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讨
2021-11-22肖瑜
肖 瑜
(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福建福州 350000)
引 言
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认同感,是我国人民的重要情感寄托。初中历史学科中蕴藏着大量历史文化及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1]。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创新教学策略,明确教学方向和具体内容。具体来讲,家国情怀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指的是人们对国家的共同情感,并自愿将这一情感和理念发展下去。家国情怀包括对家国的仁爱之情等,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修养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家国情怀、民族文化、爱国之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家国情怀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在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很有必要的[3]。
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历史学科中需要解读的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合比较,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需要背诵大量历史知识,无暇关注家国情怀的内容,未能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的内容,逐渐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4]。
其次,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成效。还有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对学生有显著影响。教师如果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一)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
顾名思义,家国情怀的核心是爱国。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从教材中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着手,利用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6]。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家国情怀教育,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生已经掌握一些历史知识,能够分析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7]。无论哪一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都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来佐证历史知识[8]。教师还应合理扩展历史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研读相关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9]。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实和历史人物,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包括很多历史故事,非常适合教师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透析历史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拥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着重分析英雄人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这些人物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所经历的艰苦历程,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例如,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需要选取典型的英雄人物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进行整理,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应将PPT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巧妙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团结”时,教师可以融入社会热点,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的历史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丰富的历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历史相关的故事,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自己收集的故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纪录片,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断弥补自身不足之处。总之,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的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通过历史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古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讲解更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知识,使学生产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
其次,教师要借助近代历史知识,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对比,学生可以了解到近代历史更多反映了我国遭遇的磨难。在那段历史中,人们虽然生活困苦,但依然拥有坚定的爱国情怀,不断反抗、斗争,彰显了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应向学生讲述近代史知识,使学生感受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认识到,只有不断奋斗,才能有更好的前景,从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教师要通过近现代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起因和结果,这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近代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清楚地认识到历史发展对世界的影响,进而形成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在网上收集相关内容,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并进行总结。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我国在科技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10]。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巧妙结合社会热点,开展丰富的历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