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旅游模式下的“新旧相融”——以商丘古城为例

2021-11-22张春林商丘工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商丘古城景区

张春林 商丘工学院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别于传统旅游模式的智慧旅游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实现了旅客和城市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作为商丘历史文化的载体——古城,应有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使旅游产业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在打造商丘古城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资源不足等问题。为发展智慧旅游产业在区域内的深度应用与结合,国内学者对其做了进一步丰富与阐述。其中武江龙和姚雪瑞等人提出“智慧景区是通过结合不同景区的具体特征,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到景区的长期建设发展中去,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并能够有效地维持和开拓旅游资源,为各方游客提供更为便利优质的服务,实现社会经济和景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效果。”[1]对于古城景区如何突破传统旅游业,卢晓洒和罗吉总结出“一方面古城历史风貌被现代化建设蚕食,难以适应新型生活生产需求,另一方面古城内现状产业良莠不齐,经济增长乏力,自发形成的产业未能与古城形成双赢局面。”[2]由此可见,针对智慧旅游如何与景区有效相结合,依旧存在缺乏创新动力,信息服务技术管理的不完善、旅游模式不够新颖、区内产业单一等问题。而当前国内针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与探索主要围绕新的发展模式与策略为主。考虑到新型产业是否能与景区有效结合,本文从结合智慧产业的“新”与古城景区的“旧”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如何实现信息互通、发展交互式旅游体验和打造新型产业,使传统旅游更加智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

二、信息互通:古城景点资源与物联网服务管理

作为第二批入选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商丘,古城不仅是其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更是城市地域特色的凝结。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在旅游热的带动下,古城的发展和开发显得比较滞后。主要体现为公共信息服务的不完善和宣传营销的不到位。因此,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保证智慧旅游得以正常实现和运转的前提,也是景点、娱乐、餐饮、购物以及气象、交通和卫生等重要参考信息库得以保持实时更新和调整的依托,以便于游客们准确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和进行合理的旅游路线制定。提升景区宣传营销平台是保证客流量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为达到信息智能化和全面化,物联网技术与古城景区相互整合统一起来,共同打造数据互通,实时共享,全面实现智慧旅游在商丘的发展。在如今知识创新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刺激了传统旅游业的变革高潮和转型发展,挑战既是机遇,在商丘古城旅游业谋求发展新思路,新气象的时刻,如何形成高效的智能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是商丘旅游业“走出去”的必要前提。

作为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古城的信息服务平台应整合景区内诸多资源产业,如艺术品、娱乐、酒店住宿、餐饮行业和交通气象资源等,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将旅游资源和景区信息更新到共享平台,实现一套系统完备的智能化服务和便捷化体验。将物联网与景区相结合起来最大的优势是在于高效、准确和迅速地满足游客们不同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为使游客能轻松便捷地了解和使用物联网信息服务和实现在线咨询、来电和留言等互动,应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服务。通过电子设备,为游客提供全方面的服务信息提供,主要体现在酒店预约、路线导航、交通现状、和最新气象等旅游资讯。对此,接下来主要以酒店服务和交通管理为例作为展开。为实现不同游客的居住需求,传统的实体酒店应紧密结合和依靠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具体详细的居住环境,例如游客可以根据位置来自由选择住宿环境和条件,如位于外城景点的南湖公园、文雅台、应天书院和张巡祠等。在信息服务平台中,不仅要表明出所在的地理位置,更要体现出相应的景点文化和历史,让旅客深切感受到归德府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美丽。旅游交通不仅是该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前提,也是决定旅游消费者的整体心理体验和后续的选择。因此,只有智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交通才是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借助物联网能够短时间内搜集和处理车流量信息,并及时发布到智能服务平台上,以供游客进行参考。关于车辆停靠问题,全力打造智能停车场、智能停车位和停车诱导系统。基于云计算、通信网络和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构建更全面更系统地城市旅游交通。“为了降低旅游城市的旅游人数的压力,积极发展城市旅游交通同样重要,要重点布局旅游景点周边交通设施,完善城市智慧旅游交通换乘体系,为游客提供更为舒适和便捷的交通服务。”[2]不仅如此,景区内的交通规划设施应相应结合古城景点特色和风格,打造出集智能与传统于一体的独特交通。

