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生成 体现匠心智慧
——一堂“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2021-11-22纪琴张方
纪 琴 张 方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实验学校 安徽 当涂 243100)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亲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描绘他所看到的大自然景色,告诉我们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更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课前热身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当时的上课场所——报告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很多学生马上就说出了“高朋满座、金碧辉煌、空旷敞亮”等词语,还有的说“”第一次来到报告厅上课心情十分激动”。大家畅所欲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上课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内容,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翠鸟的美丽。学生从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红色的长嘴,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翠鸟的外形美丽,颜色鲜艳。同时,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让学生在深情并茂的朗读中进一步感悟翠鸟的美丽。
仅仅做到这样,语文课堂的精彩无法完全呈现出来。此间,我及时地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来体会作者的表达之妙。有位学生在小练笔中写到: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张黄褐色的小扁嘴,黄豆粒似的黑眼珠扑闪扑闪的,十分惹人喜爱。在孩子的笔下,一个可爱的小雏鸭的形象跃然纸上。有了学生的密切配合,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民主和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找到了进入文本的“缝隙”,水到渠成地同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表达让语文学习“看得见”,让语文要素“看得见”。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将单篇课文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中。我采用用了“大任务的教学方式”,紧扣作家的语言表达特点,用精而少的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打开文本隐藏的秘妙。孩子们在老师精彩的文本解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翠鸟捕鱼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读自悟,说说翠鸟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在充分阅读过后,纷纷举手发言。
“老师,我是用您教给我们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和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了解到这是一只捕鱼本领高,动作敏捷的翠鸟。”
“老师,我觉得作者用词十分准确,这些都是作者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结果。我也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
原先,我还担心在这样的公开课上,这样的放手,会不会造成冷场。这生成的课堂让我的担心成了多余,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生成的课堂才更加真实,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把仿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小练笔改成了仿说练习。在说之前,我提出了几点要求。学生们畅所欲言,我及时地指出孩子们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并适当地加以补充,让孩子们很好地掌握了表达技巧,在精彩的课堂体验中,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量,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的整堂课也完美地划上了句号。我自认为我的教学非常成功,亮点也精彩纷呈。接下去,我观摩了张文娟老师上的同一节课,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名师引领课堂的作用,看到了别出心裁的教学模式,真正明白一课一得的真谛。张老师的导课目标性很强,她通让学生观看她吃蛋糕的全过程,来体会感悟动作描写的妙处,以及如何放慢镜头写动作。张老师在教学时不是面面俱到地整篇通讲,她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抓翠鸟捕鱼这一章节,通过多媒体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同样是说描写翠鸟的动作的词,张老师让孩子们放慢镜头,看看翠鸟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各有什么样的动作。接着,张老师让学生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准确,恰到好处。张老师透过文本,有机地渗透了写作方法和技巧,真正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课堂教学,随处可见生成的精彩,让人见识到教者只有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才会有一气呵成之美。
作为专家的张文娟老师给我的课也作出了准确到位的评价。她说,我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扎实高效。让学生模仿翠鸟捕鱼的动作,和视频对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整节课主线明晰,多种方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解决了难点。最后,张老师指出,语文课要强化要素意识,文体意识,走进生活深化积累,放慢一些,陪孩子学习,抓细节感受文本的魅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品赏语言,体悟情感。我和张老师在教学《搭船的鸟》这一课时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诠释了文本,把抓住特点写事物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了学生。张老师的放慢镜头写动作更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公开课后,我明白只有关注课堂生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展示教者的匠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