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武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2刘利利

武术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发育

刘利利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1]武术作为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在传承武术文化,推进武术发展方面,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2015年,武术被评为“七大校园运动项目之一”,这对校园武术发展既是机会,同时也是挑战。如何更有效、更长久的发展武术,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2]但反观近些年武术的发展,似乎很多地方的校园武术发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表面繁华依旧,但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尽管国家一直呼吁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但很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在如今国家和社会大力支持校园武术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校园武术的教育,掌握正确教学方法,让校园武术健康且长久的发展下去。

1 现阶段武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德”与“术”的无法统一

“习武先习德”这是多年来武术发展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因为武德是武术的灵魂,武德的软性约束力是习武之人长期习武过程中不断熏陶,自我约束所形成的一种内在制约因素,很显然,作为一种行为上的规范,这为习武之人指明了一种做人的价值标准。而武术在校园中的发展却很少看到武德的教育,学校更多的是只教其武术。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学习武术教育中,在教授学生武术过程中,并没有把武术当作一项专门的文化运动来看待,而是把武术纳入到体育课中当作一项体操课来看待,其目的和其他运动一样,最终都是以学生得到身体锻炼为目的。但真正的武术是因为每一门功夫都有特有的武德,这也是中国武术特有的魅力。所以,武术德与术不能做到有机统一,也就使得学生不能深入去了解武术的价值与独特之处。

1.2 学校武术教育的断层

教育,重要的是在原有所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个不同阶段的知识衔接。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发展虽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武术却并不像其他运动一样,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教育方法。武术因其拳种多,各地所练特点不一的多样性,所以很难做到统一教学,而且每一种拳由于所练习的人不一样,其风格也会不一样,对同一种拳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学生若因升学而离开原地区,可能因两地区所教武术拳种或器械不一样,而造成原有所学内容的中断。另一方面,即使升学而继续留在原地区学习同一种拳或相类似的拳种,那么也可能同一种拳因教师的水平不一以及练习风格不同而使学生原本所练内容发生改变或异化,从而造成学生不能够去更深入和继续学习之前所学内容。也就使得武术教育极有可能出现断层。

1.3 武术教育的“失真”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最初的目的是人与野兽以及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争斗。[3]后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发展为军事武术或民间不同风格的武术,但都离不开“打练结合”的实战性。反观现在武术的发展,武术更像是一门“有名无实”的花架子。“徐雷之战”、“闫芳太极”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武术“宣传”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武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学的武术是不是最初我们所认识武术。在和武术相类似的运动中,像跆拳道,柔道,泰拳等,都有对练的环节,也正是因为有了竞技性,才更加主动的去激发人们的练习。而目前我们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所接受的武术教育更像是阉割了的武术,更多的武术练习更像是一门体操课,“练而无打”“练而不打”更是武术课堂的一个常态。缺少了“打练结合”的武术教育,也就使得武术失去最初的本意,更像是被锁住四肢的猛虎,空有一身力量却寸步难行。

2 武德的分层教学

2.1 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注重武术历史文化熏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是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认知能力较弱,容易受周边事物的影响。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有时也会不稳定,比如,受到表扬时很开心,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此时他们的情绪与心理是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心理上对老师极具有信赖性,内心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自觉地信赖和尊敬老师。

所以,在此阶段,我们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积极开展武德教育。而武德的教育,是在了解武术文化带动基础上去逐渐理解感受的。在这个时期,要先进行武术文化的熏陶,让学生明白武德从哪来,武德是怎样产生的。教师更多的带领学生了解武术文化和历史,在了解的过程中感受武术独特的魅力,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武德教育。

在教材与教育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到此阶段学生积极活跃但认知能力较弱的性格特点。在教材制定上,可以选用图文并存简易的武术文化编排方式,要多选用能够反映出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武术历史或典故,若所在地区有特色拳种,可编写进教材里面使学生了解感受本地的武术文化。所教内容应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主,不易深入探究。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多采用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带入,能够带动学生情绪,融入到课堂中去。小学整个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循环渐进,由浅入深的使学生了解武术文化,为以后武术更深入的“德”与“术”的教育开展形成良好的铺垫。

