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民办工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

2021-11-22

北方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会计学工科

杨 文

(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广东 肇庆526000)

一、引言

2017年,德勤率先推出财务机器人,紧接着,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也相继推出自己的财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解决方案,至此,人工智能正式应用于会计学领域。

在经历了会计电算化和财务信息化之后,面对人工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企业正在积极适应,与此同时,对各大高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时更新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人工智能时代企业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成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人工智能时代民办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会计学专业的设立,意在为社会提供符合专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包括会计、出纳、税务、资金运营等财务相关岗位。人工智能会计趋势下,财务岗位分为前台、中台及后台三个部分。其中,前台财务岗位包括一线业务人员、财务方案规划师等;中台财务岗位包括规则维护员、例外管理岗、运营优化岗、客户服务岗等;后台财务岗位包括财务预测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管理层等。同时,对于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且需较强的业务规则搭建、测试及验证、数据建模分析及软件运用等能力。因此,人工智能时代,复合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的挑战,国内各大高校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2019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开设智能财务班(会计学专业),围绕“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横向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该班毕业生将具有如下能力:通晓国际会计商业语言和全球战略财务管理理论及应用知识;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相关理论基础及应用能力;面对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和市场环境,能够利用智能财务系统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胜任智能财务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和实现等创新工作。同年,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智能会计方向)卓越班,培养目标为: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会计学科知识与智能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加强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与方法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具备会计数据分析能力的智慧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与此同时,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智能会计)班,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改革。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开设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专业,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上市公司业绩的案例,并使用智能会计在自然语言处理(NLP)、社会网络分析、定位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掌握智能会计专业方向的理论及技能、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及专业知识。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公办、民办高校均在积极适应,从智能会计班到智能会计专业,以及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等,形式多样。受国家政策鼓励,公办高校在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探索较多,民办高校虽紧跟时代步伐,但受限于成本、师资等方面的原因,较少有成熟的智能会计培养模式。尤其作为民办工科高校,其主流专业集中于工科类,对于会计专业的重视度有所降低,更加不利于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改革。

三、人工智能时代民办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广东理工学院作为研究样本,对民办工科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人工智能时代民办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建议。

目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以传统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为主。为应对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发展,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院,开设了会计学专业智能财务方向班,目前采取与达内集团合作的形式,由其提供相关师资,以达到培养人工智能会计人才的目标。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仅开设2019级1期,仅1个教学班,共45人。

广东理工学院在进行人工智能会计探索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会计对现有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冲击

目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道德文化素养和法纪观念,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学生应当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具备会计实务操作、审计监督、纳税申报和会计软件操作等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然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智能财务机器人RPA的兴起,均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巨大冲击。以智联招聘上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招聘岗位——智能财务产品经理为例,该岗位需要应聘者有较深厚的财务专业知识背景、熟悉国际上主流的财务软件、从事过财务数据分析相关工作,对新技术,特别是对AI与数据驱动在财务应用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既懂财务又懂新技术中的。未来,人工智能会计类岗位将会逐渐增加,企业需要更多具备人工智能与会计学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但以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并不能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这也是各大民办工科高校的共性问题。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符合人工智能会计要求

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校外两个环节构成。其中,校内环节主要集中于实验室教学,含《财务决策综合实验》《企业会计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及《财会商圈综合实验》《会计信息化》等课程。校外实践环节,则为“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综合教育与为期1年的企业综合实践,学生在大四学年,可选择学校合作企业,也可自行选择其他企业进行企业综合实践,提升自身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

从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知,校内实践环节设置的课程较为传统,相关会计操作软件较为单一和落后,不能适应企业会计软件的差异化需要与更新速度。同时,课程设置未涉及人工智能会计软件操作课程,尚不能培养学生人工智能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另外,从近两年会计学专业大四学生的企业综合实践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学生并未从事会计相关岗位,无法将会计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多数学生从事记账、报税等基础性工作,且所在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接触到人工智能会计领域。总体而言,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会计软件的学习,也难以使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掌握人工智能会计软件的应用,尚未符合人工智能会计对人工智能会计软件熟练运用的要求。

