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衡量企业安全水平的“四把标尺”
2021-11-22赵凰合
文/赵凰合
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存在两种常见的观点:一是“唯结果论”,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和严重程度为标尺,只要事故少、后果小,则证明企业安全水平高;二是“重过程论”,全过程安全管理做得越到位,企业安全水平越高。
第一种观点存在明显误区,原因有三:一是忽略了风险值差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风险大小不一,只拿事故频次和后果相比并不科学;二是忽略了概率因素,有些安全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频发一些意外事件,虽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但是为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埋下了“地雷”;三是忽略了时间因素,对于同样一个企业,假设保持同样的安全管理水平,第一年出了事故,第二年没出事故,不能说明第二年比第一年管理水平更好。而第二种观点更科学、更合理,但是有些抽象,需要选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四把标尺”,准确衡量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风险防控“标尺”。风险防控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岗位、所有场所、所有操作、所有设备进行风险辨识,并进行风险分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认责任人,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辨识清单,并组织对员工的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对高危风险作业进行重点防控,多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制定改进措施。
二是隐患排查“标尺”。隐患排查是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企业应修订完善隐患检查表,便于员工自检自查隐患,将隐患排查的重心放在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上,使隐患排查治理更加符合风险防控的实际内容,实现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同步推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一体化进程,查出隐患立即整改治理销项,实现闭环管理。企业领导带头开展隐患排查,促进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隐患排查治理氛围。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签订安全管理业绩责任书,落实全员属地管理责任。
三是应急管理“标尺”。应急管理是安全事故的“减震器”,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减少事故损失。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清单对较大风险编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培训,使有关人员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流程、应急物资分布等。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缩短应急处置时间。做好演练总结评估,加强对应急演练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和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四是管理体系建设“标尺”。管理体系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石”,企业应结合安全法律法规、审核标准、风险辨识等,继续修订岗位HSE 责任清单,定期对全员岗位责任清单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扎实推进HSE 履职能力提升,新入职、新提拔、调整到安全生产关键岗位人员履职能力评估率100%,针对评估短板,及时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履职能力。深入开展管理体系审核,坚持重点要素重点审核,挖掘体系运行瓶颈问题,持续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