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区服务策略分析

2021-11-22万立军李姗洁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4期
关键词:社交活动社区服务幸福感

文/万立军 李姗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者们对于养老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渐从老年人的生存现状以及基础保障措施等方面拓展到了老年人的幸福感等精神层面,因而对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必要的。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社区作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后的“后起之秀”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关于老年人幸福感的社区服务策略研究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1]。

一、社区与幸福感的概念

“社区”又译为“共同体”,这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首次将其用于科学研究,并对其内涵作出解释。社区概念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它所代表的是最基层的一级行政区划,具体来说,就是以一定数量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归属感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幸福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与人的判断有关,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2]。经济收入水平、社会支持以及人格特质等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增进社区老年人幸福感的服务策略应该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因此,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以下简称 CHARLS)研究社区老年人社交活动参与现状、社区服务存在问题、情感需求分析,以此增进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3]。该项调查至2018年全国追访完成时,其样本已覆盖总计1.24万户家庭中的1.9万名受访者。

三、社区老年人社交活动参与现状及社区服务存在问题

(一)社交活动参与现状

根据2018年CHARLS调查,老年人社交活的情况显示,有33.23%的老年人在2018年全年未参与社交活动,这可能是由于身体活动不便、忙于家中事务、自身性格特征等原因。“串门、跟朋友交往”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3%,与社区工作相关的“打麻将等去社区活动室”“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志愿者活动”“跳舞健身”等形式的活动总占比不足20%,从数据反映情况来看,老年人获取社会支持和社会互动的主要渠道是与朋友交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熟人社交圈缩小,这种现象会引发部分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的死亡焦虑。

(二)老年人情感需求分析

本文采用Censydiam需求分析模型对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进行分析,Censydiam需求分析模型适用于深入挖掘用户的情感需求[4]。采用此模型测量将应用两维度八子类方法归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两维度是指“自我一适应、释放一压抑”,通过分析这两个维度可以得出满足不同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四种策略,即:释放内心欲望、回归内心理性、彰显个人价值、寻找群体归属。模型中的八个子类分别为“享乐/释放、融合/沟通、顺从/归属、舒适/安全、理性/控制、个性/独特、能力/地位、活力/探索”。本文邀请20名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将老年人兴趣标签放置于Censydiam需求分析模型的子类中,根据兴趣标签的放置情况展开累计积分,得出我国老年人情感需求主要集中于释放内心欲望,彰显个人价值和寻找群体归属三个维度。

四、社区服务现存问题

(一)硬件不足: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不充分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增加社会活动参与机会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但目前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限,有些社区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有学者对同类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发现单位社区中的配套硬件设施和绿化生态方面的环境建设最为完善,商品房社区次之,半社会化社区(老旧单位社区)最差。这一现状所引发的问题是,有机会参与社交活动的老人越来越乐于参与社区活动,而那些因收入、区域因素限制无法获得社会参与机会的老年人,就越来越难以走出家门,难以获取社会认同身份和归属感。这些都是由于硬件设施不足造成的弊端。

(二)软件缺失:人才引进与资源协调待加强

人才引进是社区养老面临的又一大难题,现有的与基层社区相关的技术、服务、管理、决策人员都较为缺乏,而且流动性非常强。根据统计数据,2‰~4‰是发达国家专业社工占总人口比例的标准,而截至2019年,我国专业社工占总人口比例不到0.003‰。由于社区“跑业务拉赞助”的资源协调能力不足,往往是政府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了一半资金而搁置,这种结果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除此之外,信息孤岛问题也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各个社区之间、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很少共享,大多数的资料备案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不是用于互相交流,这就造成了大量有用信息不能相互传播,形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5]。

(三)标准不一:服务方案与供需网络未形成

由于养老社区的建设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到实践的建设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往往是凭借着自身经验来进行判断,这就容易造成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在互相合作或者兼容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整体性的推进。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另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是养老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社区供给方面效率低下导致老年人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在需求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供给网络,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将会造成养老社区服务功能的不足,无法为社区中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五、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社区服务策略

由于社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大多集中在娱乐活动、情感归属和社会价值上,而现实的情况是,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获取社会支持和情感慰藉的主要途径还是传统的和朋友交往,在三个月调查期间,甚至有近1/3的老年人从未参与过社交活动,这反映出社区服务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供给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引入社会资本,完善社区养老体系建设

关于社区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阐明了社区服务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资金和人才的缺乏,由于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水平低、发展空间小,社区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因此,要想从源头上解决社区服务问题,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就必须用互利合作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社区活动室、基础体育器械、基本医疗心理服务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合理运用,提高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引入更多有相关养老服务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更有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对社区内老人的帮助和引导,以此提高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二)持续展开活动,丰富社区老人娱乐形式

根据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对娱乐型老年人而言,满足情感需求的方式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对于这种类型的老年人,社区设计了多样化活动,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使老年人能够结识更多朋友,进行充分交流沟通,能有效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而对归属型老年人来说,开展持续性的社会活动能够帮助其获得社会身份认同感和固定的朋友圈,如社区定期举办的社会组织活动、社区老年培训班、公益活动等,都是可行的方式。

(三)构建互助平台,增加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

对于价值型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满足,可以结合社区内部互助的行动来实现,也就是说,将老年人自身行为与社区建设形成有效联结,这样做,既能够促进价值型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收获他人尊重,又能帮助社区形成良好的老年人互助氛围,节约一定的管理成本和精力。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搭建好社区互助的稳定平台,还要通过时间银行、互助积分等形式,给老年人以充分的激励,让老年人广泛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做自己养老幸福感提升的主人。

猜你喜欢

社交活动社区服务幸福感
社交新气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牛津大学《Cher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