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2021-11-22庄昊江苏省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
庄昊 江苏省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
在体育教学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实现教育教学创新的举措,在实践的过程中,更考验考试的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运动锻炼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开展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此时体育教学活动才能融入学生全面发展阶段,明确在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有关于自身运动锻炼能力、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意义,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探究如下:
一、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有关于学生性别、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教师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是因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不同,所以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期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1]。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能选择更适合学生的运动锻炼项目,是让学生发展身体机能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锻炼的趣味性,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接受能力显著提升,此时的体育课堂能助力学生的成长,是一种创新策略。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改革始终能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更关注学生运动锻炼技能的引导,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好各种动作,通过实践强化自我的运动锻炼技能,在过程中学生能掌握技能,但是自我的身体不能得到锻炼,身心未能受益,体育教学价值未能充分展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将课程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身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能获得良好运动锻炼能力的支持。
(三)提升师生互动交流性
在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性别、素质、兴趣爱好等,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探索提升师生互动交流效果的相关举措,其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师生互动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沟通,教师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困难问题,同时也是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方式。有效的互动交流,能够让学生提升体育课程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运动锻炼的快乐,在体育课堂之中的参与性也会进一步提升。教师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最初可能是设定一个方案,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实践,也就是说在交流期间,学生有创新探索的意愿,通过互动能够精准地传递到教师的耳中,通过互动拓展创新性思维,学生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有利条件。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关举措
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保障课程教学环节设置的可行性,也就是说教师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完善课程教学方案。在体育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优化的基本过程,教师要持续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处理的方式,让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条件。教师让学生遵守原则,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具体的教学策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质疑,强化创新思维
学生体育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期间,能够保持前进的状态,离不开自我的质疑能力。在体育知识学习阶段,学生能及时提出问题并勇敢质疑,那表明学生在认真思索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目的是理解知识的内涵以及实际意义。在运动锻炼期间提出自己的主意,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活动之中,学生能获得检验真理的机会。教师帮助学生强化质疑能力,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为基础,是一种可行性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带领学生“跳远”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花费一点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观察这项活动,并掌握跳远的动作要领,随后教师给予相应的解释以及指导,学生能明确肢体动作要点,认真参与训练,即便在具体实践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学生学会质疑,教师给出相应的解答,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个人的锻炼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不断提升,还能实现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自我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
(二)教学形式调整,激发学生创造性
教师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阶段,忽视小学生身心成长发展需要,更注重学生技能引导是常见问题,学生要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动作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在实践阶段,教师把控教学过程,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好技能的传递与训练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而应用创新策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诸多的弊端,教师要将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应用,通过变革教学方式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是学生是学习阶段的主体,想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找到符合学生年龄、性格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那么不仅能发展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强化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在知识探究阶段,是否能理解课程知识、明确事物本身的联系,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观察能力。体育课程之中,学生对体育项目要有细致地观察与思索,学生要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展现其他媒体课件的展示动作,经过动作的技术分析,探寻技术要领,此时在技能学习阶段,保持细致认真的态度。观察能力也是课程知识深入探索的条件,学生的好奇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突出体育教学要点,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探究活动之中[2]。
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比方说在课前或课后,教师推荐学生观看东京奥运会100米跑竞赛视频,观察运动员的发力方式,以及在比赛过程中为提升跑步速度的个性化锻炼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迪,能够强化自我的好奇心、探究学习欲望,而且对100米跑有不一样的认知,以后自己参加班级竞赛活动,也会尝试自我训练,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比赛方式。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注重教学氛围
创新性思维培养更讲究自然而然、顺势而为,如果学生对教师存在排斥心理,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就会面临诸多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是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意识的有效方式。在体育教学阶段,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用丰富、幽默的语言,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降低,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那么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就会更加顺畅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回归到课堂,对体育锻炼有自我的认知理解,不断提升自我的主观能动性[3]。
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教育指导,认可学生的进步以及成长。在体育锻炼期间,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各方面原因,不能有效参与运动锻炼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运动锻炼的困难。而且教学实践阶段,教师能认可学生的进步,保持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学生能有效掌握体育知识,在体育项目之中强化自我的实践技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体育课程之中,获得锻炼创新性思维的机会,还能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
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学生保持思维灵活性,前提条件是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才不会受到限制。教师构建体育课堂,需要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展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在交互以及协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将传统课堂教学的氛围调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下,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而且教师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期间,始终是围绕教学改革要求进行的,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对事物的研究,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拓展,那么在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中,还能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那么自我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也得以落实。
(五)完善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创造性思维培养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高度重视,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体验技能并获得发展进步的机会,那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由此展现。体育成绩本身会受到各类教学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程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与培养创新能力不冲突[4]。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单纯地围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标准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此时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平台,评价体系,也包含学生学习态度的指导,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不是单纯地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此时的教学体系更加合理且多元化,学生在体育动作之中,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条件。
三、结语
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重点,所以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主动承担责任,探索实现学科创新教育的有效方式,承担教学职责以及义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能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构建良好教学氛围之后,必然能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