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2张颖潘香解滔滔徐世荣刘春燕
文/张颖 潘香 解滔滔 徐世荣 刘春燕
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关联
(一)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现状
长期以来,乡村人才一直很短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发展条件差、农村资源要素缺乏活力、传统农业产业缺乏吸引力,导致人们不愿意留在农村,队伍不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择业现状
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参与就业时,更多的是关注城市就业,而忽视了广大农村就业状况。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既可以增加其就业机会,又可以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就业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面临着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无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局面[1]。
二、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现状探析
(一)农村基层人才紧缺
1.作为扶贫一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当代中国现代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大部分农村尚未形成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利条件,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2]。
2.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基层干部数量少、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学历水平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工作复杂、经济落后、环境条件和待遇差、没有发展空间等。另外,大部分人员编制往往被上级部门裁减,制约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的缺失和培训的缺失,导致农村培训工作秩序混乱。
3.根据走访农村基层的调查,发现农村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村级工作人员中只有一两个是大学生,有的甚至没有。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振兴应立足于村级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科技队伍体系不健全。
4.农村基层需要创新人才。要发展,就要有创新,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从事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研究,才能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壮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质量。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发展乡村急需那些能“在发展高端优质农业、推广农业、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良好品牌效益”的人才来振兴产业。
(二)农村基层就业政策保障程度低
1.目前,在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形式中,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来吸引大学生为之服务,这有利于大学生关注农村和下乡发展,但也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大学生太过于重视制定政策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却忽视了政策的本质和目的,到基层去却找不到与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落后和现代企业技术的缺乏,大学生无法找到与专业相匹配的专业,就难以扎根基层。
2.大学生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工资相对较低,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月薪在2500元左右。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只想以基层就业为跳板,并非想扎根基层,部分大学生在基层就业服务期间特别注重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招聘情况,这对基层服务质量也有着一定的质量风险[3]。
3.政策保障水平低是导致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基层待遇差、职业发展空间小等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困境,使得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人数较少。因此,优化基层政策环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前提。
(三)农村基层工作存在的困难
1.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而且基层工作队伍严重不足,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在农村,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村级组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新农合、新农保基层干部的素质却不符合工作要求,缺乏有知识、有经验、有能力的村级干部。有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久后便会离开。
2.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载体和阵地。一些基层群众由于不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不仅缺乏奉献精神,而且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部分单位工作人员缺乏归属感,有些人法治观念淡薄,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缺乏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特别在行政执法中,有些人既不配合还发生冲突。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常常得不到周围群众和舆论的支持,专业不合适,分工不明确,使得工作难度加大[4]。
三、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对策探究
(一)政府层面
1.落实政策,保障大学生权益。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政府的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2.改善工作环境。若有条件改善农村基层工作的环境,应为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办公环境。
3.政府应把关注点集中在健全毕业生基层工作服务保障机制方面,解决好大学生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做好人事档案、人才集体户口的免费管理工作,落实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同时简化政策审批、办理流程和政策凭证,推行一站式办理、网上办理等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享受政策提供便利。
(二)高校层面
1.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专业辅导员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基层就业工作的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可以减少学生对基层服务的认知偏差。
2.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高校应及时开展毕业生的职业观教育,把大学生纳入就业课程体系,集中培养学生的意愿,在面试技巧、职业方向、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详细指导,使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关系。
3.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要加强与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机构的沟通,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要积极选派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到农村从事医药、教学工作,积极落实奖学金政策,对家庭有困难、愿意到基层从事医药、教学工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学金。
4.加强领导落实。为了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相关制度,落实相关政策,从而促进就业。
(三)社会层面
1.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选择就业方向,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子女身上,只提建议,不干预,支持孩子的想法。
2.人们应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在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项不体面的工作,要倡导自己定义自己,而不完全受他人价值观念影响。
3.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积极走基层成才道路。
4.完善基层就业相关法律政策、基层就业配套政策,为基层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
(四)学生层面
1.了解自我,找准定位
面临着复杂的基层环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很难在基层取得成绩。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有积极性,而且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丰富工作经验,积累社会经验,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发展方向。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校学生只是学到了理论知识,却很少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要想在基层贡献力量、有所建树,就必须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一切工作都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
3.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
高校大学生要想在基层工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就必须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明确自己在基层想做的工作,并努力使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尽可能地落实基层的需求。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人才缺口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要通过大学生参与基层就业,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