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微创新”
2021-11-22李艳芳
李艳芳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洛阳小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63)
即使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各地的教育质量也都在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强调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理解内容,但严重忽视了学生在对阅读内容的感受上,即情感熏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常提到要使用感情、投入地去阅读文章,其中有句话“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就直接地体现了这个理念。在教学时,教师和学生所接触的文章是学者的著作,同样也是作者感情的自然表达,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利用阅读的方式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创新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使得小学语文阅读课变得枯燥乏味。当前的学校,由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微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到对中国阅读知识的追求中。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给予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全面发展[1]。
2.阅读教学中的“微创新”策略
2.1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学生首先要理解书中的文字内涵,然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最终将这些情感升华,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语文字词是最基本的个体,句子是单词的组合,这些词和句子构成了语文的文本。而且,我发现学习字词是中国的小学生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部分。从某一文章来看,作者的情感实际上隐藏在某一的字词或短语中。一旦字词使用的不恰当,作者对文章感情的抒发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目前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教好小学生学习字词,这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任务。“品读”的精髓在于品尝字词并感受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从“品读”中的品字我们可以看出,品字有三个口,所以可以看出“品读”需要多读书、勤读书。换句话说,“品读”就像一粒石子,往课文这一平静的湖中投,只有不断“品”,才能在湖中掀起波澜。例如,如果教师正在教授《美丽的小路》这一课文时,该课程将由三只拟人动物组成,分别为兔子、鹿先生以及鸭先生,而这条路的美丽都表现在三只动物的对话中。为了学生有效、透彻地阅读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一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而深刻地感受文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中每一人物的语言,以充分理解这条道路的美。通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在阅读课时,借助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文章中,让学生说阅读的文章之间产生一个共鸣。
2.2 将小组讨论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团队合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融入语文阅读教育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形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特点,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学习团体,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的方式茁壮成长。同时,为了便于某种形式的小组协作开展,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择出一位负责人,帮助教师监督团队成员的学习,并及时通知教师,以便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生速率。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当然,结果也很重要。此外,根据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并进行调整。
2.3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研读。感情是语言的灵魂,还是语文教学中流的血液。一篇文章是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寄托,是作者内心活动的体现。而且,研读就是能够准确理解情绪,充分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自身的经历、感受和情绪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当你在一年级学习《两只鸟蛋》时,首先就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即一个小男孩将两个鸟蛋从树上取下,之后将鸟蛋放回的故事。这个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孩子从母亲身上学习到了知识,即对动物的珍惜。这篇文档描述了一段内容表现一只鸟妈妈在看到这两只鸟的蛋不见了的时候有多焦虑,在教学时,如何将这一段有感情的阅读呢?首先,与学生谈论鸟妈妈和小鸟之间的关系。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然后明白生命的真谛,对生命从心底中生出尊敬。这时,学生们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之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理解,充分理解教材中情感的丰富性[2]。
3.结语
一般而言,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会积极寻求从领导者到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保持这种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