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社团发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研究
2021-11-22蒋琼
文/蒋琼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二年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校园中多彩多姿的社团活动是一个展现才艺、发挥创造力的大舞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开阔眼界,广交朋友,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素质。适度的俱乐部活动可以放松和缓解压力,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调味剂”与“润滑剂”,很多学生在加入俱乐部后,获得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处理能力,尤其是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结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而成为朋友,更大范围地点燃了各方面兴趣和火花,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每年开学之初,校园的公共海报就已出现在学校的角落,俱乐部领导庄严地带领工作人员进入每个教室发表演讲,青年志愿者协会、话剧社、校园记者团、音乐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广播电台、书法兴趣小组、红十字会、手语协会和计算机兴趣社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团招贴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看,招聘亮相吸引了许多认真聆听的学生,俱乐部招聘活动也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积极报名参加适合自己个性和爱好的俱乐部,俱乐部总能再次开启活动的高潮[1]。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许多同学怀着期待与憧憬加入到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社团,交了社费,成为社团中的一个成员,但是渐渐地,他们的积极性逐渐减弱,仿佛所有的好奇和兴趣就局限在了那刚开始的几次社团活动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同学怀着期待与激情经过层层选拔后成为社团中的一名干事组织筹划社团活动,久而久之,成为社团干部,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是社团成员,在社团中享受活动待遇却很少[2]。
另外,社团开展活动时经常面临资金不足、场地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学校管控过严,社团发展缺乏自主权。例如,学生自发组织的讲座或活动,在经过各级审查批准时,往往因各种原因被拒。不可否认,社团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受到了削弱和严重影响。
三、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政策延续性
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目前,学分制是全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考核体制,学生的评奖评优、入党、毕业等一切事关前途,学生特别会被高度专业的课程或以学分为基础的活动所吸引,将努力学习并积极参与。没有学分的课程或活动通常被视为次要。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生力军和素质发展的生力军。重要载体,参加社团的同学却没有在学分上得到体现,如果有同样的学分政策,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大学选修课,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任意一学期参加并且组织社团活动一学期,该课程学分就合格,这样,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人员也会更加充足,工作延续性也更大。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和某项选修课挂钩,选修课设定实践环节,实践的内容是社团活动,从而达到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这样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选修课学分[3]。
(二)强化学生社团与专业赛事有机促进
高校学生社团要密切联系各个专业活动开展的实际,强化实践平台支撑,建立学术型社团,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技能提升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社团活动品牌创立和专业竞赛延续性地相互促进。所以,不同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来开设一些专业性学术学生社团,满足和迎合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如建立计算机相关的社团,学生从中学习了计算机编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也能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计算机类型竞赛的水平。数学建模相关的社团,组织同学培训并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在组织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社团活动和各类赛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热情和积极性,也强调了学校积极推动多方组织俱乐部赛事和参加比赛的主要目标和初衷,社团活动活起来,学生也学到知识,一举两得[4]。
(三)提供专业指导
社团建设应该要有一位高素质的指导老师,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导社团发展。社团活动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后盾,也就是指导老师,如今虽然是一个社团一个指导老师,但有些专业社团的指导老师并不是专业老师,这对社团的发展也造成了困难,社团建设、发展上水平的最好和可靠保证就是完善的专业老师指导,让社团进入专业发展。
(四)加大经费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参加社团的“会员费”是非常有限的,社团要开展活动,往往通过一些社会企业或小的赞助商合作,通过为他们做一些间接广告的形式,获得“社会赞助”,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糟糕的是,我们发现这样的赞助,往往导致社团活动的变味,由单纯的娱乐和丰富业余生活的目的变得商业化、目的性强,最终必然导致成员的厌恶和消极的情绪,这是很不利于社团发展的。如果学校投入一笔相当可观的经费用于社团发展,同时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联系,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才能使社团活动收获更大,得到更多锻炼[5]。
(五)打造品牌社团
“打造品牌”,要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现代媒介和时尚元素,建设“品牌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团品牌活动”,增强学生社团活动吸引力,提升学生社团文化内涵,以期达到“参与人多、影响大、效果好”的目的。如一位剪纸协会的同学在参加了剪纸协会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后,这样说道:“我觉得开办这种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协会,能够激发我们广大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我们真正了解祖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值得肯定的是,这样的剪纸协会学生社团在社会上已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社团承担了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校园文化活动。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有自己的特色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组织部分,社团活动所展现出来的校园文化也就形成了各高校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而每个大学文化的氛围,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文化中通过长期的积淀、积累才能形成的。所以,社团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高校的承载、积累、历史的沉淀也随之显现,这样高校的校园文化才更具有底蕴。
(六)提高学生社团的创新能力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们展示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他们在实践中活跃思想、启迪思维、激励创造,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可以为俱乐部的发展作出贡献。要提高俱乐部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思维在社团中碰撞,形成合作意识和新理念,社团的创新力也就越强,发展也就越快。
(七)内部建设,提升自我发展
建立完善的社团制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修订学生社团联合会部门职责,指导每一个学生社团修改章程,建立健全以学生社团干部述职答辩为主的培训教育制度、星级学生社团评比制度、年度评优表彰制度等,创立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运作模式。一定要处理好五类关系:活动开展与干部培养的关系、制度管理与情感维系的关系、自主发展、教师指导和社团管理的关系、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关系、立足学校与面向社会的关系。
(八)社团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就业影响
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是高校不断发展进步的必要文化载体。由于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俱乐部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展示空间和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一个相对开放、相对民主、相对自由的学生平台。这样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一个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平台以及一个练习、演示和演练的平台。
四、结语
大学生社团是服务大学生的,加入大学社团,才能在实践中体验真知,在实践中锻炼人才的成长过程。与此同时,通过参与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自信心。通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在社区服务实践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应用,学生的个性和心理方面也更加完善,从而更易于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自身也更加和谐。笔者相信,只要在实践中积极地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社团活动一定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