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下的护理专业人才发展现状研究
2021-11-22徐安东
文/徐安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细化了社会分工,人们不断增强健康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一线工作,再加上工资薪酬不符合预期,一些护理专业学生选择改行,导致护理行业人手严重不足。高校面对这新需求,需要改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行业需求。
一、护理专业人才发展现状
(一)目标定位模糊
护理专业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基础知识、护理技能等,护理领域包括临床护理和社会护理等类型,高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比较宽泛,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1]。
(二)课程体系专业不突出
护理专业课程内容比较多,学生需要提前学习通识课和医学基础知识,接触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时间比较晚,设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缺乏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
我国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很多高校仍旧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负责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负责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考核阶段,主要是利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2]。
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和方案设计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还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可以在医疗卫生和保健机构中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
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具有一致性,针对护理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他们具有正确的三观,同时需要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可以正确客观地认识护理学科,对本职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求护理专业人才具备精湛的技艺,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领导和同事,同时具有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能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科学文化组织方面,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求真务实的态度,可以有效地联系理论和实际,善于修正自身的缺点。在身心素质方面,护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自我调节管理,能够积极履行自身工作的职责[3]。
在确定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同时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满足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针对知识要求,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掌握通识教育基础知识,同时需要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学专业课和人体正常结构以及药理知识等。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安排在中低年级,护理学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安排在高年级,在课程设计与培养阶段,提出以下专业知识要求:首先,需要掌握人体生命各时间段的各类病症和重急危症护理的医护知识。其次,需要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明确各种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方法。此外,要学会评估和干预常见的临床问题,通过分析具体的病情,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最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等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总之,每一个专业都需要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前,在各行各业普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掌握很多知识,在互联网条件下,护理专业人才可以利用计算机手段搜索文献,在各类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专业信息搜集能力,还要具备常见病护理能力和突发抢救能力[4]。
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完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护理学专业对人才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统一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等,不同的课程是独立的。为了学好护理学知识,需要根据系统工程理念建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系统工程学是一种组织管理方法,需要利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预测护理专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最后有效优化整个系统,顺利完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利用系统工程学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可以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满足系统设定的要求,如护理专业人才毕业之后可满足专业要求。为了在规定年限内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将这一要求作为系统工程的子系统。
(二)传承延续的同时加强开拓创新
为了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满足新护理需求,我国需要不断完善护理职业管理体制。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阶段,需要继承传统护理学积累的教育经验,但不能照搬,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推广利用多媒体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满足当代护理需求[5]。
(三)优化设置护理学课程
一方面,需重组护理学基础课程,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需要充实护理学专业知识。在优化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护理学专业发展理念,合并或者补充原有的学科,拓展护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满足当前社会的护理需求。
另一方面,需要优化设置临床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护理课划分为老年、成人以及儿童等,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分类合理组织临床教学活动,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发展阶段,需要优化临床护理课程,保障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并注重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沟通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等,以满足当代护理要求。
(四)结合护理学理论和社会生活实践
护理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我国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也在不断完善护理学专业,同时向社会各个方面延伸。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应综合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思考题,结合典型案例,紧密联系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从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高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完美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教学后期,高校可以安排学生来到医院实习,使其充分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提前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
(五)保障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护理专业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目前我国不断推广的计算机技术和5G技术等也因此改变了护理专业教学手段。通过使用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和设备,降低人力负担,为诊断工作提供真实的依据,避免因为主观误判引发严重的事故。护理专业人才需要重视新媒体的价值,利用网络技术查阅资料,高效地统计相关信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召开视频会议。推广现代器械和仪器的使用,减少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接触机会,降低医患双方传染几率。
通过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等方法保障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护理专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不断完善教材内容,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和教材。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综合利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高,可以综合小组合作模式和独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例如,在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基础训练模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要加强护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培训专业教师,安排教师开展临床进修学习,与校外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教师和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聘请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结语
目前,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当代护理的要求,创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在继承的同时加强创新,优化设置护理学课程,结合护理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践,保障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我国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