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

2021-11-2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倪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韦倩通讯作者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科室计算机

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倪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韦倩(通讯作者)

信息时代给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改变。2019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数智化”(大数据和智能化)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信息化对人民生活和工作的深刻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管理建设也在加速发展更新,为提升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在享受信息化和大数据给生活和医疗工作带来巨大便利和改变的同时,医院信息化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并熟练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一、临床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一)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开始在医院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信息化对完善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增加医院经济效益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许多医务人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对医院管理模式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发展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同时,还能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是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日常办公的手段和工具。

(二)信息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临床医务人员都是医学相关专业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未进行过系统的、完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缺乏系统的、完整的信息化相关知识,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不够深入,甚至有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简单地认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或只要使用计算机来办公,就是信息化;并将能够简单操作计算机视同为具备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

(三)信息化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须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即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包括Office办公软件、图像软件、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等。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具备基本的文档编辑、表格统计等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与个人悟性、感兴趣程度、使用频率等因素息息相关,导致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四)没有能够很好地将业务工作与信息化相融合。许多临床医务人员只是将操作计算机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技能,认为只要能运用计算机写写病历、开开医嘱等,完成规定的临床工作任务即可,不具备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也无法利用信息化对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没有办法很好地将业务工作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并利用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业务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现阶段临床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医院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化给人们生活和医疗活动带来改变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人的需求是不断递升的一个过程,人们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缺少对相关配套资金的投入,许多医院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于是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医院管理人员大多数为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出身,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临床业务,对信息化的了解有限,对信息化建设倾注的精力有限。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导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在信息化学习等方面倾注的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

(二)临床医务人员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有限。计算机等级运用虽然是作为医学生教育和考核的基本内容和毕业的基本门槛,但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并未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考核内容。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作为医学生时掌握的计算机等级运用知识和能力非常有限,更不要说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了;工作以后,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对信息化相关知识的更新和掌握存在局限性。单纯认为能够简单操作计算机视同为具备信息化的能力和素养,因此缺乏继续学习的主动性。

(三)临床医务人员将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能力有限。由于不同的医务人员对信息化重视程度、感兴趣程度等不一样,在信息化学习和运用方面倾注的时间和精力不一样,操作的频率也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临床医务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医务人员认为信息化只是一种办公手段和工具,掌握简单的操作能写病历、能开医嘱即可,没有能够真正将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相融合,不具备利用信息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科学研究、改善工作流程等能力。

(四)临床医务人员对信息专职人员的工作过度依赖,缺乏处理和解决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院信息科或信息中心就是为解决信息化相关问题而设立的科室,只要遇到与信息化相关的问题,无论大事小事、能否自行解决和处理的,想都不想,直接寻求信息科或信息中心专职人员的帮助,对遇到的信息化相关问题缺乏思考,对解决和处理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性不足;甚至还有部分医务人员混淆或放大了信息科或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只要连接计算机操作或使用网络的医疗设备出了故障,第一时间就想到信息科或信息中心专职人员。

三、提高临床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方法

(一)加强对医院信息化的重视,增加对信息化的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优化医院整体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要想享受信息化给医院发展带来的便利,必须有相应的投入,包括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入。医院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信息化的介入能够改变医疗服务观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医疗安全。只有管理人员转变了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增加对信息化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态度,从而带动和影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

(二)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转变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指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具体说来,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三方面内容。要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转变医务人员对信息化的传统认识,使信息化不单单成为普通的办公工具和手段;构建医务人员将业务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思维,提高医务人员利用信息化进行统计分析、科学研究、改善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能力。

(三)制定信息化培训和考核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和考试。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医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计划、制度,组织开展医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对在岗职工的信息化基本知识和操作采取定期培训和考核,对新增知识和操作采取临时培训和考核;对新进职工采取岗前培训和考核的方式,使培训覆盖到每一位职工。将信息化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以及遇到信息化问题时的处理思路和方法等列入重点培训和考核内容,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使信息化知识和能力不光为工作所用,还能为日常生活所用。

(四)建立科室信息员队伍,构建内训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每个科室指定一名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好或对信息化工作较为热情的医务人员担任科室信息员,负责沟通传送科室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科室医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和学习等相关工作。构建内训制度,为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各科室信息员在接受医院信息化培训后负责开展科室信息化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在岗培训,普及计算机信息化知识技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信息化的积极性。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素养,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专职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促进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科室计算机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爱紧张的猫大夫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