商丘古城自新改革更新以来,由于前期的旅游宣传主要是以传统媒介等标识为主,其缺点渠道单一,受众面积小。针对当下的热门旅游市场,应在宣传营销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随着物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衍生,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了现如今生活主要媒介和方式。因此,以传统宣传方式为辅助,例如电视台中的旅游广告和标语、地标性旅游广告牌和宣传页及与旅游团之间和合作项目等。借助新媒体的推广能力,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分析出旅游热门地点和景区类型风格,展开与App软件供应商之间的深度合作,例如抖音、移动电视、数字杂志、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热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高效推动商丘古城旅游业的宣传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形式为旅游门户浏览网站和构建新媒体营销平台。为扩宽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可以对宣传营销的内容进行加工分类,比如古城内著名小吃:手工龙须酥、网红店棒棒鸡、河南烩面等特色商丘美食,如历史景点: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历史悠久张巡祠等,如人文情怀:古城的水文化。因此,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合作下,商丘古城旅游业的宣传营销更具有靶向性、效能性和精准性,也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显著的提升与机遇。

三、交互式模式:传统景区游玩和虚拟化5G体验

针对具体的旅游模式,古城主要以传统的实际体验和旅游导图等旅游方式来吸引游客。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5G+智慧旅游赋予第三产业生机与升级,结合当地景区特色,打造出更加现代的交互式旅游线路和模式,提高景点游玩效能,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丰富体验。因此,交互式模式应结合传统旅游特色和智能虚拟化功能,将古城内涵元素深深映射到现代新媒体中,实现更加开放、鲜活的旅游方针。智能景区通过利用5G技术将景点构建成三位立体模型,动态地展现商丘古城景象全貌。游客即可从手机、平板或电脑等移动通讯上真实体验到景区的实景与特色。例如,商丘古城可以推出大型历史人物情景剧:《花木兰》、《穆桂英》、钻木取火、玄鸟生商、连理枝传说等活动,分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体验模式。线下主要采取真人演绎和还原情景,让景区内的游客在场观看。线上模式主要利用5G技术打造出4D电影的成效,“4D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引入对周围环境特效模拟如震动、吹风、喷水、烟雾、气泡、气味、布景和人物表演效果等,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3]为提高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虚拟化旅游体验,游客可通过智能设备,进入情景剧或者演出活动中,通过扮演角色来增加体验感和代入感,如在张巡祠内体验安史之乱的历史动荡、应天书院中的古人读书场景等,提高旅游消费者旅途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深度体验,也对商丘历史文化古韵的发扬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虚拟化旅游体验,还可借助5G技术实现虚拟化导游导览。针对于古城内不同景点的路线和划分,设置专项电子导游库,为旅游提供导航功能、活动功能和推荐介绍功能等,协助消费者制定个性化旅游模式和丰富的涉旅信息。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通过5G网络全方位了解古城内旅游信息,从而适当地选择不同的旅游套餐和路线。虚拟化导游导览可利用AR新应用,为旅游推送景点虚拟讲解员。在不同的选择景点都对应具备的可选择性的讲解功能,分为真人实地讲解和网络语音讲解,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无人机搭载360度全景摄像头,以独特视角进行天地一体的全景超高清视频直播和VR直播,对景区推介。”[4]让游客体验多样化旅游内容,感受到传统与智能深度结合的成效。最后是智能电子售票系统,采用5G集电子、计算机和机电于一体的技术,实现网络快捷售票和快速出票等功能,并实时输入旅游数据库,快速准确地搜寻出所购票务信息,提高旅游整体满意度。智慧景区将虚拟与现实牢牢整合串联了一起,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强烈的虹吸效应,不仅提高了古城的旅游产业的收益,也同时加强了城市国内的影响力和服务产业地位。

