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研究

2021-11-22郭玉江彭天宇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战术心理素质

郭玉江,彭天宇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现代篮球运动集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对抗性于一体,技术、战术、体能、智慧、心理在篮球运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青少年对篮球运动表现出高度热情,其用各种各样方式参与篮球运动并不断提升自我,以实现篮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时既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具备坚韧的心理素质、充分的运动智慧,在争取竞赛胜利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篮球意识是篮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建立于篮球技术、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篮球智慧基础上,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篮球意识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关注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从运动心理学切入推动青少年篮球意识发展。

1 运动心理学视角下“篮球意识”培养的构成要素

1.1 篮球运动的兴趣度

青少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与适应能力,其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很快,现代篮球的高速发展将人类的体力与智力完美融合,青少年在观赏高水平篮球赛事时往往会被细腻精炼的技术和出乎意料的配合吸引,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青少年的正确判断和大胆尝试肯定能有效激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篮球智慧,使青少年敢于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动作,感受到篮球运动带给自己的快乐。篮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青少年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只有青少年对篮球充满热情才能主动地想看、想练、想提升、想思考,最终形成主动训练、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良好习惯,为篮球意识发展注入活力。

1.2 篮球技术的完成度

篮球比赛的胜负取决于攻防双方的进球数,比赛中所有技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得分机会并破坏对方的得分机会,在得分机会出现后青少年必须要把握机会,将机会转化为得分,最终实现在分数上超越对手的目标,否则努力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技术训练是篮球意识形成的关键,青少年准确理解篮球技术并能熟练运用才能提升篮球意识的创造力。例如,很多青少年觉得投篮训练非常枯燥,反而更加钟情突破上篮,但投篮恰恰是最高效的得分方式,队友之间通过有效配合寻找空位投篮机会是一击制胜的关键。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青少年提升篮球技术的完成度,能在对手的强烈干扰、观众的喧嚣、连续的进攻未果之下,依然保持注意力集中和技术动作标准稳定,实现篮球意识的稳定生成。

1.3 战术应变的及时性

篮球赛场上让人们回味不绝、赞叹不已的不仅是团队的优质配合,更是队友在电光火石之间的一致判断和统一行动,这恰恰是集体篮球意识、团队协作和篮球智慧的体现。篮球赛场的情况瞬息万变,篮球意识能帮助青少年及时寻找到攻防机会,迅速调整战术并作出准确判断。战术应变的及时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在日常训练要围绕运动员的跑动路线、技术运用、战术实施展开深入研究,引导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跑动实践、位置和方向。例如,教师可以用摄像机将青少年比赛和训练的过程记录下来,带领青少年共同分析比赛布局、攻防战术、主次衔接、团队机会等,引导青少年寻找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和战术,鼓励青少年借助语言、手势和眼神给予队友暗示,及时调整战术打法,实现每一名青少年应变能力的有效提升。

1.4 心理素质的稳定性

篮球运动既要求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青少年具有坚韧不拔和机智果断的稳定心理素质。篮球赛场上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比赛情况和比赛环境,青少年的稳定心理素质能帮助队伍在领先时不放松、落后时不急躁。例如,NBA骑士队在总决赛上以1∶3的大比分落后于勇士队,历史无数次证明骑士队已经没有翻盘机会,但是骑士队的球员詹姆斯却以强大的心理素质展示出极强的斗志,他号召队友勇往直前并稳扎稳打,最终以4∶3逆转勇士队赢得总冠军。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青少年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赛场上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才能够临阵不惊,稳定地展示自己的篮球技战术水平与篮球意识。篮球意识本身并没有一定之规,它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构成,青少年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够实现篮球意识的厚积薄发。

2 运动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路径

2.1 培养青少年的运动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员展示技战术水平的基础,更是篮球意识持续增强的保障,有助于青少年在篮球比赛中掌握主动权。青少年的速度、柔韧、力量、灵敏、耐力等均是身体素质的直观表现,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全面提升必须要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在篮球赛场上青少年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及时运用合理技术应对篮球赛场的各种变化,青少年在篮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当下需要进一步展开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更好地适应当下篮球运动速度快、变化快、轻度高、对抗强的要求,在激烈的比赛中依然保持充足经历和清醒头脑。教师在青少年运动能力训练过程中要坚持以全面性的身体练习为主,循序提升各个运动系统机能,改善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综合发展其各项素质为专项训练奠定基础,结合篮球运动特点专项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弹跳和灵敏等素质,为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提供稳定根基。

2.2 培养青少年的技术能力

篮球比赛的攻防双方始终处于矛盾之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组合运用需要在动态变化中完成,青少年必须要尽可能适应比赛变化才能稳定发挥技术,而技术动作的运用并没有一定之规,要依据比赛情况变化做出合适选择才能达到更好效果。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时技术动作的运用受到篮球意识的直接影响,而心理素质更对篮球技术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篮球技术集中体现了篮球运动员的智慧、技术、体能与身体素质,教师在技术能力训练过程中要从基础入手,确保青少年准确掌握投篮、运球、传球、卡位、抢篮板等基本技术要领,同时将技术运用与篮球意识培养结合,引导青少年在最恰当时机运用最合理技术,保证在瞬息万变的篮球赛场稳定发挥技术能力。

2.3 培养青少年的战术能力

篮球是集体性对抗项目,篮球战术的不断创新为篮球运动发展注入了动力,青少年对现代篮球理论与战术实践的深入理解是青少年篮球意识发展的根源。篮球赛场犹如战场,狭路相逢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战术意识,青少年只有理解了教师的“排兵布阵”并准确执行战术目标才能够赢得胜利。篮球战术主要包括战术思想、战术意识、技术基础、具体形式等方面,同时又可以划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战术将个人与团队有效联系组织起来,发挥己方优势并遏制对方特点。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青少年熟悉各种战术,并鼓励其在比赛中准确运用和大胆创新,鼓励青少年积极学习最新的战术并用于比赛中,如NBA勇士队创造的“五小战术”“电梯战术”就是其取胜的密钥,教师可以借助比赛录像为青少年详细解析,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战术意识与战术运用能力。

2.4 培养青少年的意识能力

篮球意识是篮球运动员的最宝贵财富,很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身体机能大幅下降后依然能在篮球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就是因为其拥有极高的篮球意识和篮球智慧。篮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在持续参与篮球比赛并不断积累后逐渐形成,篮球意识的形成是大脑对篮球直观认知到理性推理的过程。教师在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过程中要秉承“观察—感知—思考—判断—行动—应答—反馈”的过程,鼓励运动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教师可以在比赛时尝试将战术板交给青少年,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篮球意识制定下一步战术,有效检验青少年的篮球意识发展情况。

2.5 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帮助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帮助球队赢得主动权和最终胜利。心理训练能提升青少年的稳定性并克服竞赛中的心理障碍,集中青少年注意力,在激烈对抗环境下应对干扰并稳定发挥个人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成绩优劣由技术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共同决定,三者中的某个因素短板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绩。教师在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保证其在任何情况下均稳定发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例如,教师可以将青少年分为2支队伍,将比赛初始比分设定为0∶15,引导双方在领先和落后局面下开始比赛,同时制造嘈杂的环境气氛,目的明确地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随后教师交换2支球队角色,再次展开心理训练。青少年能更好地体会不同条件下的心理状态,逐步实现自我稳定发挥,展现出更强的篮球意识。

3 结 语

篮球意识培养对青少年篮球运动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练员在教学中应该从运动能力、技术能力、战术能力、意识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实现青少年战术意识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战术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