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分层微课

曹 慧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十八小学 宁夏 银川 750000)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以及学校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需要通过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析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各个环节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阅读当中收获更多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当中;而写作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大量的文章阅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写作结构和具体写作手法的掌握,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最终有利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1.2 有利于构建完整的阅读思维体系。每个学生的思维路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形成的阅读风格也略有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会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进而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产生了积极意义。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口语表达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输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组织读书交流会以及朗读比赛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有效锻炼。

1.4 有利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上来时,学生的探究效率和探究质量会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必费尽心思引导学生,而是可以将更丰富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深度、广度的学习,促进学生拓展延伸,最终有利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虽然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分配时间不合理。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而许多教师将较多的时间放在了讲解和引导上,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难以提升。

其次,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深度较为浅薄。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朗读,并没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学生探究的深度不够,难以感知到语文的魅力。所以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语文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部分教师只是通过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技巧的引导,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阅读课外拓展。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要求也会逐渐增多,课内阅读并不能满足于学生的需求。教师若没有通过课外阅读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更多阅读技巧的培养,那将会导致学生接触的阅读资源较少,得到的锻炼也相对较少,其阅读能力就无法获得有效提高。

最后,教师在教学当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不能通过独立思考进行阅读分析,从而降低了阅读学习的效率。

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金马说过一句话:“山光水色的自然美,对人气质神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常能使人在风度与不知不觉间印上它的影子”。由此可见,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转变教学观念,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1]

例如,教师都知道课前导入的重要性,但是有的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往往会秉持着“一分钟都不能浪费”的理念,设计回顾之前所学知识的课前导入。但实际上,在有些教学中,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性质的课前导入:“请问同学们,你们在更小的时候有没有过自己的秘密基地或秘密堡垒呢?这些基地或堡垒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你来谈一谈吧!”这一问题情境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积极的讨论了起来。比如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在阳台搭建的帐篷,回忆起了当时的温馨。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和弟弟妹妹一起建立的沙子堡垒,想起了当时的快乐。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本篇文章,使学生走进作者童年时期的基地中,就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或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导入,在教学之初就为学生营造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最终促进了学生课堂阅读质量的提升。

3.2 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各阶段教学中都融入了信息化元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融入现代化技术,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而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阅读教学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阅读课程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设计了微课视频。这一视频集合了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比如《月令广义·七月令》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朱名世《牛郎织女传》中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另外还插入了一些电视剧的情节,像《牛郎织女》《新天仙配》等等。通过微课的播放,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微课视频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短小精悍的特点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要求学生对比了微课中讲述的几个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教材中国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点。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无论哪个故事中都抨击了封建家族的统治理念,于是理解了本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对牛郎织女的同情。教师利用微课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进行资源的推送,促进学生在微课辅助下进行有效阅读,最终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3 通过分层教学,开展多样化阅读教学活动。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对于阅读知识的掌握也有差距,在课堂学习时学生的表现也会出现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分层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行能力的检验,然后根据检验成果进行分层。在进行对象分层教学之后,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将分层教学融入到阅读活动当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情感分析。[3]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教师组织了分层活动:阅读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的活动为“记录我与父母的点点滴滴”;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的活动为“说一说我和父母的那些事”。这两个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亲情进行更加深入的表达。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组织的“记录我与父母的点点滴滴”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整理和阅读的深入,使学生在表达中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简单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减轻了难度,同时也通过事情的共同性调动了情感感知能力。在这样的分层中,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3.4 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当中引导学生学习,还要通过相应的课外拓展以及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锻炼。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4]

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在三周之前就布置了整本书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以提问和联动的方式,检查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质量,比如要求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草船借箭》之前、之后的故事等等。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学生不再片面的站在一个角度解读文章,而是从整体角度进行解决,最终有效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

4.结语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不断的积累中丰富阅读经验,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习规律和兴趣爱好等等。在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分层微课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牛郎织女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牛郎织女渡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