四、产业互融:古城资源与新型业态

商丘古城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是城市发展的首要源泉,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都标志着一个更加融合、更加新颖的新商丘。由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处于城市南部的古城旅游业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主要体现城内产业良莠不齐、主题无新意、产品定位不够明确,很难适应当今新型服务产业的要求与标准。古城,是人类的传统,也是人情感寄托的浓缩。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古城旅游市场,商丘古城景区必须通过更加新颖、全面的产业来吸引消费者。因此,在不破坏古城人文文化的前提下,秉着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古城软实力、软文化与现代新型产业相结合,“搭建多功能、多业态的古城产业链条,形成古城内外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2]基于景区现状,结合古城内现有的优良资源,并根据现当代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喜好与倾向,发展和“关注具有潜在价值的产业。最后,遵循市区级产业发展要求,结合古城的资源享赋,适应未来时期的发展机遇,确定古城的主导产业。”[2]以协调发展为原则,商丘古城的产业互融定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文化旅游业和商品餐饮服务业。

从古城空间上来看,“三位一体”的结设计构为其历史文化增添了不少独特,“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城墙、护城堤、护城湖为古城特色的三元素。”[5]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古城护城湖里的水文化,如此面积巨大的护城水在我国北方古城内也是为数不多的。在现有的历史遗存和环境资源上,活化利用景区内的非物质遗产,是新型产业融合的必要基础与条件。但拥有得天独厚水资源的古城在水的产业利用上来看,目前大概只停留到游客乘船游行,只作为一种划船的娱乐工具。如果说城是历史文化的产物,那么水便是产物中的精华。但是古城的水只限于护城墙外,水是流动的,历史文化也是流动的。因此,将古城内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改造和创新,从城墙外引入城内,游客可以乘船进入景区,结合历史遗存下来的人文景观,打造一条不同于路路旅游模式的水上旅游路线。利用古城水资源打造成更加现代独特的旅游模式。这种水上旅游产业无论从形式上、空间上还是内容上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其次,说到具有历史文化的景点,宝贵的商文化、悠久的姓氏文化和火文化都是古城内的珍宝资源。形式是内容的载体。要想发挥出文化的潜在价值,就应结合现代化技术,比如通过5G 技术和互联网,将这些资源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发布到网上,供游客在线参阅,提高古城的知名度。还比如在城区内设立文化点,游客可以进去参观欣赏。重塑古城特色为目标,将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古旧祠堂、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活化结合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出更和谐先进的旅游产业。

“传统旅游产业的业务增长主要通过6个子系统,即‘食、行、住、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价值实现是旅游产品供应商到最终消费的一系列传递过程,通过旅游企业中间商这一枢纽实现供给和消费的对接。”[6]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商品餐饮服务业显得稍有滞后,因此,服务业的改革和创新是必要趋势。纵览城区,总体呈现棋盘格式的街道,商贸往来主要在古街小巷内完成,通过古城肌理和街巷布局来看,需要打造出多层次,多模式的服务产业。例如,进行分区管理和运营,打造美食一条街、艺术品参览、服贸交易区、娱乐畅玩城等多种服务功能兼容的汇融小城。以现有资源为前提、传统产业为基础、盘活发展新业态、提高空间利用价值。只有传统与现代统筹兼顾,才能使融合产业协调发展,发挥极致。

五、结语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古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保护和完整上,而是更多地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融为一体。抓住“互联网+”的时代和机遇,加速提升旅游服务信息互通,打造交互式体验的旅游模式和创建新型产业融合和转型,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5G技术、云计算和通讯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质的提升和改变。秉着“保护历史文化精髓、弘扬传统历史风貌和体现城市功能,三者兼顾,三者合一,融为一体。”[7]商丘古城在发展改革旅游业的同时,不仅激活了城市商业经济生命、和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节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存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间的冲突。使古城,使商丘注入了一种新的动态力量。永远的归德府,流动的新商丘。■

猜你喜欢

商丘古城景区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摘牌”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