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11-22张杏花任世栋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张杏花 任世栋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教育辅导站,甘肃天祝 733209)

引 言

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针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意见》明确指出,大中城市及具备条件的中小学需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打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下面,笔者从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的角度着重探讨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指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方面存在偏差

对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一些农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其表现包括:(1)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严重的“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2)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心理教师的责任,殊不知,这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推动,每一位农村中小学教师都需要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教师,为学生指点心理上的疑惑[1];(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为主,基于这一错误的认识,一些学生对接受心理辅导存在严重的排斥心理;(4)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没有心理问题的。这一错误认识往往会产生晕轮效应的影响,必然会给一些学困生带来心理伤害。

(二)师资培训存在缺陷和漏洞

目前,我国一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有限。大部分心理教师都是兼职,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规范的岗位培训,其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相对缺乏。这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若实践应用与理论指导相脱离,那么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必然会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等情况。目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表现包括:(1)重说教,轻实践。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严重的学科化倾向。很多心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是并不会鼓励学生进行体验与实践,从而给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学生的领悟效果甚微。(2)重成人心理需求,轻学生心理变化。根据农村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业务调查来看,一些心理指导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学生,严重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同感”原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纠正与改善并未发挥显著的效果。(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混淆。虽然这两门学科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后者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等,而前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对此,心理教师一定要认真区别、对待与处理,否则会对其教育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2]。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改变观念,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专业的优秀人才,而且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确保其能够适应社会,最大化地发挥个人发展潜能,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此,在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唯有如此,心理教师才能够真正地抓住时机,提高教育效率,在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过程中,真正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最大化地呈现出来,力争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重视和支持,打造教育合力,为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3]。

(二)打造良好的师资队伍

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中,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者还不及10%,具有心理辅导经验的还不及4%。由此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了解甚浅,缺乏实践经验。俗话说:“师者为人之表率也。”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所以,积极提高农村中小学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心理教师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与考核。具体来说,心理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系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在心理咨询及辅导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便于对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把握与解决。(3)在心理测量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阐释与说明。(4)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与品质素养。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全面融合

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对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一定要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使其与各门学科教育全面融合,其目的是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障碍,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等。对此,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农村中小学需要结合各门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其行为规范意识,使其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对周围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确保自己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具备较强的抗压力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4]。

(四)实现家校共育的全面发展

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携手共进,为实现家校共育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心理教师需要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对子女的性格发育、个性发展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家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与道德,确保子女能够终身受益。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家长提高心理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与家长多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和看法,共同督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做好铺垫。

其次,心理教师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教育原则。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谈话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带领学生更全面地领悟心理教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语

从整体来看,增强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一个根本目标。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等,是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心理健康教师的根本职责。所以,心理教师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创建一条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