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22祁世敏

名师在线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整本书导图教师应

祁世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民勤 733300)

引 言

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的故事脉络、大意内涵的过程中掌握文章主题思想,再结合指定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感知文章所涵盖的细节信息[1]。该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善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审美价值,再结合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建构思路,掌握书籍所讲述的要点,进而提升阅读分析能力[2]。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特征

思维导图是一项以图片、文字为内容的框架模型,学生应根据文本中各段落的意思、内容及所涵盖的精神进行思考,汇总出与文本相关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构思过程中掌握整本书的情感思想和主旨大意[3]。因此,该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段落大意进行理解和思考,总结出各段落所讲述的重点文学知识,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还扩充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浓缩”的词句,有条理地展示出文章的观点,并在思考中进行创造,在总结、理解、认知的过程中形成语文逻辑框架[4]。而整本书所涵盖的文学内容更为连贯,如小说、散文、纪实资料等。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从而体会到各种语文文献所特有的文学色彩和国学内涵。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能帮助学生构建语文逻辑框架

思维导图侧重利用关键词,将篇幅较长的文章分解成段落、图片,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因此,思维导图能以逻辑关系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感知和记忆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脉络、主题、分支故事及情节,再结合时间线、故事人物、发生事件等加深理解[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课文中渗透情感、色彩及图片元素,阐述各元素蕴含的深层含义,促使学生理解可获取的阅读信息。

(二)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阅读的资料应具有一定深度,包括时事政治、历史文化、生活科普、人文情怀等内容,而这些文章体裁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将整本书阅读融入高中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和重点,提炼出各段落、各章节的关键字词和故事大意,使其掌握书本中主人公与关联人物交集等核心逻辑,在自主梳理文章大意的过程中学会自主阅读[6]。

(三)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学习效率的评定标准是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深度,即他们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全文,并掌握书本中各章节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脉络,根据所涉及的关键字词进行扩充展示,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与课本相关的信息[7]。

另外,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在思维训练中进行创造,探寻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8]。

(四)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总结故事情节、审美情怀及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中的要点,围绕这一要点展开自主思考,探寻自己生活与这些要点之间的潜在关联,进而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9]。与此同时,学生可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进行总结,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思维交互的过程中完善思维,这对高中语文整本书的教学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从学术科普文的角度渗透思维导图

在学术科普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整理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转换中心字词,再结合所涉及的关键字词展开阅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思想[10]。另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目录,依据文本的目录感知整本书的大致框架,让学生在思维辨析、自主理解、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

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这本书。本书前言从“延禧攻略”出发,阐述了古代故宫中“乾隆色谱”的特征,且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确定了目录。但是,文章中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如青臒、青冥、青花瓷、鹤顶红等,若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对文章进行分类和总结,可能就无法投入学习中。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完善框架,分别用导图标识各种颜色背景下所讲述的物件[11]。

比如,学生A在阅读“人籁”这一元素时,发现整本书所阐述的逻辑是以颜色来分类的,“蒹葭→兰苕→青玉案”描述的绿色是由浅入深的。在了解“蒹葭”这一元素时,学生自然想到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汇总了有关蒹葭的介绍,培养了自身语言建构能力。此时,教师还可渗透我国优质的国学元素,以视频的形式分别展示出“孝道”“礼仪”“仗义”“廉洁”等元素的内涵,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知识面的拓展。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文章中的关键元素,让学生在有效的导课学习中学习新课程,并依据目录、前言、史料记载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涵[12]。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展示出优质的文化思想,让学生自主品读与课文相关的国学内容,有效记录关键字词,进而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构建宏观思维导图框架,感知小说思想

教师应构建宏观的思维导图框架,指导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内容,依据小说所涵盖的故事情节、故事内容、精神价值观等元素进行汇总,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依据小说的几大要素指导学生绘制基本框架,如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现出小说中所涉及的人物元素,指导学生描述出各人物的关系、经历及主要涉及的场所,再根据时间顺序完成思维导图[13]。

例如,《烟火漫卷》这部小说以哈尔滨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的命运。文章开头“冰面上不规则的裂缝,浓墨似的水缓缓渗出”这句话引入了松花江上情景。教师还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话题的类别。如“为什么刘建国对镜子中的‘我’感到陌生?”这是个议论型问题,因此,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与刘建国、日本遗孤、医院等相关的情节内容,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的阐述角度绘制、填充思维导图。在对说明性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提出:“草蛇灰线指的是什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明确相关内容的分布特点,再筛选出与这些细节相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相关的故事、人物、历史情节并绘制出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发现文章的逻辑框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讲述短、中、长三类小说的特点,利用微课提示学生不同文体小说、不同体裁小说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小说都有关于景物的旁白描写,而景物描写能够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主人公的心境[14]。

例如,“小鹞子,这里也有它的烟火,它的烟火是它的天空”就是从侧面展现作者的情感寄托。在对这句话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联想到黄娥的丈夫死去时戴着帽子,而这一点正与他喜好“鸟”这一现象呼应。所以,不少学生发现了迟子建想要阐述的观点,即“人们在大都市里,生来就是孤独的,而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才能守候自己的秘密”。

当学生品鉴完这一部小说后,教师可汇总与小说相关的历史背景、创作情节、人物关系、社会影响及讽刺意义等内容,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感受、想象和创造,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度[15]。

总之,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和建议,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再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小说。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文学元素,梳理文章的语言逻辑及人物关系,进而加深其对整本书的认知。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延伸

整本书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某一部完整的小说,也可以是连贯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行收集与文章相关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在自主创新中进行延伸理解,品读文章中所包含的语境及表达的思想。

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中,教师可提出“师徒四人象征了什么,分别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试想师徒四人在当代社会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积极梳理文章中的关键词,查阅不同资料、书评、杂志,从而找出有关师徒四人形象的描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各个人物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比如,唐僧是一个“性情和善,但被教条约束的人,所以他思想迂腐”。此外,教师还可收集《百家讲坛》中关于解说《西游记》的视频,要求学生依据现有的思维导图进行填充与创新,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联想,收集与国学、历史相关的元素,能再指导学生自行发掘与阅读相关的素材,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更深层次地认知到核心词汇的内涵。另外,教师还可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明白在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发挥思维导图及整本书阅读法的应用优势,对其进行必要的推广、创新和改进,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小说相关的资料,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科学使用思维导图,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整本书导图教师应
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第6章 一次函数