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11-22翁家城
翁家城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福建福州 350007)
引 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逐渐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具有历史学科特征和综合特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与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历史综合素养就会显著提升[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运用时间轴线,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2]。
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时间单位不尽相同。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时,许多学生难以区分公元前、公元、世纪等历史时间单位。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记忆这些时间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绘制时间轴熟悉不同的时间单位,记忆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以“秦统一六国”一课的学习为例,这节课有两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一个时间点是公元前230年,第二个时间点是公元前221年。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对公元前这一历史时间单位不了解,往往容易对这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产生疑惑。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时间轴和数字轴,再将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年、公元1年标注在轴上。在时间轴和数字轴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公元前221年与公元前230年的先后顺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形成时空观念。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了解史料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态度[3]。学生具备良好的史料实证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价值。受篇幅限制,教材往往只能收录有限的史料。学生如果仅靠教材学习,则难以透彻理解历史知识[4]。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应的视频或图像资料,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知识,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以“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为例,教材中提供的史料有限,仅靠教材中的史料,学生难以完成史料论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两宋、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视频,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两宋和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史料实证思路。
当学生对两宋及明清时期的商业经济情况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再展示一些关于文物的史料,为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助力,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三)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客观和科学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探究方式,如角色扮演、竞赛游戏等。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本课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思想主张及成就,以及老子的思想主张。这节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价值观。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孔子周游列国时的小故事。孔子在与学生前往晋国途中,有几个小孩在路中央堆城堡,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于是,孔子对小孩们说:“你在路当中玩耍挡住了其他人的路,这样是不对的。”没想到一个叫项橐的小孩却指着堆砌的城堡,对孔子说:“您说这是城给车让路呢,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听了这话,觉得这个孩子十分聪慧,便决定考考他。孔子一口气提出了四十多个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项橐都能对答如流。孔子十分惊叹项橐的聪明,由衷地佩服,于是拜项橐为师,诚恳地向他学习。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及仁爱,也说明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绎这个小故事。在故事情境中,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及仁爱,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四)引入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历史名人典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历史名人典故,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名人典故蕴藏的道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例如,教授“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与周总理相关的一些小故事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具有启发意义和爱国主义价值的故事。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引出历史小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此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还不稳定。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正是因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的优秀表现,使他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也使更多的国家开始重新认识中国。教师引出这样的历史故事,剖析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今天的强大及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情怀。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正确认识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