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

2021-11-22苗子蕊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瑜伽身体专业

苗子蕊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长时间处于重压之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随着瑜伽运动的普及,相关学者发现瑜伽运动既可以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又能舒缓其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更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投身于专业学习上。

1 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的意义

1.1 瑜伽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身心状况

瑜伽是一项健身类的运动项目,对肌肉的放松和韧带的拉伸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瑜伽动作能帮助大学生身体从紧张状态到放松状态,配合呼吸的调节,可以给予大脑和身体各器官有效的刺激。首先,瑜伽体式繁多,长时间正确地进行瑜伽体式练习,能使人身心畅通,可达到提升或恢复元气的作用,能帮助保持头脑冷静,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其次,瑜伽调息法能够较好地调节体内的能量,瑜伽调息法作为一种呼吸技能,善用了人体肺部的功能,使氧气能够填满肺部,从而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改善人的精神状况。最后,瑜伽训练需要大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平静的心态下进行,要求身体的舒展和呼吸的匀称,需要大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瑜伽训练上,再配合抒情缓慢的轻音乐,达到净化心灵、平复情绪的目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的瑜伽练习放松身心,缓解学业和社会压力,从而保持愉悦的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对面对困难与压力,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总之,高校应认识到瑜伽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高校瑜伽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瑜伽体式动作的规范教学,强调呼吸的节奏,呼吸要缓慢且深长,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1.2 瑜伽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

瑜伽也有着较高强度的运动负荷,能够加速身体脂肪的分解,尤其是配合着呼吸的节奏,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提升身心健康状态。脂肪的分解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美感,满足高校大学生对身体形态美的要求。长期从事瑜伽训练可以有效地保持形体优美,减少脂肪的形成和堆积。瑜伽的动作和姿势很多都是通过对动物的模仿而得来的,这些动作对大学生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弹性以及关节的灵活度都有提升作用,长期练习可以使大学生的形体更加匀称优美。

2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规范的瑜伽课程教学场地

瑜伽课程的开展对教学场地的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室内空间,并且教学场地要足够安静,空气的流通性要好。室外场地不确定因素较大,不宜进行瑜伽教学,如夏季温度较高,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造成大学生皮肤受损,冬季温度较低,大学生身体无法得到有效的舒展;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又不利于瑜伽训练所需的呼吸调节。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瑜伽教学时,通常只是比较随意地找一间空教室,场地狭小,空气流通性不好且环境的幽静无法保证,这会对瑜伽教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降低瑜伽教学的效果。

2.2 瑜伽教材和器材的缺乏

高校瑜伽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选修课程,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教材,大部分教师都是选择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资料来辅助教学,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较差,课程内容的衔接性有所不足。同时由于瑜伽教学发展的时间不长,高校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器材也极其缺乏且专业性不强,无法保证大学生训练所需的器材配置,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对于高校瑜伽教学而言,基础的器材如瑜伽垫、瑜伽带、瑜伽砖、健身球等是教学必备的训练器材,但这些基础的训练器材都无法满足,严重制约了高校瑜伽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3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

影响高校瑜伽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的水平,因此要想提升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组建适合当代高校教学情况的专业瑜伽教学团队,不断提升瑜伽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教学能力。就现状而言,高校瑜伽教师团队仍存在很大的不足,由于瑜伽在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流程,很多高校的瑜伽教师都是由健美操、形体训练或其他体育教师临时代课,对瑜伽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等不甚了解。这些非瑜伽专业的代课教师对瑜伽研究比较浅显,且未经历过专业的瑜伽培训,教学内容也是根据网上搜索的内容先自学再传授,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尤其对大学生的指导和引导能力缺乏,大学生初接触瑜伽时学习热情非常饱满,积极性很高,但当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时,大学生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示范讲解法,这种方法对大学生技术动作和要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单一枯燥的传授容易使课堂变得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且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还存在2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其一是无法有效地传输理论知识,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无法深入地了解瑜伽文化的内涵,导致大学生对瑜伽的理解不够透彻;其二是单一的示范讲解会降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3.1 提高教学设施条件

提升高校瑜伽教学水平的首要条件就是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给大学生提供符合瑜伽学习和训练的专业场地及器材。尽可能地建设专业的瑜伽教室,保证师生日常教学所需以及课余时间自主训练的需求,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在现有设施和场地上进行专业的改造,确保瑜伽教师有镜子以方便大学生自查,铺设木质地板保证大学生训练的安全性,安装空调保证训练时温度适中和空气流通,并且将瑜伽所需的各种器材置备妥当,营造出良好的瑜伽教学氛围,满足教学和训练的需求。

3.2 加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一切教学方法改革和提升的主体,教学先进思想和方法的落实都要由教师队伍进行支撑。首先,高校要对瑜伽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投入资金保证瑜伽教师的专业培训,聘请专业的瑜伽教师,全面且正确地指导大学生瑜伽训练进行,避免运动损伤;其次,开设专门的瑜伽课程和校内瑜伽社团,保证课程的开展和社团的成立都有专业的人员参与;最后,强化教师的自我提升,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3.3 加强校园瑜伽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加强校园瑜伽文化建设是提升学生参与瑜伽教学活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成立专业的瑜伽校内社团,并要求专业的瑜伽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扩大瑜伽运动的影响力,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定期组织瑜伽比赛,以竞赛活动的形式提升瑜伽运动在校内的知名度,加大瑜伽文化在校园中的推广,并通过各种规模的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好胜心,强化自主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瑜伽水平,激励大学生刻苦训练。最后,有组织地进行表演观摩,聘请专业的瑜伽团队进行表演,组织大学生进行观摩,通过观看专业人员的表演了解瑜伽的艺术美和内涵,提升大学生对瑜伽的理解和兴趣,提升瑜伽运动的校园推广效果。

3.4 制定规范的教材体系,编制出专业化的瑜伽教材

高校瑜伽教学的改革离不开教材的规范化,只有系统科学的教材才能引导教师和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活动。首先,教材的编制要科学合理,瑜伽属于体育项目,体育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训练方法要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损伤,因此高校瑜伽教材的编制要将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合理的饮食等知识收入其中。其次,教材内容要符合教育学原理,瑜伽教材内容编制要先对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学理论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前后衔接的合理性。最后,教材的编制以遵循大学生安全的第一原则,瑜伽是一项对身体柔韧性要求非常高的运动,大学生的身体状态基本已经定型,一些身体基础不好的大学生很难接受幅度较大的瑜伽动作,在对瑜伽技术动作和体位进行编排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大学生安全的初级体位动作。

3.5 教学方法要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

瑜伽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根据不同学期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还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调整,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瑜伽运动重在开发身体的潜能,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身体僵硬的大学生而言,接受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对学习瑜伽的预期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方法的调整除了要依据大学生的情况进行,还要依据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些方法固然适合大学生的学习,但是教师自身水平不足以支撑,也不能强硬地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扬长避短,综合选取适合教师教和大学生学的方法。除了课堂教学和训练外,瑜伽运动还需要足够的课下训练才能保证效果的体现,教师要注意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大学生自主训练,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训练结果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地更正和指导。

4 结 语

虽然瑜伽运动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也被很多高校列为体育选修课程,但由于其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高校瑜伽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场地设施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校园瑜伽氛围不足等。为了更好地体现瑜伽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高校以及教师要主动面对自身的不足,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瑜伽身体专业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部分专业介绍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de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