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推进 全面覆盖 效率提升

2021-11-22丰县财政局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

李 昭 丰县财政局

为进一步贯彻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现财政机关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实保障广大民众对于财政预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财政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公开程度以及公开质量,琢磨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办法。与此同时,还要全面覆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最终反向推动政府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持续提升预算信息公开质量

截至目前,为了持续提高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质量,财政部门往往会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一)管理层、领导层高度重视,强调将预算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管理层需要对提升预算信息公开质量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来统筹和负责此部分工作内容,制定严格的信息公开实施方案,加强对相关预算单位公开工作的指导以及岗位职责的界定。

(二)不断规范公开模板、流程以及优化公开方式

秉承“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原则,强调从源头上对预算内容进行把关、细化,强调预算编制内容的清晰化。财政部门在每一年都会按照既定要求,规范统一的公开模板、语言说明,切实做到形式标准统一、内容通俗易懂,保证社会各界“想看能看到,看到也能看得懂”;

在对预算公开流程的设计方面,坚持各部门财务负责人自查预算公开内容、财政部门各分管科室进行复查、第三方中介机构集中审查的路线,对公开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做好严格把关;

在公开方式的选择方面,在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和各省预决算信息公开平台同时公开,具体的公开格式要做到打开网页就可以直接浏览,不需要下载,不需要另外登录或跳转页面,这样方便社会各界及时、方便地浏览信息。

(三)坚持以问题为向导,不断提高预算信息的公开质量

财政部门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对预算信息的公开工作进行必要的部署和安排,一方面要对预算编制的文字、数据呈现以及发布形式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上一阶段的预算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反馈性培训,通过对上一阶段存在问题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让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预算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以及不断提高预算信息公开质量的意义,引导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的预算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四)加强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使用,提高信息公开水平,发挥社会监督效应

各主管部门通过网络预算填报,不需要进行格外的纸质数据填报,也无需进行人力的数据核算工作,如此自然大幅度地节约了数据提取以及导入的时间,也降低了数据核算发生错误的概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后续监管人员在对预算结果公开性进行核验时,无需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在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使用,其可以对公开工作建立面向社会的公开渠道,促使广大社会民众参与到具体的监督议题当中,提高监督的广度和质量。

(五)加强制度建设并贯彻落实,严格划分并落实责任主体

政府机构需要严格划分责任主体,完善相关制度,将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以及公开工作视作一个完整的整体,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整体来开展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引导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责任,促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并不仅仅是预算执行的主体、也是预算公开工作的主导者,必须积极参与并落实相关工作,并面向社会做好预算的答复和解释。

二、全面覆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持续提升预算信息公开的质量对于财政部门而言,是构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达成这样一种目标,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以及使用效益的提升,财政部门需要不断创新方法,积极推进发展型、民主型以及绩效型的财政建设。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贯彻和执行

预算信息公开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理念可谓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花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正好是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深度贯彻和最为直观的描写,也充分彰显了财政资金指出绩效目标变身的全面覆盖:

首先,搭建动态资金监控平台,将单一的以预算执行为对象的监督管理转变为以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及预算执行力度为对象的“双监管”;

其次,针对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对其结果的使用,要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进行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支出绩效,最终构建“事前有评审,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督、预算有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运行机制,让绩效管理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

(二)对资金绩效评价的刚性约束和管理

财政部门通过对制度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将资金绩效评价管理贯穿至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的整个环节,强调其长效性、全程性,也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资金绩效评价的刚性约束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资金绩效目标的建立以及以其为导向所实践的资金管理和效益提升,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资金绩效评价的目标更具实践意义,也让事前评估的存在更有必要,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规避资金浪费、确保其落到实处,进而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价值。

(三)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有效监督和问题整改

对于财政部门而言,资金绩效评价既是一种工作策略与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制度和要求,这意味着其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和整改。

首先,财政部门在关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以及预算信息公开方面,需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具体内容包括预算贯彻和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方面、适当性方面、社会反馈以及口碑方面等,通过自觉地接受监督以及来自人大的动态监测,提高相关部门对这一工作议题的重视程度。

其次,在绩效管理监督方面还必须广泛导入社会力量,促进全社会讲绩效、说绩效、谈绩效、比绩效的良性氛围。而且此举可以将社会普通民众纳入到监督管理的体系当中,扩充监督主体的范围,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直接彰显。

三、反向推动政府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预算信息公开质量的提升,资金绩效评价的覆盖,归根到底是希望倒逼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服务,这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诉求,更是财政部门资金应用的导向所在。

(一)根据资金拨付项目类型,严格预算审批程序

现阶段,财政资金的主要拨付对象在于社会公共服务工程,所以财政部门需要结合具体项目建设的需求和目标,结合拟定的预算规模以及投资范围,制定相应的审批程序、审批级别,并委派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和落实。同时为了提高审批的效率以及审批的准确率,需要对相关单位过往提高申请或批复项目的最终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若发现批复资金未被用到实处,或者拨付项目没有产生积极作用,在后续的预算安排中取消或压减该项目资金。

(二)预算调整或变更,必须经由相关部门敲定

财政部门要想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率,难免会遇到调整预算的,而在具体调整或者增加拨付预算的时候,也需要执行严格的审批和变更程序。因为项目主体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现有的预算会影响建设、后续必须增加时,需要由项目的主管部门或者第三方主导机构、专家进行联合评估出具书面意见,提报财政部门就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批,确定有增加预算的需求和必要性,再执行二次预算审批程序,确保拨付的资金能够得到充分落实。

(三)严格落实结算评审,根据结算审定结果支付款项

在项目结算方面,要在项目完成建设后陆续完成手续的报送以及审批工作,然后财政部门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结算评审工作,并将其作为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参考,一旦发现项目结算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需要对偏差原因展开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后续尾款拨付方面,要根据最终审定的结算款项以及前期的投资预算,按照一定的浮动比例进行尾款支付。

(四)及时收集社会多方面反馈信息,将群众意见纳入前期预算评估过程

对于财政部门而言,其所执行的预算、拨付的资金,大多服务于民、建设为民,所以群众的意见和观点在此过程中会发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财政部门在通过前期预算,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中,也要广泛从社会各界收集反馈意见,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及传统信息征集渠道,了解预算项目的建设方向及群众的实际诉求,确保资金应用到实处,建设项目出效果,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对于财政部门而言,提高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质量,将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反馈、应用以及公开工作视作一个完整的整体,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是一项颇为关键的内容。而随着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众对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也开始存在更为严谨的要求,这意味着财政和各主管部门必须及时且有效地公开信息、提高公开质量,合理构建全面覆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制度和手段,让政府部门能够合理且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财政资金预算编制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