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1-11-22吴国家杨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立德武术思政

吴国家 杨刚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2.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 215699)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促进高校育人体系改革,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议题,课程思政建设在国内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1]。“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换言之,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人类的专业知识都是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每个专业的领域里都天然蕴含着真善美的元素。所有真善美元素又自然地归属于各个专业知识的领域,所以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从本源上讲既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回归,推进的课程思政不是拿专业课去加思政,而是要挖掘它本身内在的、富有的、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和资源,然后实现高度的有机融合。对“课程思政”最贴切的比喻就是“如盐化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盐对健康很重要,但是人不能光吃盐,应该融入众多食物,让人简单而自然地吸收。课程思政建设的视域下高校武术教育面临众多问题,究其原因即高校武术课程建设得不够完善,其发展目标不够清晰,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宏观条件下,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然困境和应然举措缺乏针对性的研究,该文试图在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指导下,探寻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蕴含的新意义,以及在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下,探寻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1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1.1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形势与意义

从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的遵循。那么,研究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明晰课程思政的作用。首先,“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度挖掘各门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其次,“课程思政”加强培育教师全面教书育人的能力,深度改善学校教育的“质量”,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高校教学革新的必然选择。最后,“课程思政”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的价值本源是“育人”,“课程”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性,“思政”凸显“立德树人”的价值性,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方能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3]。但课程思政绝非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共同点体现在:二者的核心内涵相同,都是育人,即传道、授业、解惑;二者的目标具有共同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者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者的功能具有同向性,都发挥育人的功能;二者的内容具有契合性,都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点体现在:二者的内容不同,思政课程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主要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思政侧重于思想价值的引领,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思想价值的引领;二者的地位不同,思政课程重点在课程,是“同向同行”的主渠道,课程思政重点在育人环节,是“同向同行”的协同方面;二者的特点不同,思政课程一般属于必修课,而且是显性课程,而课程思政是贯穿于专业课和通识课程中的一种育人理念,属于隐性课程。

2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2.1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

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到教育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到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均指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行之有效”地解决“专业课”和“思政元素”两张皮的问题[4]。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需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5]。其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示,严格执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的“三巡六创优”活动,高质量开展“优秀思政示范课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察”[6],争取工作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真正解决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培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师队伍”,锤炼“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方法”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7]。另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8],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在“立德树人”旗帜的引领下,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叩问灵魂的三部曲。基于此,高校武术教育者需要响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完善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两体系,为推进人才培养贡献应有的贡献。

2.2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标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步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当前教育者需要重视的议题。当前,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下,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当前研究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对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为了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武术课程思政围绕价值观的塑造,技能的培养等层面,开展教学课程的革新,最终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当前需要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厘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实现这根本目标。

新时代以来,我国多次关照高校对人的培养,强调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下,完善高校育人体系,各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高校针对该校优秀课程,打造了优秀精品课程,在线上教学引起了巨大关注,通过网络教学,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进一步助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的本土文化理念,缺少相应的理论经验,国内外缺乏可借鉴的相应内容。所以要脚踏实地,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去粗求精,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在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同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统筹育人思想,优化课程思政体系,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打造优秀的武术课程思政金课品牌。

第二,要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高校课程思政要体现思政的育人理念。换言之,就是要抓紧武术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而武术课程思政绝不是武术课的思政化,也不是武术课与思政课简单地相加,为了解决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层皮的问题,应做好武术文化的深度挖掘,挖掘武术文化中蕴含的隐形育人元素,把育人元素放在武术课程教学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身心素养。即把武术课程的育人理念,有效地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武术教学设计的各个角落。

第三,要凸显武术育人的课程特色。武术课程思政应凸显武术育人的课程特色。把传统武术中蕴含的育人文化充分运用,打造优秀武术精品课程,把武术育人的课程特色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思政中有效地展现,诚然武术课程是体育课程,但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绝不等同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武术课程思政需要展现武术特色的育人文化知识,不仅要青少年进行情感的引领和价值的塑造,而且要让其感悟武术的文化魅力,形成“内观”“自省”的人生态度。

4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4.1 注重武术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增设武术文化育人内容

高校要转变观念,决不能只认为武术课程只是简单地传承武术技能,忽视武术的文化育人功效。近年来,随着武术课程在各个高校的普及,“一校一拳”成为中小学武术学校联盟的重点工作方向,其武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术道并举、打练融合”的教育方针,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显然,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不能只专注技能的培养,缺乏武术文化的教育,忽视青少年情感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领。因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武术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加强武术文化育人内容的教育,积极宣传武术文化历史,把传统武术文化融入武术课程中,深度宣传侠义文化,推进武术礼仪的教化功能,使得武术课程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

4.2 注重教师技能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追溯学校武术教育,探寻其走过的百年风华,学校武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革新,据文献获悉,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尚需提升,武术教师的观念需要转换,近现代以来传授技能的教育方式需要革新,需要深挖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下的武术教育,传统的武术教育采用师徒制的教育方式,师父对徒弟的教育不只是技能的传授,还包括价值观的塑造,徒弟的荣誉关乎师父的荣辱,师父有义务约束教育自己的徒弟,把其培养成优秀的个体。而今,学校武术教育过程,应该加强教师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升教师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能力,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深刻的链接,两者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只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积极地推进两者的交流,建立深厚的情感交流,使其能相互信任,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最终课堂学习氛围浓郁,教师成就感暴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彼此成就。另外,应加强教师运动技能的培养,多层次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运动技巧,使其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学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4.3 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

传统武术教学的模式是言传身教的授徒方式,即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近现代采用契约式的教育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型教育模式,暂不说这种模式的好坏,但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需要传承并进行创新。随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当今信息化时代,线上与线下教学成为新型的教育方式,武术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基于信息化的运用,多采用新型智能化手段,获取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过程,诸如智慧教室的运用,采用三维视角,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动作技巧,形成有效的认知并加以模仿,最终形成有效的技能认知。另外,可运用“运动手环”“动作系统分析软件”等软件,让学生自己去约束自己的锻炼时间,加强自律性和自控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很好地迎接生活中的诸多挑战。

5 结语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对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灵魂叩问进行了有效回答。当前,学生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很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尚在探索路上,具有诸多挑战,需要迎难而上,学校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突出武术课程的育人特色,形成武术课程独特的育人风格。为了实现武术课程思政的建设,首先需要注重武术课程思政建设,增设武术文化育人内容;其次,需要注重教师技能的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需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建构有效的教学方法。仅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对武术课程思政进行有效的建设,最终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武术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