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金融业开放发展新引擎

2021-11-22谌鹏编辑王亚亚

中国外汇 2021年20期
关键词:横琴金融业大湾

文/谌鹏 编辑/王亚亚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明确提出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并强调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此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大战略平台,承担起探索区域金融开放先行先试的任务,以此推动我国金融业整体开放进程。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分别就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合作区”)发展、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下称“前海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重要部署,支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筹谋在横琴合作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创新跨境金融管理。这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金融业融合创新,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前海方案》和《横琴方案》将有力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两个方案将为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深度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前海方案》明确合作区范围从14.92平方公里扩大到120.56平方公里,以现有前海合作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至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扩区后,前海合作区在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科技研发、会展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将形成全球竞争力,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溢出效应。根据方案,前海合作区既有的相关支持政策如金融改革创新、法律事务合作等将覆盖至方案明确的全部区域,使扩区后的空间要素价值、制度创新功能、产业辐射能力、深港合作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前海辐射带动作用将因此极大增强。《横琴方案》将横琴岛划分为“一线”和“二线”海关监管区域,实施分区分类政策管理,促进澳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合作引擎来看,扩区后的前海处于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汇处和珠江口湾区的核心区域,具有突出的战略区位优势。前海与横琴共同联结起珠江口海岸线的五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利于发挥金融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可通过境内境外合作、产业金融融合、科技金融结合,促进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合作水平的提升。从增强大湾区金融国际竞争力来看,前海合作区和横琴合作区共同塑造的湾区都市圈金融核心区域,不仅可为深化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合作提供新空间,还可推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聚焦资金要素跨境自由流动,以金融服务业开放、深度融合发展来支撑大湾区的高水平建设。

二是两个方案将为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前海方案》要求,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创新,为消费、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横琴方案》以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新产业。根据《前海方案》,前海扩区后,在合作区、自贸区、保税港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海港、空港、科技、制造、海洋、会展等产业元素,探索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通道。整体而言,两个方案的公布实施为粤港合作、粤澳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空间,将有效发挥前海战略平台和对外开放枢纽作用,以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债券股权等结构型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引导境内外资金支持大湾区内实体经济尤其是未来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以琴澳合作为平台,则可支撑澳门经济快速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是两个方案可为大湾区金融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两个方案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以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前海方案》提出,聚焦金融科技等港澳优势领域,大力发展粤港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前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根据地方政府的数据,截至2020年4月,前海已有25家金融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500余家前海注册企业可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前海金融科技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300件,其中15家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500件,对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对持续提升湾区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形成了有效支撑。金融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效融合,将有利于推动前海、横琴两地发挥各自优势,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以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级,推动实现金融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四是两个方案将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有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根据定位要求,前海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将进一步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横琴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立足服务澳门和推进琴澳一体化要求,在创新跨境金融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区金融市场与澳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联动,并通过探索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随着2021年9月“跨境理财通”试点的落地,大湾区跨境金融业务全面提速。目前,人民银行正在牵头香港和澳门的金融管理部门制定金融支持两地改革开放的专门文件。预计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提升澳门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粤港澳金融开放创新需进一步深度推进

为了进一步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引擎,大湾区金融开放应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风险防范为底线,构建涵盖金融基础设施提升、金融市场联通、金融机构准入、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监管能力增强、金融数据集聚的金融开放创新发展体系。

其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跨境贸易金融和国际支付清算新机制,利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贸易金融快速认证和转账支付系统,为企业提供更为合规、安全、快捷的清算服务。推动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探索实施本外币合一的账户管理办法,完善现有账户监管体系和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银行账户服务。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市场,推动评级结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现互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征信合作。

其二,深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探索“新股通”“商品通”“私募通”等互联互通新机制。依托‘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提升前海对境内外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机构的集聚能力,推动连接型指数基金等资管产品创新。增强香港交易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能力。探索疫情后购买港澳保险的续保、核保的合规服务新模式,逐步探索大湾区粤港澳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新机制。

其三,加大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力度。大湾区内地与港澳法律与税制存在差异,这是挑战,也是优势。可借鉴欧盟“单一通行证”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前海和横琴开展业务试点,允许合格持牌金融机构无需向当地监管机构单独申请准入即可在大湾区内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探索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的业务类别、监管模式,尽快建立与之适配的跨境金融数据、征信、规则和法律制度体系。

其四,逐步推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逐步丰富“跨境理财通”产品类别,扩大双向规模;与“碳中和”紧密结合,探索建立绿色金融跨境合作的监测体系、统计标准和支撑平台;研究建立大湾区内部保险跨境服务机制,探索境内寿险公司开发适用于港澳地区的医疗、人寿保险产品,为港澳长者回粤养老创造便利条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跨境融资、跨境担保、跨境资产转让等业务开展人民币计价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其五,构建跨境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与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相适应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依托监管科技手段,增强面对金融新业务、新通道、新机构、新模式的金融监管识别能力、迭代适配能力、监管协作能力、监管穿透能力,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水平;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标准,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地监管沙盒试点,在部分业务领域通过监管沙盒试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力度,优化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机制,提升跨境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其六,提升金融数据生产要素的集聚水平。发挥深圳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强、高科技产业占比高和跨境金融数据集聚等优势,依托合作区数据生产要素制度创新优势,开辟大湾区数字金融独特创新路径。一方面构建湾区金融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以联邦学习等技术破解数据孤岛问题,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化;另一方面对标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针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和交易,推动金融数据跨境制度创新,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湾区金融数据生产要素跨境交易平台。

基于上述要点,推动大湾区金融开放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宏观战略和微观创新相结合。从顶层设计高度谋划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从全局和长远角度确立大湾区金融融合原则,顺应趋势,基于大湾区金融融合现状,推动金融业务与产品的微观创新。

二是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是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的制度对接、监管协调、市场联通、机构互设、产品互认均需要时间和资源来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展协作的可能性边界,要以技术创新突破制度衔接的障碍,推动更有效、更平稳的融合。

三是坚持市场主体和体制改革相结合。以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为导向,推动在外汇管理、跨境融资等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协同推进金融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新型规则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坚持境内与境外相结合。着重探索跨境金融合作,通过离岸在岸互动、境内改革与境外市场对接相结合,在增强国内金融体系开放能力的同时,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五是坚持实体经济与资本创新要素相结合。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促进金融资源要素自由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结合数据生产要素开放共享等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坚持金融开放创新和风险防范相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叠加疫情的影响,对大湾区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大湾区三地的监管协作,提升跨境金融监管能力;另一方面面对金融科技深化背景下的业务交叉融合特征,要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

猜你喜欢

横琴金融业大湾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张彤口岸 在改变
多姿多彩的横琴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编读往来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