2.2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以武德“戒”主题为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2至15岁左右,这一阶段是从儿童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与冲动并存的的特点。他们情感丰富,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仍然有不稳定的现象,极易受外界影响。[4]其道德情感也逐渐形成,已初步形成自我的道德评判标准,但道德标准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所以,此阶段的武德教育开展,我们应在小学阶段了解武术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武术观,而德育和书本教育又不太一样。德育是通过学习而后领悟,进而使自身的行为或性格发生改变,而书本教育是通过学习后领悟即可。所以前者相比于后者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也就决定了初中阶段的武德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式的教育方式。同时此阶段学生的“向师性”减弱,并且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初步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领悟和感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助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一定思考空间,同时为学生做好正确引导。

在教育方式上,可以减轻书本方面的教学,多采用“领悟式”的教学方式,多举办一些关于武德的活动,在参与活动时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沐然。在武德的教育内容上,考虑到此阶段学生道德情感还有所欠缺,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青春期逆反心理强。所以此阶段的武德教育要重点强调武术的“戒”,约束学生在学习武术后的行为,同时改善学生因冲动无知犯错的机率,防止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用武力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明白武力不能解决任何事情,而应该是学习武术后“以武会友”,制止校园暴力,提高校园和谐。

2.3 缓解学生压力,以武德“修”主题为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学习思想已经基本成熟,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增强,同时他们的自主性与自我意识也比较强。[5]但自律性较差,通常在接触一些新事物时是比较好奇,容易在些新事物面前失去自制力,像攀比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并且虽然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在一些事情上思考过于片面,这也就可能使他们心理出现“多血质”“胆汁质”的气质类型。另一方面,高中由于学业紧张,很多学校忽略或减少德育的教育,也就使得高中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而可能出现“抑郁质”的心理问题。因此,此阶段武德教育的开展,应利用武德修身养性的特点。应以“修心”“修性”为主,修心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通过武德里慢节奏的思想来帮助学生舒缓压力,放松身体。[6]修性主要在接受各种诱惑时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提高自身自制力在此阶段的武德教育应“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武德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依然延续初中的教育方式,采用“领悟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理解感悟,加深理解。在教育方法上,考虑到此阶段的学生压力大,易冲动等特点,可选用杨氏,陈氏太极拳,以及健身气功八段锦,易筋经这些以调理人身心状态的武术套路的里的“中正安舒,静心用意”以及“无为自然”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上能够减轻学生压力,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在平常武德教育中还要教育“谦虚,坚韧以及自我约束”等一些类似规范学生行为和举止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武术里的“抱拳礼”所传达的思想是谦虚,“闻鸡起舞”的典故里传达的思想是悟贵恒坚的品质,习武而不滥用武术,就是告诫我们要自我约束。这些武德的思想不是一层不变的,要做到“根不变,而形变”注意武德的衍生与适应,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当代价值观。

3 武术的分层教学

3.1 第一阶段:“静动结合”教学,静练单一,动练组合

小学阶段,从年龄分布来看,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在6-12岁之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其发育特点是身体各功能多有非等比性特征或先后时间不一样的特征。这一阶段骨骼的发育是较快的,并且骨骼具有硬度小有韧性,富有弹性且易弯曲变形。另外心肺功能也会随着胸廓的呼吸肌发育而不断增强,其特征有心跳加快,新陈代谢增强。肌肉的发育大肌群比小肌群发育较早,但肌肉发育相比身体其他方面总体发育较慢,肌肉的增长一般在15岁-18岁较快。所以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肌肉增长是缓慢的。

因此,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应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系统性练习。[7]结合此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来看,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可重点发展协调性和柔韧性,其次,发展耐力与力量性训练。在运动锻炼方面,应以有氧训练为主,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同时武术教学也应考虑到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在选材内容上还应考虑内容较为简单,动作不宜复杂,运动负荷适中的特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由于此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建议每周三次课,每次40分钟左右。在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分解法教学。在教学中,小学阶段可先从武术基本功和一些简单武术操练习和改善学生形体方面入手。武术的基本功包括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其中步型手型比较统一,步法手法根据所学拳种的不同会有改变,且较难统一。[8]所以,在小学武术课中,在一至三年级教学中,可先学习步型手型,再逐步学习不同步法手法。武术的步型主要有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其中步型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和髋部的柔韧性,以及增强学生的本体感觉,手型的练习可以提高上肢及手腕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这种几乎原地静止的基本功练习可以减少动作的复杂度以及锻炼学生的体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单一性与重点性发展。在四至六年级教学中,可进一步学习一些简单步法手法,在进行基本功的组合练习,编成一些简单武术操,促进整体协调性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进行一些压腿,踢腿等腿部练习以及跑步、深蹲等一些武术辅助性动作练习,改善学生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以便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

