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的时代趋势及应对
2021-11-22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张剑兰戎宝全
文/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张剑兰 戎宝全
在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理念驱动下,高校图书馆面临服务变革的全新时代机遇。面对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密切关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通过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优化馆藏资源配置,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推动读者服务与资源发现、知识发现和用户发现融合,塑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全新服务格局。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的时代趋势
在新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调整服务定位、优化服务项目和提升服务层级等全新要求。为此,高校图书馆要正视全新服务要求,通过丰富服务类型,优化读者阅读环境,引入智能阅读设备,适应智慧阅读环境下读者的阅读需求。
(一)阅读场景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将智能化、人性化理念融入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为读者打造智能化的阅读场景。其一,通过引入RFID技术、ILAS系统、数据分析等技术,开设云课堂、智慧书房、自主服务等智能化项目,挖掘馆藏知识资源,打造智慧服务系统,深化读者互动交流,为师生营造“技术+知识”的智慧服务新场景。其二,高校图书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技术为服务基础,为师生提供数据挖掘、学科服务等高质量、人性化服务,实现读者服务与智慧管理的深度融合。比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引入“图宝”“图客”等图书服务机器人,极大改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其三,高校图书馆提供引进智能技术,为读者营造了智能感知空间。比如,某高校借助校园“一卡通”、3D电子导航导览等智慧系统,为读者提供了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塑造了智能感知的阅读场景。
(二)阅读资源向富媒体、优势共享方向发展。阅读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体系的核心,也是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升级”的必然途径。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对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收集和数字化加工,为用户提供了优势共享的阅读资源体系。首先,通过引入“PDA模式”“EBM模式”,对校内馆藏资源结构及服务体系进行合理优化,为师生提供专业、可交互的数字阅读服务体系,可以极大改善师生的阅读体验,提升读者服务效能。其次,通过引入智能引擎、信息挖掘和人机交互技术,制定智能采购系统,从海量馆藏资源体系中挖掘符合读者需求的信息数据,可以提高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的匹配度,实现馆藏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共享。最后,高校图书馆阅读资源向“富媒体”方向发展。面对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图书馆等媒介,通过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项目进行整合,通过为读者提供视频讲座、音频课程、电子图书等“富媒体”阅读资源以及“好书推荐”“学术发布”等智能化服务,打造新的智慧阅读环境。
(三)阅读服务向用户主导、多元开放方向发展。在数字阅读环境下,师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向个性、智能等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需要践行“主动服务”理念,构建多元开放、用户主导的人性化服务体系。一是智能技术引领读者服务方式变革。智慧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利用知识发现系统对馆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使用大数据系统收集、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充分揭示馆藏资源的内在规律,为读者提供有价值、针对性知识信息和服务项目。二是智慧思维营造全新读者服务体系。在“互联网+”思维驱动下,高校图书馆通过发挥智慧平台优势,对校内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定期向师生推送优质阅读资源,优化阅读推广形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读者服务体系。三是智慧理念搭建多元开放的阅读服务形态。数字阅读环境下,图书馆在引领信息传播、深化技术应用和读者服务等领域的职责进一步深化。高校图书馆要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开展数字素养培养、学科支持和文献传递服务,以智慧理念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形态。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变革的应对策略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明确服务定位,发挥智慧技术优势,持续挖掘师生阅读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读者服务策略,通过搭建学科研究、深度学习的知识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德育、学科服务,从被动服务向读者需求、智慧技术驱动的全新服务发展。
(一)资源发现:依托技术优势,实现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共享的智慧升级。在数字化、智慧化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依托智慧技术,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发现系统,推动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与优质共享。第一,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搭建“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帮助读者全面、高效获取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对馆藏资源进行“多元化”组配、“多媒体”展示,通过借助检索技术和搜索引擎,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类型、多媒体馆藏资源,实现优质资源高效共享的目标。南京大学图书馆建设EDS(Find+)系统,通过为广大师生读者搭建包含期刊、论文和电子资源等“一站式”海量学术资源平台,实现文献资源的高效获取。第二,对馆藏资源进行专业分类,构建“模块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馆藏资源管理的专业度与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要利用无线射频、云计算等技术按照学科、专业设置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分类、细化,拓宽读者的学科研究空间。高校图书馆应及时融入智慧校园,通过使用新技术对校内分散的数据库、知识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个人定制的“模块化”知识服务。
(二)用户发现:培育数字素养,实现从被动参与到深度融入的服务升级。在智能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引入新的智慧技术对传统读者服务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挖掘”新的用户习惯,构建“个性化”读者服务体系,满足师生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一是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学生数字素养教育,通过开设包含理论、实践应用的数字素养通识课程,组织开展学生入馆教育、使用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课下延伸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检索技能,以及应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课程学习平台来发现知识资源的能力。二是要引入新的智慧技术,持续挖掘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对读者服务体系进行及时优化,通过深度研究智慧阅读环境下读者的全新阅读习惯,为广大师生打造“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的服务生态圈。武汉大学图书馆深度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引进3D打印机、AR体验和智能机器人等新的智慧服务资源,营造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全新形态。全新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依托服务优势,整合挖掘馆藏资源,拓宽读者服务空间,实现读者从被动参与到深度融入的全面升级。
(三)知识发现:突破传统资源形态,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系统。对学术文献进行有效知识挖掘、开发利用是确保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的关键要求。因此,高校要借助云计算平台,建设知识发现系统,方便读者查询文献资源,提高读者服务成效。第一,高校图书馆要突破传统文献资源形态,对知识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将口述历史、社交媒体等各类资源纳入知识仓储体系,通过语义关联,构建多元、立体的知识资源体系,塑造面向深度学习的知识图谱。第二,要利用各类途径推广、普及知识发现系统。利用校园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向读者介绍校内已有知识发现系统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并且对用户知识发现系统的操作、使用状况进行动态考评,提高读者的知识获取率。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超星知识发现系统,依托海量元数据,通过使用知识挖掘、数据仓储等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引文分析、数据分析等服务。读者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得可视化知识关联,极大方便了读者的知识获取、查询。
三、结语
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完善优质信息供给是推动高校图书馆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新的智慧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要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发挥馆藏资源和智慧技术优势,构建服务全校师生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师生读者提供智慧多元的服务,以及随时可得的优质阅读资源,助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