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教,以析促学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内高班思想政治学科常态化教学
2021-11-22张晨
张 晨
(四川省成都西藏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1.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高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陈友芳教授在《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指出,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必须实现报本性变革。必须构建融“真实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于一体的测评体系。
2.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思想政治学科常态化教学
2.1 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研以致用。跟随顶层设计,领会“一核四层四翼”精神实质。明确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突出价值观引领,反映政治学科德育属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特色要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
2.2 以学定教,适合内地西藏班的思想政治高考教学建议。国家有“治国必先治边,治边必先稳藏”的大政方针,内地西藏班的教育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落实“两个维护”,“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坚持立德树人为本,为西藏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学情,要从高考分数上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是需要学科的高度政治站位和以学定教。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科知识的拓展,设置情境精选材料,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来提高高考成绩,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1)读。读教材。西藏学生的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习惯接受性地学习。“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前提,知新是关键。以新带旧,利用新知识引领旧知识的复习,利用新问题深化旧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充分了解政治书的框架结构,清楚知识逻辑,培养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坚持每天一读,把书从“厚”通过归纳整理等思维方法,变“薄”;再通过演绎,发散等思维,将“薄”书变“厚”。
(2)提。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拓展提升,深入理解,完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锁西藏学生固有的机械背诵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综合思维能力。
(3)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拟定复习提纲,加强记忆。西藏的孩子淳朴,懂礼貌,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对他们提出背诵的要求,会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尤其对一些不自觉的学生起到监督作用。
(4)练。每天一小练,每周一大练。对学生进行定时作业;让学生见识不同的高考题型,把复习的内容落到实处,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给学生自己归纳题型,总结方法的时间,顺势引导,及时批改,面批面改,让每一次的作业成为“考试”,引导学生从“考试”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5)固。准备“摘录本”,平时点滴积累学习方法,易错明辨,答题思路,知识的重难点等精华。每周让学生定时复习,考前重点复习,特别是对班级基础相对好一点的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有更大的作用。
(6)关注时政热。基于不同情境,精选贴近现实、时代感强的题材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生找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搭建材料。训练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分析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到接地气,把国家时政,党的大政方针通过学科术语传达给学生时,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便能快速地从身边的实例中领悟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领悟到书本知识点需要我们去提炼的东西;学生要做到把老师讲述的事例,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理解教材知识点,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7)培优补差,分层教学。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适合他的辅导方案,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性地学习。
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彰显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用匠心站好思想政治课讲台,用爱心托起学生的未来,做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者,作为一个民族教育工作者,内地西藏班的思想政治课更是要发挥德育的功能,教会孩子们热爱祖国,团结向上,独立生活,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