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1-11-22王华彬
王华彬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三中学 安徽 霍邱 23740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引起了重视,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便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促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
1.初中法治教育的教学现状
根据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还不够高,并且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即使是实施了教育改革,还是会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及时调整过来,认为学生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数外这样的学科中。而学生在学习类似于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时,只需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就可以,并不会重视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知识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注入式的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法治教育的教学对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就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丰富课程教学的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2.1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他们独立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目的性的学习,让课堂效率更高效。
例如在学习《凝聚法治共识》时,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学习任务:我国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含义和核心内容,以及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等等。[2]学生可以通过教室布置的任务为学习导向,让他们能够在上课之前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有的放矢,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法治课堂。
2.2 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除了传授知识外,它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治》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关违法的一些行为,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去收集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并将其和不道德的行为区分开来。比如“在景区乱扔垃圾属于哪种行为?”让学生查找相关法治内容进行区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可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同时在他们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他们对法治的掌握。
2.3 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教师负责好引导工作。如此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容易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变化。
例如在学习《法治保障生活》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视频,大概内容就是在公交车上,小学生晚了一步给老人让座,结果被老人骂了一路。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进行探讨。[3]比如:这位小学生该不该给老人让座位?老人这种骂人行为对吗?在上述学生和老人的行为中,各自违反了哪一种行为规范?等。这种具有真实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会更让学生有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结语
总之,想要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发展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