出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即产生了经济周期,因此,创新活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创新理论”为经济社会以及产业发展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来很多学者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比如Edwin Mansfiel、Morton Kamien和Nancy Schwartz是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其中,Edwin Mansfiel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创新与模仿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变动速度,并结合理论,对现实中技术的模仿与推广现象做以解释。Morton Kamien和Nancy Schwartz阐释了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深入分析市场结构因素对创新的影响,认为市场竞争越激烈,创新的动力就会越强,进而可以快速推进创新,然而市场中企业的规模也不宜过小,反之不利于企业创新资金的筹措以及市场的开拓。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内在产生的,而非外在强加的。然而创新产生之后,可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扩散,美国学者Everett M.Rogers进一步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指出创新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在社会系统中传播,并分析了创新扩散的构成要素和阶段。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创新模式的变革,即进入创新2.0模式,创新2.0模式具有人人参与创新与开放创新的重要特征,体现了创新的民主化。在创新2.0模式中,多主体共同参与创新,使得技术进步与创新之间的互促互进效应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技术进步推动了创新,同时社会创新需求的提升对技术进步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拉动了技术进步,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更高质量创新的产生。并且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创新的共享,使得创新的传播与扩散变得更加高效,突破传统创新扩散的瓶颈,进一步加速创新扩散。

(三)内生增长理论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均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内生增长理论重点阐释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因此,内生增长理论是绿色经济效率理论的基础。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外生的,随机的,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该理论在解释长期经济增长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内生增长理论对新古典理论进行改进,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并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还指出知识和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和溢出效应,使得经济增长能够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

以Kenneth J.Arrow、Paul M.Romer和Robert E.Lucas为代表的主要学者提出并发展了内生增长理论。Kenneth J.Arrow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学习和实践是知识获取以及传播的重要形式。他假定技术进步是投资和生产中的一种副产品,首次将技术进步内生化,构建了“干中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Kenneth J.Arrow的“干中学”模型是内生增长理论的源头。1986年Paul M.Romer在Kenneth J.Arrow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溢出模型,Paul M.Romer认为知识也是一种资本,但是与一般物质资本的属性存在差异。知识具有正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每一个体可以在社会环境的学习中提升个人技能和劳动生产率,进而能够产生边际报酬递增的效益,他指出知识的不断积累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Robert E.Lucas提出了人力资本积累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可以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解释。Robert E.Lucas将技术进步内生化,构建了内生增长模型,指出人力资本是内生的,具有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即人力资本不仅可以给个人自身带来效益,同时能够提高所有要素的生产率,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使得人力资本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内生增长理论重点阐释了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理论阐释。

(四)绿色增长理论

绿色增长理论是绿色经济效率理论的本源与支撑。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内生增长理论主要讨论了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国内外一些机构和学者意识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实现绿色增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阶段,人们对绿色增长的认识与理解具有差异,绿色增长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早期绿色增长强调的是注重环境保护,即通过制定和提出环境政策,旨在解决工业文明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发展才是绿色增长的主体和宗旨,此时绿色增长重在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即绿色增长是一种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需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比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迈向绿色增长》的报告中指出,绿色增长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自然资源能够持续给人类提供资源和环境服务。世界银行认为绿色增长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的节约化和清洁化,并且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在绿色增长的核算方面,学者主要采用绿色GDP指标进行核算,即先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生产所损耗的自然资源和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定量评估,再将传统的GDP中扣除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代价。一些研究进一步把人的发展与社会包容因素纳入到绿色增长的内涵体系中,诸多学者主要基于这一框架构建绿色增长理论。比如赵奥等从经济高效、规模适度和较强的包容性三个维度对绿色增长进行阐述,丰富了绿色增长的内涵。因此,随着人们对绿色增长研究的逐渐深入,绿色增长理论与内涵得以不断拓展、完善。

三、总结与启示

网络效应理论、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以及绿色增长理论是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文献形式阐释二者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缕清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内在逻辑关系和理论机理,对于进一步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展开实证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后期研究中,我们将尝试以上述四个理论为基础,然后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再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对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创新并完善二者关系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内生效应理论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死海效应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