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22史新玲
史新玲
(山东省新泰市平阳小学 山东 泰安 271200)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为推动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与小学数学质量持续改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方法等方面加强创新,注重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培养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尽快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准与要求。
1.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将学生成绩归咎于智力上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的基础之上,承认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础要求。针对于后进生,帮助其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帮助其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漏,在基本数学任务的引导下,使其紧跟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针对于优等生,尽量保持较高的水平,促使其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思考性习题的引领下,拓展知识面与眼界,推动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如在《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达到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等教学目标,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于低基础水平的学生,多引入生活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巩固与吸收内化概念知识。针对于优等生,多引入一题多变等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再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互相帮助与引导中,得出完整性的结论,实现优势互补。
2.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内涵与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将教材作为知识技能培养与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切实发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入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与生动形象的插图及数学史优良传统等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社会主义与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如在《下雨了-学看钟表》的教学中,可引入日晷等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引入史籍记载的资料,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切实感受中国的伟大发明,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人探索创新的精神品质,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尤其是在加减与乘除及正反比例等概念教学中,密切结合生活实际,渗透矛盾的对立同一观点,引发学生发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理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应当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课前的预习环节与课后巩固复习的环节,引入微课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学生自学情况的引导与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表率作用的发挥,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学习教师认真负责等职业素养,实现自身学习态度与思想的不断端正。
3.强化学生主体性意识
首先,教师应当尊重与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细微的动作与亲切的眼神及热情的赞语等,缩短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师生合作的欲望,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多提供学生展现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及胆量,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时间及空间,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与探索精神。如在《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在影院看电影”的活动。通过利用纸片制作电影入场券,并在这些入场券上用数学符号、文字图片等标明座位的位置,让每一位同学在拿到入场券后自主找寻座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错误时,可以允许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在活动结束后,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向学生传授迁移类推与演绎推理及系统整体知识等学习方法,再让学生依据活动实践中收获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更好地消化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最后,在教学评价中,除采取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法。在学生自评中,让学生正确认识与反思自己,增进学生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让学生在互评中,不断发现他人的特长与闪光点,逐步实现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测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弥补出现的各种漏洞,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意见想法的收集,以此作为教学设计与方案整改的依据,以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总结
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质量。在素质教育中,教师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及德育和评价等措施,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掌握更多更实用的数学知识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得到全面性与主动性的发展,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