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竞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分析
2021-11-22曹鑫
文/曹鑫
当前,随着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体制的发展和改革,大多数的学校都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引导下,不断将“互联网+”作为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网络平台,将其与教育逐渐深度融合。现阶段,各大学校开展的“互联网+”竞赛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多数学生在参加“互联网+”竞赛活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新挑战和新情况,如何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在竞赛活动中抓住“互联网+”的创业机会,成为现阶段大学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1]。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深入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互联网+”竞赛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互联网+”竞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低于实际的需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在课程安排的计划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以教师口头讲解或PPT演示相结合的理论知识讲座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大学中缺乏实践参与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多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远远低于实际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2]。②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了长达十几年的学科教育教学,而且大多数学校教育形式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这种教育背景和现象使学生缺乏实践性的动手操作能力,影响和限制了学生们全面素质的进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形成一种较为局限和固定的学习思想,且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安心上学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没必要冒风险创新,这种理念和思想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缺乏准确的认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意识。③学生们的个性化差异较大: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多数学校制定了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并不断地组织和举办了形式各异的“互联网+”竞赛活动,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成果微乎其微,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对创新创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互联网+”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实施[3]。
首先,在“互联网+”竞赛背景下,积极开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在“互联网+”竞赛背景下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通过“互联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寻找新的创业契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做出相应的贡献。最后,在“互联网+”的竞赛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推动大学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全能型人才,促进大学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创新改革发展理念[4]。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选择
(一)结合专业设计“互联网+”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性
大学学校不同的专业背景决定了学生创新创业的不同方向,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就必须结合专业教育,将“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思想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强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探究、摸索相应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大力地开展创新创业的科学研究、创业实践、竞赛活动及创造发明等,在实践活动和竞赛过程中,更好地强化大学生的科学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5]。这就要求大学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紧迫性、前瞻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上依照教育规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均设立相应的自主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并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特点,积极设计相应的“互联网+”专业竞赛活动及自主创业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以发展、创新、开放和多元化为基础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中去,打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运用科学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从以往的被动需求转变为主动探究,促使大学生能在网络平台上对外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创新创业能力,更好的树立大学生日后积极主动的创业自信心和积极性,加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创造意识。
(二)构建“互联网+”竞赛创新创业资源整合平台
现阶段从“互联网+”竞赛背景的参赛团队成员来看,通常是由同一学校、专业甚至同班级的学生组成的,这种团队形式很难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力量,降低了创新创业竞赛的成果与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及各学院应尽可能地规避孤立的建设与发展,以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库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汇集拥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信息,鼓励学生们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团队,在“互联网+”竞赛背景下搭建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对各类实践资源、实验、竞赛活动、讲座、共享创业课程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优化整合,促使学生之间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和创新,拓展学生的活动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基于“互联网+”竞赛背景下整合优化系列比赛,将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与各专业竞赛结合在一起,实现竞赛互动、成果优化的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库,方便学生使用本年度原创项目参加竞赛,也可以在参考、借鉴和创新以往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参加比赛,促进竞赛项目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学习,树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三)搭建“互联网+”竞赛背景下的研究平台
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又一契机和重要渠道,应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和帮助。大学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强化,帮助愿意和喜欢创业的大学生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结合“互联网+”竞赛背景,通过多方调查分析、不同专长人员相互配合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让参加过“互联网+”竞赛活动后的大学生和新申请加入“互联网+”竞赛活动的大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优化配合,搭建科学、合理的互联网竞赛平台,将“帮、传、带”的学习效应持续的传递下去。在网络平台设置创新创业发展的主体,不仅需要团体之间的内部沟通探究,还需要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与导师、其他专业人士取得联系,积极主动地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竞赛的讨论活动中去不断的创新和探究,更好地完成“互联网+”竞赛活动,并在活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和强化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对“互联网+”竞赛活动的成果进行巩固
在大学生参与“互联网+”竞赛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建议国家和学校能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资助和帮扶,推广使用创新创业成果,不但是对参与竞赛学生成果和能力的认可,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参与竞赛活动大学生产生资金顾虑,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互联网+”竞赛活动中去,毫无负担和顾虑地实践。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竞赛的任务,国家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投资对接平台,适当地增加一些协办单位,最大程度上发挥“互联网+”竞赛项目和投资人的资源方面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在“互联网+”竞赛背景下,大学应通过多元化、创新性和高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竞赛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理念、实践技能及综合素养,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