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与不确定中的人生哲学

2021-11-22整理唐雁琳

十几岁 2021年33期
关键词:吕不韦做学问邯郸

整理/唐雁琳

“确定与不确定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确定可能导致僵化与惰性,也可能带来生长与坚守。不确定可能迎来峰回路转的奇迹,也可能伴随迷失与消亡。面对确定与不确定,我们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方向;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努力生长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桃花心木这种高大笔直的树种,若要经得起风雨,从种下的那一刻起,就得学会在泥土中深深扎根,寻找水源,补给自己,而不能依赖外在有规律的滋养。

由树及人,道理也呼之欲出:自主精神才是一个人立身立世之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禁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一个人的成长不是靠鲜花和掌声,而是在不确定中探寻方向,偶遇风雨也需要靠自己抵抗,被打倒也需要自己重新站立起来。心之强大,无在乎外物,皆在于自我修炼。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不确定中的机会

邯郸之战中,有一个小人物,改变了秦国的命运。

《史记·吕不韦传》记载:“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秦军包围邯郸后,赵王准备杀秦国质子嬴异人泄愤。在邯郸经商多年的吕不韦,用六百金贿赂守门吏,使嬴异人逃回邯郸。

这位守门吏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如果没有他,嬴异人和吕不韦就不可能逃出邯郸,也就不会出现后来嬴异人成为秦王,而嬴政成为始皇帝的故事。历史具有不确定性,小人物也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温水煮青蛙:在确定中抱残守缺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40摄氏度的水中时,青蛙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水中跳出来,成功逃生。当科学家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慢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一开始,青蛙因为适应水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但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最终死去。

人们在谈到这一现象时,往往是从对人的警示角度来说的,即不显著的变化,通过慢慢积累,会带来根本性质的改变。对确定性的依赖会使人失去戒备而招致灾难,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

做学问与驴推磨:在确定中坚守

“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钱锺书说的这句话,是他治学精神的最好诠释。钱锺书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后来他考取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并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博士,记满178册、34000页外文笔记。这为他日后写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想那推磨的驴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它始终不会无缘停步。做学问有了这份精神,就会脚踏实地,负重前行,多大的难关也能攻破。蒙头的驴子其实是能听到外界动静的,但它耐得住寂寞和单调,心无旁骛地忠于职守。做学问有了这份精神,便不会为外面的浮躁所扰。

“丧家犬”孔子:拥抱不确定

当年,孔子怀才不遇,难展抱负,便离开了鲁国,带着弟子游历他国,多次遭遇生命危险。在陈国时,由于他长得与阳虎相似,被当地百姓误认,遭受围攻、囚禁。在宋国,他又险些被宋大夫杀掉。尽管屡遭危险,狼狈不堪,可是孔子一直保持豁达的态度。孔子和弟子到达郑国后走散了,他站在郑国东门等候弟子。弟子子贡向旁人打听,一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丧家”应该是对孔子当时生存处境的真实描述,“丧家犬”也颇有些寂寞英雄的味道。但,在这样的动荡与不确定中,孔子始终怀抱理想,才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

猜你喜欢

吕不韦做学问邯郸
邯郸在哪里?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吕不韦之死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吕不韦之死
围魏救赵
做学问像爬山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