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2林鸿玲晋江市审计局
林鸿玲 晋江市审计局
2021年10月23日,新修订的审计法提出“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不能很好地完成“经济体检”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与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内部审计是由企事业单位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经营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进行审计的一系列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评判和监督行为。可以说,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行为准则,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并列为三大类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预防保护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上的疏漏,并对其进行有效制止和纠正,从而进一步起到自我监督的预防保护作用。
2.服务促进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这一过程也可以起到自我不断革新和提高的作用。
3.评价鉴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对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各项经营活动环节,从而评估各项方针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可以进一步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通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摸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和业务开展情况,有助于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发现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与意见建议,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可行性等特点,有助于单位及时调整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各项活动按照规定执行,通过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为促进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认识不到位
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真正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但从现阶段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全面了解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形成正确的内部审计意识,主观层面出现抵触情绪,认为已经有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单位没有必要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出现“重业务开展轻内部审计”现象,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认为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审计机关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没有必要成立内部审计机构,认为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会加重单位负担。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有的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务机构、纪检监察室之中,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弱;有的单位成立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存在内部审计业务文书、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不规范以及内部审计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无章可循、随意性大。而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已制定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未对重要事项、重要流程等内容进行明确,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认识偏差,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范围不全面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已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开展对下属基层单位的内部审计,对本级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未开展。同时,审计重点主要放在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审查上,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较少关注或几乎不关注,影响了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内部审计信息化不高
我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政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审计复合型人才缺乏,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借助手工查阅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内部数据获取难度大以及内部数据不完整、不标准等问题也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处理数据的精准度与效率性大幅下降,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六)内部审计专业性不足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或纪检监察人员兼任,缺乏内部审计专业素养和水平,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流于形式现象,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容易产生内部审计风险。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培训和应有的职业规划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审计机关加强内部审计指导监督方面
1.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
一是审计机关定期组织听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情况,研究解决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审计机关加强与上级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沟通交流,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内审深化”工程有序实施。
2.指导内部审计项目开展实施
一是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思路,选择部分重点内部审计单位,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织开展审计项目、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审计、开展审计后续整改等方面入手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项目。二是通过“以审代训”的形式,抽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在审计实战中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3.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检查
一是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纳入局审计项目总体格局统筹谋划和推动,年度实施的所有审计项目,要对单位内部审计建章立制、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成效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要在审计报告中揭示。二是通过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和执行,内部审计项目的计划、实施、报告以及整改等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和指导,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项检查报告市政府。
4.搭建内部审计沟通交流平台
一是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宣讲会,宣讲内部审计相关法规、内部审计工作动态以及外部的内部审计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二是借助各级内审协会评优活动,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优秀成果评选交流,培育和挖掘内部审计制度健全的典型单位,组织交流或推介,推广可复制的典型做法,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会、案例讨论会等方式开展内审业务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5.督促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备案
一是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统计调查,统计内容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实施的审计项目及查出问题金额、发现问题数量及整改情况、根据审计建议给予有关人员党纪政务或内部纪律处分情况、向司法机关移送或报告案件线索情况等报送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资料向同级审计机关备案制度落地见效,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及时按要求将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审计报告、整改情况以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资料报送同级审计机关备案。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方面
1.建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遵循独立性、专职高效和权威性等原则,并结合部门、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等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可采取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式。二是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直接接受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重要事项向本单位党组织报告,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情况,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有利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县内部审计规定和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对内部审计业务文书、业务流程、会议记录、审计结果运用等进行规范。二是健全内部审计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以合规为底线、以内控为核心、以审计为保障、以整改为手段、以追责为抓手的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机制,培养风险预警自觉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3.积极拓展内部审计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大部分局限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已经无法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应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一是拓展审计范围,逐步从财务科室扩展至相关业务职能科室以及下属基层单位。二是拓展审计内容,在原有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逐步拓展审计内容,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下属基层单位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不断丰富内部审计内容。三是创新内部审计方式,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调整内部审计思路和方法,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4.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电子政务也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应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以适应其需要。一是建立内部审计数据采集制度,定期采集单位内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定期采集外部数据,并进行数据清理、转换、更新以及管理,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开展提供数据保障。二是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子平台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平台,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积极运用计算机开展内部审计,建立“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化解内部审计人员不足难题。
5.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教育培训和内部审计实践力度,一是强化内部审计业务学习,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参加网络业务学习、现场业务培训以及审计师、内部审计师、会计师等资格考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二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公开招考或将单位道德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过硬、知识全面的骨干调整到内部审计科室,壮大内部审计队伍。三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实战能力,通过内审审计人员轮训,参加审计机关跟班交流、纪委监委专项检查以及巡察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实践,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五、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审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促使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共同发力,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利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