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实践

2021-11-22刘元李琦张晖连宇任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剖面航天器型号

刘元、李琦、张晖、连宇、任静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 年2 月20 日,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发展及产品研制任务,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铸就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研究院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成功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和方法,发展建设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宇航产业基础能力,凝聚了一支高素质的宇航科技人才队伍,孕育了影响深远、世代传承的航天精神文化。

一、实践创新实施背景

1.航天器风险管控创新是适应高强密度航天器研制发射的必然趋势

研究院始终秉持“提前抓、科学干”原则,通过年度顶层工作策划,提前均衡研制生产任务,不断强化研制过程管控、风险识别和责任落实,已成功实现了300 余颗航天器的研制发射,其中2018年40 余星圆满发射,创建院以来年度发射数量之最。2021 年作为“十四五”任务开局之年,年度计划完成40 余星船任务,年度发射总重量为历史新高,超过2018 年总重量3 倍以上,5 吨以上航天器发射数量也为历年最多。

按照国家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改革发展的明确部署要求,研究院对标“全面建成世界领先一流宇航企业战略目标”,主动开展任务预示分析。针对未来任务各领域型号研制特点及模式不同,用户需求日益迫切且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要求高,高强密度发射及研制工作并行开展,航天装备由单颗科研试验应用研制向组批化装备业务服务研制模式转变,重大工程项目多且论证逐渐深入,前沿关键技术研制难度提升且跨度大,商业星座系统研制数量大但周期紧张等形势,当前航天器研制风险管控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为切实做到风险管控措施精准施策,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型号研制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探索提出更加深入全面、精细化、科学合理的航天器研制风险管控方法,是从容应对未来新形势的必由之路。

2.航天器风险管控创新是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后航天器研制发射的重要途径

面对航天事业高速发展形势以及用户迫切需求,研究院积极总结凝炼已成功发射百余颗航天器的风险管控经验;紧密围绕型号研制全周期管理活动,引入组织管理要素和阶段化剖析,建立形成“横向、纵向、多维度、全覆盖”的风险识别管控新体系新方法;主动对2018 年至今的型号开展先行实践,将识别出的70 余项风险问题纳入院级“两重一共”清单管控,并制定有力措施闭环,圆满保障了型号发射及研制,切实做到了风险提前识别、管控精准实施。

通过总结前期型号研制风险管控经验,摸索形成管理创新方法并成功实践,是对未来高强密度型号研制风险管控创新实践的有力支撑,是全面提升研制统筹能力、对标“三高”要求、加速建设国际一流宇航企业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创新内涵和主要做法

1.实践创新主要内涵

围绕型号研制全周期流程,将型号全周期管理活动划分为型号研制启动、型号研制、型号出厂、型号发射场4 个管理剖面(详见图 1),并对每个剖面中制约型号研制的管理要素进行识别,且可以根据型号不同研制模式“量身”选取适用的剖面进行针对性管控。

图1 航天器研制流程管理剖面

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实践是持续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用改革创新方法适应型号研制新形势特点的一次有益尝试。

(1)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的指导思想:研究形成“压准压实责任,工作事项分解落实、锁定关键事项、研制过程精细化管控”的指导思想,对横向型号研制流程进行剖面切割,将逐个剖面中的工作事项进行纵向组织管理要素识别和梳理,使整个型号研制过程在以往“技术、计划、质量”的横向流程基础上获得更深层次、更多维度、更加精细化管控的效果。

(2)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以管控要素识别为核心,通过建立风险识别及评估模型,实现对风险等级的程度判定,为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2.实践创新主要做法

(1)构建管控体系,推进研制阶段精细化管理

以型号研制流程为牵引、以风险识别为抓手,按照“横向型号研制流程、纵向组织管理要素”原则,通过划分重要阶段、关键环节,有机融合技术、质量、进度等科研生产管理根本要素,构建覆盖型号研制全流程的“阶段化、要素化”风险管控体系。同时,结合科研星有方案阶段、装备星“一步正样”等特点,重点关注管控体系中型号研制流程与组织管理要素之间衔接关系,实现对4 个管理剖面的精细化风险识别与管控。

(2)把握关键要点、精准管理,纵深识别风险管控要素

风险管控要全面覆盖型号研制的各个环节,不留死角。在符合型号正向研制顺序的横向流程基础上划分管理剖面,并在每个剖面阶段按管理活动顺序纵向识别出可能制约主线进度的33 项管理要素,详见表 1。在确保短线风险识别精细化、要素全覆盖的同时,做到风险识别把握重点,风险管控精准发力。

图2 航天器全周期管理活动剖面管理框架

表1 航天器研制流程纵向管控要素

(3)科学管理策划,建立风险识别模型

针对划分的型号研制启动、型号研制、型号出厂、型号发射场4 个管理剖面,有重点的开展风险要素识别,从源头规避因风险识别不充分,造成型号研制进度、出厂发射等计划偏差。

按照提前3 年抓物资元器件配套、引进设备采购和长周期产品投产,提前2 年抓单机、分系统研制,当年抓型号AIT 工作的“321”原则(详见表2),

表2 型号进度风险等级划分原则

3表示三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高;2表示二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中等;1表示一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一般基于型号研制技术/计划流程,总结多年型号研制发射成功实际经验,以型号出厂为“后墙”倒排研制管理工作,对研制过程中可能影响型号出厂计划的关键要素开展影响程度量化分析,并提出型号风险等级划分原则和建模思路。

