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的乡愁
2021-11-22尹平郴州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1年33期
文/尹平(郴州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时隔数年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作者王波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社会进步和人文变迁的欣慰和担忧。
从写作技巧上来说,作者采用了“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表现手法。文章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为社会背景,紧扣故乡在城市化变迁中的过程这条主线,以时间“打败了老房子、老房子的主人、主人们的恩怨、公共设施”四个片段为缩影,直接反映了故乡在变迁过程中的萧条和荒废,同时也间接折射出当时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部分社会现象。
从写作心境来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百感交集,有无奈失落、有眷恋不舍、有令人欣慰,但更多的是焦虑担忧。开篇“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刚刚年届六十已衰老至此”等描写,奠定了全文凝重深沉的主基调。作者看到门前无路、房屋倒塌,不禁触景生情,感到无奈失落;看到故乡变得破败不堪,昔日的故乡已然不在,感到眷恋不舍;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又无比欣慰。作者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直到现在才发现,其实那些人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败得溃不成军。
文章语言浅白,内涵却厚重。可喜的是,近些年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家给予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农村面貌翻天覆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城镇建设正在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思考点睛
说说你对文章的结尾处“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