(三)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工智能会计需求

根据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设置的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程等类别。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基础会计》《审计基础》《经济法》等,专业核心课主要有《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符合传统会计学人才的培养,比较合理且有层次。但是,缺乏与人工智能会计相关的课程,学生无法学习到人工智能会计相关理论知识,不利于其未来的就业。

(四)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难以满足人工智能会计教学需要

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师资队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4人,副高职称教师20人,中级职称5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7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3.33%。在专业职称证书方面,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等12人,中级会计师、中级金融师、中级经济师等48人,“双师型”队伍庞大。师资队伍整体偏年轻化,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70人,比例为58.33%。专任教师中,获得管理学相关学位教师比例为73.33%,获得经济学相关学位教师比例为11.67%。

人工智能会计教学涉及《财务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应用》《Python编程》《人工智能应用》《信息检索与数据处理》《大数据存储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但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现有的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会计教学需要。首先,专任教师所学专业集中于管理学与经济学,基本不涉及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无法胜任人工智能会计的课程教学需要。其次,“双师型”教师主要集中于会计师、经济师等方面,并未涉及人工智能,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会计证书学习需要。第三,专任教师基本均未从事过人工智能会计方面的工作,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会计的实践教学需要。

四、人工智能时代民办工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为应对人工智能会计对现有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产生的冲击,民办工科高校需及时调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为例,应转为培养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具体要求为:学生应当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具备会计实务操作、审计监督、纳税申报和会计软件操作等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同时,具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财务大数据分析,并使用智能财务机器人,具有与人工智能设计师进行沟通的能力。即,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会计专业性人才培养转为集会计学与人工智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

(二)构建符合人工智能会计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目前民办工科院校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数尚未符合人工智能会计要求,需根据人工智能会计的要求及时构建与之适应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例:首先,依然分为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继续采用“3+1”培养模式;其次,对于校内实践教学,应及时引入人工智能相关的实践课程,增强学生人工智能会计软件操作能力;最后,对于校外实践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选择与人工智能会计相关的企业或岗位进行综合实践,另一方面,加强与用友、金蝶等人工智能会计软件研发企业的合作,打通学生进入智能财务企业实习的渠道。

(三)引入人工智能相关理论课程

以广东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分为通识课与专业课两大类,通识课依旧集中于《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等传统课程,但在专业课设置方面,需适当减少重复性的理论课程,增加《Python编程基础》《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云计算》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理论课程。

(四)提升师资队伍人工智能会计教学能力

首先,要提升会计学专业专任教师人工智能会计教学能力。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教师进入智能财务企业工作或见习;另一方面,开展“线上+线下”人工智能教学培训;同时,安排教师前往国内人工智能会计教学领先的学校进行学习。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广东理工学院作为理工类高校,并不缺乏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师资,但这些师资集中于信息学院、工业自动化系等院系,无法直接为会计学院的教学提供服务。应充分调动现有的可用师资,从课程安排到绩效核算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以促进现有师资跨院系使用。第三,引进具有人工智能和会计学知识的复合型教师。在进行专任教师招聘时,侧重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理论学习经历,或有人工智能会计方面的从业经验。

五、总结

随着人工智能在会计学领域的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拥有会计专业知识与软件操作能力,还需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高校,作为人才输出方,需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而作为民办工科高校,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同时,民办工科高校也具有其他高校所欠缺的优势,譬如民办高校在师资招聘、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仅需解决跨院系课程安排与绩效制度的问题即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解决人工智能师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师资培养成本。因此,民办工科高校应抓住当下人工智能会计发展带来的机会,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调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人工智能会计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入人工智能相关理论课程,提高师资队伍人工智能会计教学能力,争取走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沿。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会计学工科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杨春华作品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走进大山里》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