型号出厂为T0 ,型号研制全周期为“T0+36”个月;研制过程中某项管理活动应在“T0+X”个月完成(X=36,35,34,…,1);计划发生推迟后延误的周期为“Y”个月(Y=1,2,3,…)。因此:

当此管理活动在“(T0+X)-Y,Y=1”个月仍未完成时,则此型号定义为:一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一般;

当此管理活动在“(T0+X)-Y,Y=2”个月仍未完成时,则此型号定义为:二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中等;

当 此 管 理 活 动 在“(T0+X)-Y,Y=3”个月仍未完成时,则此型号定义为:三类风险型号(★★★),风险等级高;

当此管理活动在“(T0+X)-Y,Y>3”个月仍未完成时,则此型号的研制风险程度已无法容忍。

(4)强化要素识别,全面梳理风险管控清单

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和识别建模,通过全周期管理活动风险识别,确定形成型号风险管控要素识别清单(示例详见表 3),为后续进一步逐项分解细化风险项目、及时制定相应措施及预案提供了有力支撑,符合研究院“提前抓、科学干”的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管理指导思想,全力确保型号研制任务风险可控、防患于未然。

表3 型号研制阶段风险管控要素识别清单示例

(5)全面统筹,深化推进成果应用

通过实践证明,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创新方法有效可行,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应用,对研究院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目前已在航天器型号研制风险管控实践中推广实施,识别出40 余星在30 余项管控环节存在风险。型号管理剖面风险识别示例详见表4。

表4 2020年型号管理剖面风险识别示例

AIT 研制型号出厂 型号发射场正样阶段AIT正样元器件是否齐套转阶段工作是否完成正样单机技术状态是否确定结构部装是否完成引进部件是否齐套正样单机是否齐套大型试验是否开始阶段质量问题是否归零其他型号举一反三是否完成进场食宿保障是否落实产品/人员进场方案是否确定型号出厂请示是否提交型号发射许可是否审批出厂前专项工作是否落实是否完成其他型号质量问题举一反三是否通过加注暨转场评审/质量确认程序阵地指挥部是否明确发射窗口—— —— —— —— —— —— —— —— —— —— —— —— —— —— —— —— ——★★★ —— 是 —— 是 否★★★否否★★★ —— 是 否 否 否 否 否是 ——是是是 否★★★否★★★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研究院针对识别出的在研和纳入发射计划航天器研制风险,进一步强化计划管控,比对研制基线,制定具体风险的短线计划。同时,纳入研究院“两重一共”风险清单,通过研究院宇航型号任务月调度会和宇航任务责任人例会强化调度,全力确保型号研制工作按计划实施。院级“两重一共”风险项目清单示例详见表 5。

表5 20XX年某月度院级“两重一共”风险项目清单示例

三、航天器风险管控实践的效果

1.科学策划、严控风险,全力确保任务成功

2020 年研究院已圆满完成了新一代载人飞船、“北斗”导航、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在研型号研制工作稳步实施。2021 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任务量增幅明显,确保型号研制及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航天器风险管控创新实践,航天器研制工作已取得实效,研究院充分认清未来形势,提前识别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着力从源头抓起、强化风险管控等举措,在全力确保型号任务圆满成功的同时,加速推动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

2.合理统筹、模式创新,高效率完成任务

研究院始终坚持将在研型号研制技术流程、计划流程以及已发射型号成功经验相结合,与时俱进,创新航天器风险管控模式,可兼顾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多航天器研制流程。

同时,可根据未来“批量化生产、低成本研制、差异化管理”进行适应性调整,通过持续完善基于管理剖面分析的航天器“横向型号研制流程、纵向组织管理要素风险”管控模式,稳步提高宇航产品研制效率,进一步确保圆满完成型号任务。

3.提前识别、深化实施,构建国际一流的宇航企业

通过航天器风险管控实践,研究院提前针对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制交付等各管理环节开展风险识别。面向未来研制任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航天器风险管控体系和模型设计,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迭代过程,及早发现研制隐患,减少工程研制反复,实现科研生产型号任务风险全面受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常态化的风险分析与管控机制,以“风险管控”为抓手,通过开展深层次问题剖析,梳理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短板,坚持研制模式创新,提出加速科研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在保证任务成功的前提下,结合用户和市场需求,不断探索研究、不断丰富思路、不断提高能力,为构建国际一流的宇航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管理剖面分析办法的航天器风险管控实践是研究院对现行航天器研制流程管理创新优化的科学重塑,是研究院遵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26”重要批示的重要举措,是向科学保成功的重要迈进,是对科研生产全要素精细管控的重要延伸,也是对标“三高”要求,大胆创新实践,坚决打赢模式转型攻坚战的必由之路。

面对后续光荣而艰巨的航天任务,研究院将进一步持续完善型号研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扎实推进“三大工程”,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持之以恒以科学的管理提高型号研制效益,为推动实现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剖面航天器型号
2022年7月主要家用电器产品前10名型号价格变动分析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2022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航天型号研制配套计划管理的思考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航天器工程》征稿简则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中国有了第11颗“金钉子”
地质雷达技术在管道河流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