3.2 第二阶段:“打练结合”教学,打实战,练套路

初中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各项指标都发育迅速,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相比于儿童时期的他们,肌肉发育显著增强,在体力和耐力方面也明显提高很多。心肺功能进一步增强,已接近成年人心肺功能水平。同时身高,体重也在迅速增长。但相比于此阶段机体的快速发育与肌肉力量的增加,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节却明显发育具有非等比性,相对发育较慢。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初中生在运动时动作不连贯,身体不协调或呈现出笨拙的状态。

因此,结合此阶段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来看,武术教学可以在小学身体素质发展协调性与柔韧性的基础上,发展耐力性与力量性的武术动作或套路,可多项素质穿插合并教学。同时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在教学中都应进行,还要充分考虑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在选材内容上,武术课堂中可进行传统套路方面的教学,多选用以“硬功夫”为主的武术套路以及进行一些武术实战演练方面教学,确保武术在教学中“打练结合”。使此阶段的学生多感受武术的“力量”与“技击性”。另外,在实战教学中,要充分做好学生防护与武德方面的教育。在课时安排上,考虑到学生其他课程学习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建议每周单独武术授课两节,同时体育课可一部分时间进行武术教学。

在教学中,可将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武术教学,第一个阶段是练习传统武术套路,可选用比较常见的武术套路教学,如长拳,南拳,咏春,通臂拳,八极拳等,这些武术套路的特点动作连贯紧凑,力量与速度并存,练习中有氧与无氧交替进行。[9]可重点促进学生肌肉力量和速度的发展,同时身体其他素质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由于此阶段的学生的活泼好动与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可在武术教学中进行一些武术器械的教学和腾空动作的教学。

第二阶段的教学是感受武术的“技击性”,这一阶段主要在第一阶段学习的武术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武术的实战性,并不是花架子。另一方面因为有了竞技性,能够促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学习性。在教学安排上,应以一些动作简单,不易造成伤害的武术动作为主。因为考虑到此阶段学生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在对练中由于情绪不能更好的控制自身发力而对同学造成伤害,所以尽量多以防守反击动作为主,或一些不以进攻猛烈和反关节攻击动作为主要练习,并做好必要保护。其对练最终的目的是能够通过对练让学生更有效直接的感受如何发力以及生活中如何做到一些自我简单防卫。

3.3 第三阶段:“快慢结合”教学,慢修心,快修身

高中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相比于初中时期身体发育进入缓慢发育时期,一是身高、体重、肌肉、胸围的发育基本趋于成人,二是高中阶段的末期,学生心脏功能加强,肺活量增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均以达到成人水平。[10]他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迅速发展达到人生最佳状态。此阶段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心理状态,他们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以及可能会因为身体形态的变化和学业的压力而产生抑郁,焦躁,冲动等心里情况。

此阶段是学生运动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心理状态变化较大的时期,我们可将教学分成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选择能够起到舒缓压力,放松身体的武术功法,第二部分针对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最佳时期,可选择能够更加促进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的武术功法。在课时安排上,由于此阶段学生学业的繁重,可将第一部分编成课间武术操或晨跑时进行练习,第二部分可由学生自行选择而进行学习,课时安排可根据其他课程而定。

在教学设计上,两部分教学可分为必修与选修教学,必修内容为第一部分,倡导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以调整学生身心状态为主。在教学内容安排以太极拳、健身气功类的“慢”武术。太极拳可选择陈氏太极拳,这是因为陈氏太极拳相比于其他太极拳具有刚柔并济,快慢结合的特点,更适合学生练习。[11]健身气功可选择易筋经,这是因为易筋经相比于其他气功在强身健骨,舒筋活络以及益气养血方面更为突出。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业紧张,可将此部分编成武术操,在大课间进行每日练习。第二部分可作为选修内容,主要由热爱武术或需要武术这一项目考学的学生来进行练习。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是武术套路和器械以及武术对练的练习。所教内容以动作紧凑,发力迅猛,运动强度较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武术的基础上,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根据不同学生身体发育特点来给学生指导建议适合学生风格的学习内容。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发育
中华武术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武术
刺是植物发育不完全的芽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