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智慧旅游课程内容整合研究

2021-11-22刘伟钦田广增

北方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实训智慧

刘伟钦,田广增

(韶关学院a.创新创业学院;b.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一、引言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通过互联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供需双方信息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工作或旅游计划及时安排和调整,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1]。智慧旅游的推广,将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环节中的附加值,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都能够轻松地获取资讯、规划出行、预订票务、安排食宿、消费支出等,极大地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国家旅游局2014年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虽仅仅历经7年时间,智慧旅游已经在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和游客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智慧旅游学界研究与智慧旅游实际风生水起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智慧旅游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都稍显滞后[2]。本文即从高校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研究。

二、智慧旅游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响应政府号召的需要

智慧旅游的概念一经提出,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以及游客实际体验和运用中便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旅游从业人员传统观念和相关教育机构培养体系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多数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和智慧旅游相关技能,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结构性不足等问题[3]。

作为全新旅游形态的智慧旅游,被形象地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之后,时隔一年的2015年初,又颁布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从政府层面将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作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工作。

(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智慧旅游时代,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又具备信息素养和相关人文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智慧旅游专业人才,这对旅游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等方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高校培养旅游人才只能满足传统旅游企业的传统旅游岗位的需要,而不能满足新型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时代催生的新旅游岗位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高校作为旅游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一环,应顺应智慧旅游时代发展需要,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依据政府和市场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智慧旅游课程体系,加快智慧旅游相关实验室和基地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在智慧旅游时代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克服人才短板的需要

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具体表现为旅游人力资源多,而旅游人才资源少;单一型人才多,而复合型人才少;微观战术人才多,而宏观战略人才少;有经验人才多,而能创新人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新型旅游企业如在线旅游企业的就业并不理想,而实质上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泛。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智慧旅游时代不应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酒店、旅行社及景区等传统旅游企业,因此增强旅游人才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现行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智慧旅游时代对智慧旅游人才需求大、要求高等特点,亟需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式、智慧旅游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

三、智慧旅游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符合时代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高校适应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而设立的新型学科。当下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是以传统旅游业态、旅游管理部门等培养从业人才为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提升学生旅游理论和传统旅游服务技能方面的课程为重心,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但由于缺乏双师型的师资,相关教材知识又与旅游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脱节,在与市场应用需求衔接方面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主体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要。[4]

(二)课程设置不注重系统性

现阶段国内不少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为了赶智慧旅游时代的“时髦”,智慧旅游相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只选取1-2门智慧旅游类热门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而没有注重课程设置的系统性。由于没有相关前导课程的基础,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费劲;又由于没有后续课程的跟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也不能开展系统的实践实训,学生对智慧旅游课程只获取了概念认知,既不能充分理解智慧旅游对当代旅游业和旅游管理将带来的变化,也不能掌握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应有的新技能。

(三)课程内容未突出实践性

智慧旅游课程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学习智慧旅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智慧旅游大数据、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进行智慧旅游的体验和实践。当下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智慧旅游课程,由于缺乏既具备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又有较为丰富智慧旅游实践经验的师资,这些课程主要由承担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开展教学,由于任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实际教学过程中,智慧旅游课程主要是对智慧旅游理论、发展背景与趋势、主要技术等的理论介绍,而鲜有贴近智慧旅游实践应用的实践实训教学安排。

(四)课程内容未避免重复性

智慧旅游课程一般包括智慧旅游概述、智慧旅游规划设计、智慧旅游技术支持、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等内容,而以上多数课程内容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内容有较多重复之处,而由于担任相关课程的为不同备课组、教研室或学系的教师,未针对相关课程组织集体备课,在具体教学时没有对重复的知识点作简化或合并处理,造成重复的课程内容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和不满情绪,而新知识点又因为教学时未分配更多的学时,无法重点讲授和强化实践实训,导致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智慧旅游课程设置建议

(一)课程设置紧跟时代需求

旅游产业是一个时尚产业,是较早接受并应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产业。课程设置是否能与时俱进,也是评判一所高校办学理念是否先进、体制机制是否僵化的有效标尺。可以根据智慧旅游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设置的高校,是真正做到了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时代培养人才,对学生负责、对价值负责的高校。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密切关注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沟通和合作,紧跟时代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开智慧旅游相关课程,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最新、最贴近实战的理论知识和智慧旅游相关技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与旅游产业发展需要脱节,实现“学生所学即社会所需,学生所会即社会所用”,充分满足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主体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要[5]。

(二)课程设置注重科学系统

智慧旅游相关课程设置应科学系统,既不能小步慢走,也不能大干快上,应全面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陈旧过时的课程淘汰,并科学系统地增加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既注重各门课程的前后关联和学时学分搭配,又要充分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和各门课程的授课学期安排。综上,使智慧旅游课程既有先导课程做基础,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做好充分铺垫,又有后续课程做延伸,强化实践实训,实现学以致用。

科学系统的智慧旅游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智慧旅游形成清晰明了的概念认知,充分理解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产业将产生的新变化,快速掌握智慧旅游时代应有的新技能。

(三)课程内容突出实践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本属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智慧旅游时代催生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又属于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对学生利用智慧旅游大数据和智慧旅游工具进行游前需求分析、游中灵活调度和游后及时反馈,有着较高的应用技能要求。

智慧旅游相关课程内容应强化实践实训教学,通过“请进来”,将智慧旅游领域一线的技术达人请进课堂,为师生做经验分享并指导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让师生不出校门就能收获实战经验;通过“走出去”,让师生亲临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等直观的体验和实习见习,亲自应用智慧旅游相关技能,真切感知掌握智慧旅游技能的重要性。

(四)课程内容避免重复拖沓

智慧旅游相关课程内容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内容存在重复之处,应通过备课组、教研室、学系组织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对课程内容重复部分进行简化或合并,协调好各门课程内容讲授的分工,重复部分的内容既不能所有课程都讲,造成课程内容重复拖沓,也不能所有课程都不讲,造成课程内容遗漏或缺失。

通过集体备课等活动,也可以协调好各门课程理论讲授的详略安排和实践实训重点,将课程内容重复部分简化或合并,调整出的学时用于对新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同时,通过协调好各门智慧旅游课程的实践实训重点,可以让学生学习和应用更多不同的智慧旅游技能。

(五)教学资源力争多方共建

智慧旅游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兼具智慧旅游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双师型师资,需要与时代需求同步甚至领先的智慧旅游教材,也需要可以进行智慧旅游技能实践实训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师资方面,高校可以采取自主培养和柔性引进等方式,一方面选送现有师资参加智慧旅游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或学历教育等进修,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智慧旅游师资;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或智慧旅游领军企业的管理或技术精英为学生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在智慧旅游教材方面,可以采取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同编著紧跟智慧旅游时代理论和实务前沿的智慧旅游教材,并根据智慧旅游发展情况及时更新修订。在智慧旅游实验室方面,同样可以采取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共同打造智慧旅游实验室,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利于共建各方的数据共享、人才互用和学生实习见习。

五、结语

智慧旅游时代需要更多的智慧旅游人才,作为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顺应时代需求,加强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根据智慧旅游时代对智慧旅游人才的要求,及时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科学完整的智慧旅游课程体系,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在智慧旅游时代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实训智慧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