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耗散结构看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发展

2021-11-22袁卢吉林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25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教练员篮球

袁卢 吉林体育学院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在1967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这理论被列为当今世界新三论(耗散论、协同论与突变理论)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思考模式。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在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它可以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不断联系来交换物质,当系统内部的某个因素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能打破原有的平衡,而重新生成一种全新的状态,就是这种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自发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将其定义为耗散结构。对于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普利高津及其研究者们的回答极其的明确,有系统保持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利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贯穿系统整个过程的涨落机制。

二、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耗散结构的形成

(一)校园篮球系统的开放性

篮球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与校园的发展相伴随着,篮球文化也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筛选与改造,一直在完善自身结构。同时汇聚出篮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性点,使篮球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篮球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把篮球作为体育手段和主要内容,所创造的篮球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表现出一种具有鲜明学校特点的学生文化群体生活。

从耗散结构的角度来看,它的基本条件就是开放性的形成。从姚明上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以来,中国篮球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例如小篮球的提出、扩大国家篮球队选材面等。虽然各方面都在有进步有改变,但是开放度还是不够,例如在校园内,选择让学生主动去接受篮球的家长还是少数。在这方面的竞技体育没有很好的与学校体育融合,这导致校园篮球向更高层次输出的人才数量上还是较低的。虽然现在体育人口的基数在以一个不错的速度增长,学校体育对此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我国每年还是有很多退役的篮球运动员与教练员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的运动员教练员会选择去高校就业,选择进入小学、初中、高中校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人数很少。同样是为了向更高层次输送人才与发现潜在人才的校外篮球培训机构,却没有很好的与校园篮球融合,体现在校外培训篮球的孩子甚至在学校内接触不到篮球,在校园内接触到篮球的孩子不会选择去校外培训机构再次接触篮球。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从多方面来解决,从教练员的角度出发,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需要更专业的教练员,并且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有一个良性的交流。针对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就业问题,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加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系统之间的交流,保障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可以到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场所为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篮球技术训练与指导。

对于校园篮球系统的开放性,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是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体育之后,尤其是校园篮球和校外的篮球培训机构,他们就很少去主动参与篮球活动,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在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教练员没有很好的对学生传输终身体育的思想,还有可能是现在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很大,家长们对孩子去打篮球运动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种种原因让学生们对篮球这项运动并不感兴趣,便不会选择离开学校体育后再次去花时间接触这项运动。因此,需要从多方面下手,首先是校园篮球课堂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课堂上下手,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提起学生们的上课兴趣,其次是需要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贯穿到课堂里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到终身体育的概念并将它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校园篮球与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系统要远离平衡态

非平衡秩序的源泉,开放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时才能存在于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无序的初始状态到新的有序状态,实现新的突变和发展。

在2017年的两会时,姚明的提案中出现了“小篮球”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与趋势,但是在初期容易走弯路,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小篮球”训练体系可以借鉴,能够借鉴的都是原有的旧的平衡态产物,这很容易束缚教练员和学生的个性,以及不能很好的发挥教练员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让整个“小篮球”训练体系和课堂变得有活力,让学生有求知的欲望,那就得从多方面下手,通过从多方面创造不同的条件,不断的去打破原有的、旧的平衡内部结构。多发挥学生与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的篮球训练体系上有着新的见解,新的变化,从而让原有的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系统的平衡状态不再平稳,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趋势发展下去。

这种远离旧的平衡状态的思想是教练员必须有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新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身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差异来制定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体系与计划,并且要采用多种运动训练方式与方法来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打破现有平衡状态的条件。同样,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打破原有的平衡态,主动去转变自己的原有态度,从被动上课转换为主动积极配合教练员上课,训练时不偷懒,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主动练习,去接受篮球,拥抱篮球,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增加运动时间,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己思考教练员带给我们的篮球技术、篮球战术等。

(三)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要利用非线性机制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指系统中各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复杂是不能用简单的直线法来描述的,只能是非线性的从而产生连贯效应,协调行动,从而产生和维持井然有序的结构。

在校园篮球里,有着不确定性,论是训练场地的限制性还是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过大等问题,都呈现出一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这就使我们的教练员与学生都认识到非线性机制的问题,只有很好的利用非线性机制的作用才能化解一系列问题。首先教练员得不断的激励、鼓励我们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也让学生有着主动求知,主动求学,主动练习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学生主动去思考进而不断进步。也只有在这个教学环境下,非线性机制才会不断发生作用,使学生从开始掌握学习技术到掌握技术,到后面的熟悉运用技术到最后的改进技术更上一层楼。这就是一个从平衡到打破平衡,最终回归平衡的一个状态,只有在这个状态下,学生们才会对课堂或训练上的东西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训练成果,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使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不断形成新的耗散结构。

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的关系就像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处于相同的困境,太多的相似点,面临相同的问题,古话说得好,大家只有相互帮助,互惠互利,便会多一条路可以走下去。最好的策略是利用非线性机制相互渗透与交互,通过整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教练员身上看问题,应该加强校园篮球教练员与校外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的联系,多交流,多整合近期思想,多去发现更多有潜能的学生,加快其合作。从学生角度看,家长要对篮球运动,甚至对运动,有着正确的看法,也让学生自己深刻的明白运动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好处等,端正其思想,端正其家长思想便是当务之急。

(四)校园篮球系统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系统通过波动达到有序

波动也被称为起伏,因为自组织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就需要起伏的波动,便可以得出波动是系统能形成自组织的关键点。

对校园篮球来说,一般学校有着固定的教练员带着不同的学生,从教练员的角度出发,一般一个教练员有着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教学安排,我们要要求同一教练员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的前提下,不断的去更新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教学安排,因为同样一个方法不可能适用于这么多不同的学生,还得考虑到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化等问题,这都要求我们的教练员要掌握多种训练方法,并做到因材施教,训练内容的因人而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起与以往不同的思维模式,更好的引入负熵流,克服正熵流,进一步向自组织靠拢。

对于校外篮球培训机构来说,在不断吸取校园篮球经验的情况下,多去把握住现有的机会,比如:姚明刮起来的“小篮球”风、与随风而来的许多政策、家长观念的转变等。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这些机会,就能通过这些起伏涨落去进一步推动校外篮球培训的发展,从而向自组织靠近。但这些情况的前提是自身已具备很科学的训练计划与较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中国男篮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着眼当下,去年男篮世界杯的失利仿佛就在昨日,国家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建设越发的重视,未来还有许多的重大赛事可以参与,但目前的情况来说,可以用刻不容缓这几个字来形容。放眼其他篮球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着非常浓厚的篮球氛围,有着非常明确的分级,“小篮球”这个说法在国外也是风靡了许久,还有着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因为国家的重视,我们要远离平衡态,保持开放性,国外优秀队伍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借鉴,当然还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去进行优化,把握好系统内部的起伏涨落机制,去用最少的时间换来最大的收获,迅速提高我国“小篮球”水平,为我国未来的篮球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础。聘请更多国内优秀的退役运动员与教练员进入我们的校园篮球和校外篮球培训机构,不断的使我们的整个“小篮球”事业形成新的耗散结构,促进其发展,未来再返世界高水平行列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教练员篮球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街头篮球文化
乒乓球俱乐部教练执教能力的研究及建议①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快乐篮球进山乡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浅析校园足球振兴对校园篮球的影响
“健康中国”对校园篮球的启示
高校校园篮球联赛的社会学分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