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路径的探析

2021-11-22巢湖学院图书馆万万

办公室业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资源

文/巢湖学院图书馆 万万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校园,同时高校加大了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取代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阅读模式,促进智慧校园的转型。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继Web2.0、云计算等热门概念后又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流行的互联网名词。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并充分挖掘出其中的价值,已经成为科研人员或IT领域以及企业界所关注的一大热点。现如今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它将给服务行业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这种改变需要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理念、方式包括在图书采购或者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上需要有所创新,努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一)概念。2011年5月,麦肯锡首次提出了“大数据”这一概念,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所以大数据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所在世界的不断数据化,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不断累积便形成了大数据。如百度搜索数据、微博信息等各种网络空间的帖子等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分析,就能对发帖人的行为和情绪进行细节化测量,这些量化的信息就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和现实发展的需求,从众多类型的数据中以最短的时间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也是图书馆提供服务发展的方向。

(二)特点。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麦肯锡公司认为,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应用价值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如何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它已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热点名词,而且这项技术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已经大量采用并进入了如火如荼发展阶段,成为高校图书馆重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如何高效率地搜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是关系高校图书馆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

二、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服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实际工作裹足不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对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理念有超前的规划,并缺乏对图书馆的建设功能以及发展方向积极的关注,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还存在很多盲区。另外,为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以及转变功能,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积极的应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往往采用基础指标,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没有积极纳入工作范畴中,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图书馆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二)高校图书馆仅重视文献资源建设、数据整理、挖掘。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只重视传统的馆藏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在数据繁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导致用户对信息的使用出现选择性障碍,想要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较困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逐渐采用信息化模式,这将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开始采用自助服务的方式。我国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缺少可以借鉴的优秀案例和实践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技术,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整体应用水平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大部分高校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即使在某些方面采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更多是建立于数据的检出上,没有真正实现结构化数据的建设,没有对更为深层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

(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未能跟上科研发展的步伐。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力争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以及一流学科,并且建设工作已经处于极为关键的时期,很多高校对于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转变,制定了应用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规划,为我国高校的服务创新和发展提供机遇。以此为基础,高校逐渐重视自身科研能力并积极提高,科研项目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科研领域也在不断地向多方面发展,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利用图书馆进行信息收集。科研人员在科研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需要收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对相同的信息进行不断检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单一选取一篇参考文献,发现需要更深层次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储存大量的书籍,包含着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为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紧跟本校科研的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图书馆质量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信息的收藏量,更多的是在具有丰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优化,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路径的创新探索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需要转变信息资源的建设思路,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是由图书、报纸、期刊、学术论文、会议、专利等提供,虽然提供了大量资源信息,并能够对质量加以保证,但是覆盖面积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需求。读者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除了在图书馆,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对政府信息、新闻资讯、社会热点进行收集,读者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虽然能够对事件有所了解,但是质量差异较大,信息零散,浪费大量的时间,难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积极开拓新思路,在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与互联共享外,还需要纳入政府信息、新闻资讯、社会热点等非传统的信息资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以链接的形式提供资源,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工作,与事件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应分类,专业性、系统性呈现给读者,使读者使用更加方便、有效。

(二)创新资源建设水平,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资源购置。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拓展资源信息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内部网络的建设,创新和改革现有网络模式,加快网络资源的传输速度,利用高科技技术,应用无线、有线网络等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完善图书馆的内部建设。除此之外,学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内部系统的管理,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内部的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对图书馆网络创新工作加速探索,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创新工作落实,建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图书馆智能决策系统,加强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和开发,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

(三)创新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该转变思路,做好资源共享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互相联系。在建立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数据。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储存的过程中,努力做好资源共享服务。对于比较烦琐、杂乱的信息资源搜索界面,读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搜索方式。为确保读者对信息资源搜集的方式更加灵活,使读者更充分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和资源,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加强资源的共享力度。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借阅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在图书馆座位紧缺时期,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对空闲座位进行及时发现,解决图书馆座位难寻的问题。

(四)图书馆的服务优化和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馆员队伍。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不断深入,对馆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引进或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专业馆员,以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四、结语

大数据是信息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的重要发展路径,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来说,大数据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分享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和使用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数字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共享的完善工作,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改革。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飞跃图书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